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享有“東方橄欖油”之美譽。
油茶是永豐縣的特色資源,現(xiàn)有面積51萬畝,占全縣經(jīng)濟林面積的60%。該縣種植油茶已有400多年歷史。1979年被列為全國油茶生產(chǎn)重點縣,享有“綠色油庫”之譽,聲名遠播。
永豐茶油有綠海茶油。
永豐,素有“江山秀美,人才輩出,戶口殷實,稻粱豐饒”之稱,是江南的“油米之鄉(xiāng)”,“文物之邑”。歷代的永豐“才子佳人”對家鄉(xiāng)的秀美山川,古樸民風,均有稱頌?,F(xiàn)代詩人盧一夫先生的一首《詠油茶》詩云:“梨花顏色梅花香,生就清容不待妝;獨具英姿霜雪里,不同桃李斗春芳?!北磉_了對油茶別有一番傲骨的慨嘆!
據(jù)《永豐縣志》記載,“木子,即茶油,高丈許,葉干頪滇,茶花落即結實,實落復開,花終歲無空日,八九月取籽榨油,名木油,永明(即永豐和明德)二鄉(xiāng)多種之近,日下三鄉(xiāng)以亦漸廣。”十修《永豐縣志》亦云:“油有茶油、桐油、菜油、柿油數(shù)種。唯有茶油繞于永明(今本縣的永豐和龍崗,歷史上龍崗曾是縣),貨于外商,歲人數(shù)十萬緍馀,僅可充邑用。”又曰:“茶油—曰木油,永明山阜多種茶子。其樹堅而葉厚,青翠茂密,凌冬不凋,11月開花,瓣白心黃,花謝結子,含苞孕實,將一周歲始拾子,剖仁榨油。色味甘香清潔,專人食,膏發(fā)亦佳。吳人購之,入玫瑰、素馨、蘭桂諸香,為甘油。商賈收購,終歲不絕?!边@些史料記載表明,永豐縣栽培油茶和取子榨油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
永豐縣在大力發(fā)展油茶生產(chǎn)的同時,油茶文化也得到蓬勃發(fā)展。1959年10月,江西電影制片廠在境內沙溪嚴坑村和其坑村拍攝油茶豐收的記錄片《茶山油?!贰?979年10月,江西廣播電視廳在龍岡芭溪村拍攝油茶豐收采摘實況電視片。1990年12月,江西電影制片廠、江西省委宣傳部和江西省林業(yè)廳在境內拍攝《開拓前進的國營永豐林區(qū)》和電視片《綠源》,都是我縣發(fā)展油茶的歷史進程的光輝記錄。
永豐籍人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因政治上的分歧被貶滁州(今安徽滁縣)時,自號醉翁,專事農(nóng)事,拓園廣植桑、花、果樹木,其中不乏油茶和牡丹,并寫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記》、《賣油翁》和《洛陽牡丹記》等著作。是較早推崇家鄉(xiāng)茶油的名流之一。
元朝的劉鶚在游歷期間,結交甚廣,皇慶元年(1312年),任揚州儒學錄,后征召掌教河南、東坡、安陽三書院,四年后返鄉(xiāng),辟園5畝,載油茶、桑、橘等果品以千計”,可見一代名儒對家鄉(xiāng)茶油別有一番的青睞!
清末狀元、教育家劉繹是清代《江西通志》的總纂,他的《重陽歸舟》:“風日益清美,重陽好景催;家山隨夢到,云雁送舟回。攬勝慳詩興,登高拙賦才;幸攜黃菊伴,一笑且銜杯。表達了他辭官后即將歸鄉(xiāng)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憧憬之情。
如今,66萬畝郁郁蔥蔥的油茶林記錄下了勤勞樸實的永豐人民一部光榮的戰(zhàn)天斗地史,林海飄香,果實累累,如今,成了永豐人民的一大“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