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是該系列電影第11部大銀幕作,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yè)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J·J·艾布拉姆斯執(zhí)導,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圖、艾瑞克·巴納、佐伊·索爾達娜等聯(lián)合主演。
該片根據(jù)1966年同名劇集改編,講述了來自愛荷華州的農場男孩詹姆斯·柯克和來自瓦肯星球的史波克第一次在艦隊學院相遇成為搭檔,同心協(xié)力執(zhí)行一系列外太空任務。
該片于2009年5月8日在美國上映,2009年5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克里斯·派恩 飾 詹姆斯·T·柯克
配音 ?吳凌云(公映)、胡藝(東影)
扎克瑞·昆圖 飾 史波克
配音 ?孟令軍、張拯
艾瑞克·巴納 飾 尼祿
配音 ?楊波、蘇鑫
倫納德·尼莫伊 飾 老史巴克
配音 ?劉大航、王肖兵
布魯斯·格林伍德 飾 克里斯多夫·派克
配音 ?王利軍、張欣
備注 ?企業(yè)號首任艦長
卡爾·厄本 飾 倫納德?麥科伊
配音 ?郭金非、樊俊航
佐伊·索爾達娜 飾 妮歐塔·烏胡拉
配音 ?紀艷芳、周帥
西蒙·佩吉 飾 蒙哥馬利·史考特
配音 ?王利軍、劉垚
約翰·趙 飾 蘇魯光
配音 ?王琛、梁達偉
備注 ?企業(yè)號舵手
安東·尤金 飾 契科夫
配音 ?苗楠、王梓
備注 ?企業(yè)號領航員
演員 克里斯·派恩
他來自地球,在美國愛荷華州生活,從小不愛讀書,只愛尋找刺激和冒險,但是他卻是一個天生的領導人物。雖然日后柯克注定會成為企業(yè)號艦長,但目前他還只是一個有點小聰明、小叛逆、充滿魅力卻對人生感到迷惘的鄉(xiāng)下少年,在當艦長前,必須學會克服自己那種沒經(jīng)過大腦就行動的沖動。
演員 扎克瑞·昆圖
他在瓦肯星球長大,父親是瓦肯人,母親地球人,因為身上流淌著一半人類的血脈而受到驅逐,這樣的經(jīng)歷使得他很容易受到不穩(wěn)定的情感波動的影響,而在瓦肯人純粹的邏輯教育體系下,是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不過史波克同時也是一個有獨創(chuàng)精神、意志堅定的好學之人,是第一個被星際艦隊學院所接納的瓦肯人。
演員 佐伊·索爾達娜
聯(lián)邦星艦企業(yè)號的聯(lián)絡官,絕頂聰明,是史波克的學生兼女友。同時也是外星語言專家,主攻各類外星語、形態(tài)學、音韻學和語法。她也是史波克最出色的學生之一,擁有卓越的聽覺靈敏度。
演員 艾瑞克·巴納
羅姆蘭采礦船娜拉達號艦長。因為痛失妻兒,變成可怕的復仇者。他發(fā)誓阻止羅慕路斯的損失,并不斷對瓦肯人和其他聯(lián)邦發(fā)動進攻。當他攻擊聯(lián)邦星艦開爾文號時,引發(fā)新的時間線,他利用紅物質破壞瓦肯星,幾乎滅絕瓦肯所有物種。
演員 卡爾·厄本
一名醫(yī)師,討厭飛行,但是他卻為了人類的安危,逼自己全身投入星際聯(lián)邦,成為企業(yè)號的醫(yī)官。雖然他擁有最先進的醫(yī)療器材和技術,但是他的態(tài)度卻仍然很實在,而且經(jīng)常在柯克和史波克意見不合時,他就出來當和事佬。
未知的時空,無邊的黑洞,一艘巨型羅慕蘭戰(zhàn)艦突然出現(xiàn)在太空中。崇武暴躁的羅慕蘭人,是多年前離開瓦肯星人自建星際帝國的戰(zhàn)士種族。如今,羅慕蘭帝國的統(tǒng)治者尼諾(艾瑞克·巴納飾),為了解決日后的強大勁敵史波克,正跨越星際和時空四處搜尋他的下落。而一名為凱爾文號的聯(lián)邦星艦,在追捕中不幸落入了羅慕蘭的魔掌。還尚稚嫩的聯(lián)邦星艦,在羅慕蘭戰(zhàn)艦催枯拉朽的火力面前反擊,無異以卵擊石。幸而臨危受命的艦長喬治·柯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飾)英勇機智,在星艦被摧毀前的短短十二分鐘之內,帶領全船八百余人逃出生天,這其中包括他正在分娩的妻子。
