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凱風》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現(xiàn)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兒子歌頌母親并深感自責的詩。全詩四章,每章四句。各章前二句,凱風、棘樹、寒泉、黃鳥等興象構(gòu)成有聲有色的夏日景色圖;后二句反覆疊唱的是孝子對母親的深情。設喻貼切,用字工穩(wěn)。
邶風⑴·凱風⑵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⑶。棘心夭夭⑷,母氏劬勞⑸。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⑹。母氏圣善⑺,我無令人⑻。
爰有寒泉⑼?在浚之下⑽。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⑾,載好其音⑿。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⑴邶(bèi)風:《詩經(jīng)》“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九首。
⑵凱風:和風。一說南風,夏天的風。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凱之義本為大,故《廣雅》云:‘凱,大也?!餅閿慷鞒睿臑榇蠖鳂?,大與樂義正相因?!?/p>
⑶棘:落葉灌木,即酸棗。枝上多刺,開黃綠色小花,實小,味酸。心:指纖小尖刺。
⑷夭夭:樹木嫩壯貌。
⑸劬(qú)勞:操勞。劬,辛苦。
⑹棘薪:長到可以當柴燒的酸棗樹。
⑺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⑻令:善,好。
⑼爰(yuán):何處。一說發(fā)語詞,無義。寒泉:衛(wèi)地水名,冬夏常冷。
⑽浚(xùn):衛(wèi)國地名。
⑾睍睆(xiàn huǎn):猶“間關”,鳥兒宛轉(zhuǎn)的鳴叫聲。一說美麗,好看。黃鳥:黃雀。
⑿載:傳載,載送。一說句首助詞。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yǎng)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yǎng)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zhuǎn)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yǎng)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關于《邶風·凱風》的背景,說法不一?!睹娦颉氛J為是贊美孝子的詩,說:“《凱風》,美孝子也。衛(wèi)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敝祆洹对娂瘋鳌烦衅湟?,進一步說:“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而魏源、皮錫瑞、王先謙總結(jié)今文三家遺說,認為是七子孝事其繼母的詩。聞一多認為這是一首“名為慰母,實為諫父”的詩(《詩經(jīng)通義》)。還有人說這是悼念亡母的詩?,F(xiàn)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兒子歌頌母親并自責的詩。其大致情景是,詩人在夏日感受到溫暖的南風的吹拂,看到棗樹在吹拂中發(fā)芽生長,聯(lián)想到母親養(yǎng)育兒女的辛勞,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邶風·凱風》以凱風吹彼棘心開篇,把母親的撫育比作溫暖的南風,把自己弟兄們小時候比作酸棗樹的嫩芽,“叢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夠健康成長,全是母親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勞。七個兒子一個一個長大成人(材)了,母親的大恩大德,堪稱圣善,兒子卻是不孝兒,這就是自責自稱,總嫌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與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相比,還差得很遠很遠,無以為報。
從第三章開始,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黃鳥比子,作進一步的自我批評。寒泉也成為母愛的代稱。寒泉在地下流淌,滋養(yǎng)浚人。母親生養(yǎng)弟兄七人,至今還如此勞苦,讓作兒子的如何心安?黃鳥鳴叫得清麗婉轉(zhuǎn),尚且如此悅耳動聽,為什么七個兒子卻不能撫慰母親那顆飽受孤苦的心呢?
詩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凱風吹棘心、棘薪,比喻母養(yǎng)七子。凱風是夏天長養(yǎng)萬物的風,用來比喻母親。棘心,酸棗樹初發(fā)芽時心赤,喻兒子初生。棘薪,酸棗樹長到可以當柴燒,比喻兒子已成長。后兩句一方面極言母親撫養(yǎng)兒子的辛勞,另一方面極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責。詩以平直的語言傳達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詩的后二章寒泉、黃鳥作比興,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時,人飲而甘之;而黃鳥清和宛轉(zhuǎn),鳴于夏木,人聽而賞之。詩人以此反襯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親的心。
《邶風·凱風》各章前二句,凱風、棘樹、寒泉、黃鳥等興象構(gòu)成有聲有色的夏日景色圖。后二句反覆疊唱的無不是孝子對母親的深情。設喻貼切,用字工穩(wěn)。詩中雖然沒有實寫母親如何辛勞,但母親的形象還是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宋代朱熹《詩集傳》:“衛(wèi)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其子作此詩,以凱風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時,蓋曰:母生眾子,幼而育之,其劬勞甚矣,本其始而言,以起自責之端也?!?/p>
明代鐘惺《評點詩經(jīng)》:“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筆之工若此?!?/p>
清代劉沅《詩經(jīng)恒解》:“悱惻哀鳴,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蓼莪》皆千秋絕調(diào)?!?/p>
此詩對后世影響很大。因為此詩,“凱風”具有了人子思母孝親的特定含義。古樂府《長歌行》為游子頌母之作,詩云:“遠游使心思,游子戀所生。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泵馇厕o全出于《邶風·凱風》。唐孟郊的五言古詩《游子吟》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實際上也是脫胎于《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兩句。蔣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婦女作的挽詞、誄文,甚至皇帝下的詔書,都常用‘凱風’‘寒泉’這個典故來代表母愛,直到宋代蘇軾在《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詞》中,還有‘凱風吹盡棘有薪’的句子?!保ā对娊?jīng)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