杜甫32歲時考進士不第,他游歷四方,在洛陽遇到了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這兩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見面了,杜甫對李白十分敬佩,視李白為自己的偶像,二人見面后,更是一拍即合,一起去游覽名山大川,這次相遇讓杜甫久久難以忘懷,他真心視李白為知己,在一生中寫了很多首詩贈與李白,比如《飲中八仙歌》《贈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
杜甫的詩從秋天冬天一直寫到春天,他是真的敬佩李白的才華,甚至在夢中都看到了李白的影子,不過李白似乎并不怎么領(lǐng)情,所作的詩全是夸獎其他人的,仿佛他和杜甫之間只是一段“塑料友情”。
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李白視杜甫為摯友,也曾寫詩向杜甫表示思念。李白也寫過“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也寫過“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實際上,如果深究這段“塑料友誼”,可以發(fā)現(xiàn)李白不給杜甫寫詩是有原因的。
在安史之亂后,李白從一個得到皇上賞識的“大紅人”變成了被流放至偏遠之地的階下囚。身份的快速轉(zhuǎn)換讓李白萬分郁悶,此時的李白因被流放而無暇顧及其他瑣事,同樣的,李白也不希望自己的故人杜甫牽扯進來,安史之亂后,杜甫給李白寫詩是因為崇拜,因為重視他們間的情誼,而李白不再回應則是因為害怕連累杜甫,也是因為重視他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