若干年后,美國,愛荷華州,詹姆斯?T?柯克(克里斯·派恩飾),那個時候的他是個喜歡到處追求刺激的愛荷華州農場男孩,卻已經(jīng)展示出了與生俱來的領袖魅力,企業(yè)號艦長克里斯托夫?派克(布魯斯·格林伍德飾)對他產生了興趣,發(fā)現(xiàn)他是中西部唯一的天才級入侵者。于是,派克邀請他加入星際戰(zhàn)隊,并用他父親的事跡來激勵他。艦隊學院的另一個佼佼者史波克(扎克瑞·昆圖飾),他在瓦肯星球長大,因為身上流淌著一半人類的血脈而受到驅逐,這樣的經(jīng)歷使得他很容易受到不穩(wěn)定的情感波動的影響,而在瓦肯人純粹的邏輯教育體系下,是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不過史波克同時也是一個有獨創(chuàng)精神、意志堅定的好學之人,是第一個被星際艦隊學院所接納的瓦肯人,同時進入軍官學校的柯克和史波克從任何角度看都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不過他們所追求的卻是真正的自我和必須有所付出的艱難之路。
當遙遠的瓦肯星傳來星艦遇險的呼救信號時,派克帶領飛船上的其他成員包括史波克、倫納德?麥科伊(卡爾·厄本飾)、烏胡拉(佐伊·索爾達娜飾)、富有經(jīng)驗的舵手蘇祿(約翰·趙飾)和年僅17歲的神童契訶夫(安東·尤金飾),還有偷偷上了艦船的柯克,當他們滿懷著激動的心情展開了第一次星際飛行的時候,柯克發(fā)現(xiàn)了這是一場尼諾的陰謀,當派克艦長被敵人扣押時,柯克和史波克也因此第一次攜手和尼諾決一死戰(zhàn)。(部分內容與參考資料不對應是根據(jù)電影實際劇情整理)
1、Star Trek
2、Narada Boom
3、Hack To The Future
4、Nailin' The Kelvin
5、Labor Of Love
6、Main Title
7、Head To Heart Conversation
8、One Proud Mother
9、Hella Bar Talk
10、The Flask At Hand
11、Welcome Back, Spock
12、Vulcan Gets A Good Drilling
13、Hangar Management
14、Enterprising Young Men
15、Flying Into A Trphlthdl
16、Nero Sighted
17、Matter? I Barely Know Her!
18、Jehosafats
19、Chutes And Matter
20、A Whole In My Hearth
21、I've Fallen And I Can't Beam Up!
22、Spock Goes Spelunking
23、An Endangered Species
24、Galaxy's Worst Sushi Bar
25、Mandatory Leave Of Absence
26、Dad's Route To School
27、Frozen Dinner
28、You Snowin' Me?
1、Nice To Meld You
2、Hail To The Chief
3、I Gotta Beam Me
4、Scotty's Tanked
5、What's With You?
6、Either Way
7、Trekking Down The Narada
8、Run And Shoot Offense
9、Does It Still McFly?
