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煎肉,四川傳統(tǒng)特色名菜,屬川菜,是川菜家常風(fēng)味菜肴的代表作,與回鍋肉共稱為姐妹菜。本品以豬后臀肉為原料烹制方法加工而成,成菜肉片鮮嫩,顏色深紅,干香酥嫩,味道鮮美,具有濃厚的地方風(fēng)味。
鹽煎肉在四川、重慶地區(qū)家喻戶曉,是下酒佐餐的佳肴。
豬肉的營養(yǎng)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zhì)、脂肪等主要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豬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bǔ)鐵的作用,能夠預(yù)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bǔ)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菜譜配料:豬后腿肉200克,青蒜苗50克,郫縣豆瓣20克,甜醬10克,醬油10克,料酒10克,豆豉10克,味精3克。
制作方法:
1、將肥瘦相連的肉去皮,切成長、寬、厚分別為:7x5x0.2厘米的薄片,清蒜苗擇洗干凈,切盛5厘米長的節(jié);
2、熱鍋后,鍋內(nèi)留底油至五成熱,放入肉片、適量鹽,中火煸炒至水分蒸發(fā),鍋內(nèi)油變清亮,轉(zhuǎn)小火,即下豆瓣醬、豆豉,炒出紅色,加醬油、甜醬、青蒜炒斷生,起鍋前加味精和勻,起鍋裝盤即成。
烹調(diào)技巧:
1.煸肉時可放適量鹽,給肉入底味。
2.要等鍋中油變清亮菜能放豆瓣,油不清亮,說明有水分,豆瓣炒不干香。
3.炒豆瓣時要轉(zhuǎn)小火,炒香炒紅,肉味才香辣;
4.青蒜下鍋不宜久炒,要快速起鍋,方能保持翠綠色,如無青蒜,可用大蔥代替。菜品特點(diǎn):色澤紅亮,干香滋潤,咸鮮微辣,略帶回甜。
菜譜配料:豬腿肉250克,郫縣豆瓣20克,青蒜苗50克,永川豆鼓15克,糖鹽1克,醬油10克,油75克。
制作方法:
1、青蒜苗去蒂和老葉后洗凈,切成短于3厘米長的節(jié),郫縣豆瓣剁細(xì),豬肉去皮切成長約5厘米、寬3.5厘米、厚0.15厘米的片;
2、炒鍋炙好置旺火上,放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肉片略炒后,加入精鹽反復(fù)炒至出油,放入豆瓣炒至香氣已出,油呈紅色,再放入豆鼓,醬油,青蒜苗炒斷生,待香氣四溢時起鍋裝盤,鹽煎肉即成。
烹調(diào)技巧:
1、炒肉時先用旺火,后用中火炒至表面略帶干香滋潤即可;
2、原料需選擇肥瘦相連的部位;
3、蒜苗不宜久炒,以斷生出香為好。菜品特點(diǎn):咸鮮微辣,色澤紅亮,香氣撲鼻。
菜譜配料:豬后腿三刀肉200克,青蒜(或青椒、蒜臺)7克,大油65克,醬油、面醬、豆豉、料酒各15克,豆瓣醬15克,鹽2克,白糖5克,蔥25克,味精3克。
制作方法:
1、將帶皮肉切成寬3厘米、長4厘米的薄片,青蒜切成3厘米長的段,蔥切成馬耳狀;
2、炒勺燒熱注油,油熱后下入肉煸炒,待斷生時(勿過火)下豆瓣醬、面醬、鹽、豆豉炒出味后再下青蒜,并將醬油、白糖、味精、料酒、蔥下入后,翻炒幾下,鹽煎肉便成。
風(fēng)味特點(diǎn):
“鹽煎肉”是川渝菜家常風(fēng)味菜肴的代表作,與回鍋肉共稱為姐妹菜。本品以瓜類制素肉用鹽煎肉的烹制方法加工而成,成菜肉片鮮嫩,色澤美觀,咸辣適口。
菜譜配料:里脊肉,蒜苗、豆豉、料酒、豆瓣醬。
制作方法:
1、里脊肉切薄片后加少許食用油、料酒拌勻;蒜苗切斜段;豆豉切碎。
2、開火,油熱后,迅速放入肉片打散。
3、肉炒變色后,將肉片推至一邊,放入豆瓣醬與豆鼓煸炒。
4、炒出紅油后,將肉滑下一起翻炒均勻。
5、倒入蒜苗繼續(xù)大火翻炒。
6、炒至蒜苗發(fā)軟即可關(guān)火出鍋。
7、盛盤,很下飯的。
小貼士:全程保持大火,油不要太多,肉中加油拌勻是為了使其放入鍋中時容易打散不爛。
原料:帶皮五花肉200克,瘦肉200克(都用五花肉也行,按自己的喜好來選就可以了),青尖椒3根。
調(diào)料:陴縣豆瓣醬20克,醬油10克,白糖20克,鹽2克,蔥花、蒜末、姜末適量。
準(zhǔn)備工作:五花肉和瘦肉切成約0.3厘米厚的大片,青尖椒切成三角塊,陴縣豆瓣醬剁細(xì)。
做法步驟:
1、炒鍋至于旺火上,下少許油把青尖椒煸一下再盛出來。
2、鍋里余油燒熱后放入鹽和五花肉片,炒至肉片變色后再放入瘦肉片,也炒至變色。
3、改中火,不停翻炒,直到肥肉出油、瘦肉發(fā)干為止,接著就放入陴縣豆瓣醬炒上色,再放其余的調(diào)料炒勻。
4、最后放入煸好的青尖椒炒勻,起鍋。
1、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食之過多,便使人攝入了過多熱量,多余的熱量轉(zhuǎn)化為脂肪在人體內(nèi)儲存,就致人肥胖,肥胖則易發(fā)多種疾??;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腸飽脹或腹脹腹瀉;對于脂肪及豬油,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fēng))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濕盛、宿食不化者應(yīng)慎食或少食之。
2、適宜陰虛不足、頭暈、貧血、老人燥咳無痰、大便干結(jié),以及營養(yǎng)不良者食用;
3、對濕熱偏重、痰濕偏盛、舌苔厚膩之人,忌食豬肉。
每100克豬肉(瘦)所含營養(yǎng)素:熱量 (143.00千卡) 、蛋白質(zhì) (20.30克) 、脂肪(6.20克) 、碳水化合物(1.50克) 、維生素A(44.00微克) 、硫胺素 (0.54毫克)、核黃素 (0.10毫克) 、尼克酸(5.30毫克) 、維生素E(0.34毫克) 、鈣 (6.00毫克)、磷 (189.00毫克) 、鈉 (57.50毫克)、鎂(25.00毫克)、鐵 (3.00毫克)、鋅(2.99毫克)、硒 (9.50微克) 、銅 (0.11毫克) 、錳 (0.03毫克) 、鉀 (305.00毫克)、膽固醇(81.00毫克)。
1、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因?yàn)榕D汤锖写罅康拟},而瘦肉里則含磷,這兩種營養(yǎng)素不能同時吸收,國外醫(yī)學(xué)界稱之為磷鈣相克。只有當(dāng)鈣磷比在最佳比1∶1到1∶1.5之間,才能互相促進(jìn)吸收。
2、適用豬肉后不宜大量飲茶,因?yàn)椴枞~的鞣酸會與蛋白質(zhì)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zhì),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zhì)和致癌物質(zhì)的吸收,會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