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吉皮蛋是會東一寶,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的特色產(chǎn)品。
蛋殼易剝不粘連,蛋白呈半透明褐色凝固體,表面散布著松枝狀花紋,蛋黃呈深綠色凝固狀,切開后蛋塊色彩斑斕、鮮亮剔透。食之鮮滑爽口、香而不膩,味道鮮美。
皮蛋味辛、澀、甘、咸、性寒,入胃經(jīng);有潤喉、去熱、醒酒、去大腸火、治瀉痢等功效。
若加醋拌食,能清熱消炎、養(yǎng)心養(yǎng)神、滋補健身;用于治療牙周病、口瘡、咽干口渴等。
完全除去外殼,用流水沖洗干凈。
將變蛋外殼的包裹物洗去,連變蛋的外殼煮透,冷卻后去外殼,改刀,以保持外觀整齊,同時煮后避免較嫩的變蛋的蛋黃流出,淋上醋調(diào)味汁及小磨香油撒一點切得極細的姜末及香菜即可,即成美味涼拌變蛋。
據(jù)《三國志》和民國《三臺縣志》等史料記載,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率龐統(tǒng)、黃忠、魏延等將士數(shù)萬之眾,從荊州溯長江入川,經(jīng)合川、溯涪水,欲與益州刺史劉璋相會富樂山,扎營涪城壩(今花園鎮(zhèn)),遇劉循決戰(zhàn)、涪江洪水,劉備軍與張飛會師并演繹了“水打涪城,兵屯五層”的歷史經(jīng)典。
據(jù)傳說,劉備軍遇洪水,數(shù)萬大軍損折了十之二三,屯兵五層后,軍中又生痢疾,劉備揮白龍寶劍求神庇護,張飛下令挖八角、六角井取清水解毒,龐統(tǒng)下山求草藥妙方,尋訪五層寺一帶農(nóng)戶,得知有自制皮蛋傳統(tǒng),遂求農(nóng)戶皮蛋以堿性泄肺熱、大腸火、治軍中瀉痢,定軍心,樹威風、退劉循,傳下無名氏《涪城謠》--“大佛頭枕一張琴,十八羅漢鎮(zhèn)涪城。倒掛金鐘菩提寺,金鑲玉印在五層?!?/p>
至今流傳于五層寺附近鄉(xiāng)村。五層古井猶在,金鑲玉印為亂世佳已飄散歷史,而皮蛋制作工藝為蜀中先輩代代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