10、Nero Death Experience *
11、Nero Fiddles, Narada Burns
12、Black Holes Have A Lot Of Pull
13、Back From Black
14、That New Car Smell
15、To Boldly Go
16、End Credits
制作人 杰弗里·雅各布·艾布拉姆斯、達蒙·林德洛夫、布萊恩·伯克、杰弗里·切諾夫、羅伯托·奧奇、艾里克斯·庫茲曼
原著 吉恩·羅登貝瑞
導演 杰弗里·雅各布·艾布拉姆斯
副導演(助理) Nicole Treston Abranian、David Berke、Stephen P. Del Prete、Tommy Gormley、Danny Green、Heather Grierson、羅杰·蓋特、湯米·哈珀、Michael R. Melamed、Hal Olofsson、Lauren Pasternack、Jill K. Perno、Matthew D. Smith、David Waters
編劇 羅伯托·奧奇、艾里克斯·庫茲曼
攝影 丹尼爾·明德爾
配樂 邁克爾·戈阿吉諾
剪輯 瑪麗安·布蘭登、瑪麗·喬·瑪姬
選角導演 April Webster、Alyssa Weisberg
配音導演 孟麗(公映版)、張琦(東影版)
藝術指導 Scott Chambliss
美術設計 Curt Beech、丹尼斯·布拉德福德、Keith P. Cunningham、Luke Freeborn、比特·弗洛狄格、蓋瑞·柯思科
服裝設計 邁克爾·卡普蘭
視覺特效 羅素·厄爾、羅杰·蓋特、Matt McDonald、艾迪·帕斯克羅、Kelly Port、Daniel P. Rosen、Stefano Trivelli、Edson Williams、Craig Xander
布景師 Karen Manthey
時間 屆數(shù) 獎項 獲獎者 類型
2010年3月7日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化妝 Barney Burman 獲獎
Mindy Hall
Joel Harlow
最佳音效剪輯 Mark P. Stoeckinger 提名
Alan Rankin
最佳音響效果 Anna Behlmer
Peter J. Devlin
安迪·納爾遜
最佳視覺效果 羅杰·蓋特
Burt Dalton
羅素·厄爾
Paul Kavanagh
2010年2月21日 第6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最佳音效 Peter J. Devlin 提名
安迪·納爾遜
Anna Behlmer
Mark P. Stoeckinger
本·貝爾特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羅杰·蓋特
羅素·厄爾
Paul Kavanagh
Burt Dalton
2010年6月6日 第19屆MTV電影獎 最具突破演員 克里斯·派恩 提名
2010年1月6日 第36屆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電影 《星際迷航》 提名
2010年6月24日 第36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 最佳化妝 Barney Burman 獲獎
Mindy Hall
Joel Harlow
最佳導演 J·J·艾布拉姆斯 提名
最佳編劇 艾里克斯·庫茲曼
羅伯托·奧奇
最佳特效 羅杰·蓋特
羅素·厄爾
Paul Kavanagh
Burt Dalton
最佳藝術指導 Scott Chambliss
2009年8月9日 第11屆青少年選擇獎 最佳動作冒險女演員 佐伊·索爾達娜 提名
最佳電影對峙戲 克里斯·派恩
扎克瑞·昆圖
最佳電影反派 艾瑞克·巴納
最佳電影男新人 克里斯·派恩
《星際迷航》重新回到了觀眾熟悉的企業(yè)號上,但整個故事的推進過程卻充滿著吸引人的新鮮感,逼真到極點的視覺效果,讓觀眾在夢幻般的虛擬世界中得到了一次空前的享受。(《舊金山紀事報》評)
《星際迷航》是一個已經(jīng)處在強弩之末的題材,很多觀眾提到它都會感到厭倦,但J·J·艾布拉姆斯卻用非常強勢的特效以及說故事的能力,征服了所有對這題材存在偏見的觀眾。(《新共和》評)
影片剛一開始,就是一場在浩瀚宇宙的殲滅戰(zhàn),場面宏大,吸引眼球,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柯克的父親臨危受命,在12分鐘內,拯救了800多船員的生命。影片塑造的人物也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沈陽晚報》評)
《星際迷航》向電視劇致敬,拍出了宇宙航行的波瀾壯闊。一場邏輯與感覺的戰(zhàn)爭、秩序與反叛的戰(zhàn)爭、理智與情感的戰(zhàn)爭,格外引人入勝。但是有一些遺憾,一場戰(zhàn)爭對史波克的描寫缺乏點睛之筆。整部電影最壯觀的是史波克看著地球被毀滅,無力回天,是為悲劇。這場戲具有動人心魄的偉力,可惜稍縱即逝。黑洞固然壯觀,卻只能吞噬飛船。觀眾期待的是在宇宙里,看到人類情感的一次勝利。(《京華時報》評)
《星際迷航》系列電影到2009年已經(jīng)有11部,該片的制作費用是最高的一部。
馬特·達蒙曾考慮出演柯克船長這個角色,但導演J·J·艾伯拉姆斯認為馬特·達蒙看上去有些老。
《星際迷航》是泰勒·派瑞第一次以純粹演員的身份參與一部電影,此前他的作品都是自己編劇、導演或制片。
西蒙·佩吉在電影里扮演角色的戲份并不多,但是一些場景進行了反復拍攝,他依然拍攝了5個星期。
影片主要拍攝場景都不是在棚內搭景,而是在實景拍攝,其中把一座啤酒廠改建成輪機室,美術部門找到位于加州范尼斯的百威啤酒廠,啤酒廠內的巨大酒缸以及不銹鋼管路最適合充當一艘星艦的輪機室。以及把一座棒球體育場的停車場布置成一顆貧瘠的冰凍星球。冰凍星球本來是到冰島拍攝,但是美術指導斯科特·錢伯里斯決定在道奇棒球場的停車場搭建整座星球,因為停車場的面積夠大,而且位置夠高,可以拍得到地平線。把這座停車場鋪滿了假雪,然后雕刻出凸凹不平的巖壁,然后工作人員用巨大的風扇制造出暴風雪的效果。
企業(yè)號艦員的制服樣式多元化,有貼合不同演員體型的黑色長褲、按照顏色分辨職位的上衣以及區(qū)分各星際艦員的標志畫面等。影片服裝設計師為邁克爾·卡普蘭,在導演請他設計戲服時,他并未看過《星際迷航》系列電影。邁克爾·卡普蘭在大量參考《星際迷航百科全書》,了解星際艦隊制服的演化史,以及重復使用的設計主題后,開始發(fā)揮想象力繪制設計圖。他把全片分成不同的時間背景??驴烁赣H在星際艦隊的年代,他就參考過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科幻片的緊身褲和復古未來的設計風格。
國家、地區(qū) 上映、發(fā)行日期
中國 2009年5月15日
中國臺灣 2009年5月8日
中國香港 2009年6月4日
美國 2009年5月8日
法國 2009年5月6日
美國 2009年4月6日(奧斯丁,德克薩斯)
澳大利亞 2009年4月7日(悉尼)(首演)
比利時 2009年4月15日(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jié))
瑞士 2009年5月6日(法語區(qū))
加拿大 2009年5月6日(卡爾加里)
比利時 2009年5月6日
斯洛伐克、巴林、秘魯、科威特、韓國、智利、哈薩克斯坦、泰國、格魯吉亞、黎巴嫩、馬其頓共和國、阿聯(lián)酋、烏克蘭、玻利維亞、俄羅斯、希臘、克羅地亞、荷蘭、澳大利亞、捷克、德國、新西蘭、以色列、葡萄牙、斯洛文尼亞、匈牙利、塞爾維亞和黑山、新加坡、阿根廷 2009年5月7日
波蘭、南非、馬來西亞、土耳其、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愛爾蘭、肯尼亞、拉脫維亞、厄瓜多爾、菲律賓、巴哈馬、塞浦路斯、羅馬尼亞、意大利、挪威、瑞典、冰島、丹麥、英國、芬蘭、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加拿大、西班牙、奧地利、巴西 2009年5月8日
日本 2009年5月12日(東京)(首演)
埃及 2009年5月13日
尼日利亞、巴基斯坦 2009年5月15日
越南 2009年5月20日
日本 2009年5月29日
墨西哥、印度 2009年6月5日
印度尼西亞 2009年6月9日
烏拉圭 2009年6月12日
中國香港 2009年8月26日(IMAX版)
美國 2009年9月4日(IMAX版)(重新發(fā)布)
美國 2011年9月30日(IMAX版)(重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