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圖》是清代畫家謝蓀創(chuàng)作的紙本設(shè)色畫,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面左下方一朵荷花為主體,四周襯托荷葉、蘆葦,花葉線條十分工細,敷色濃麗,光彩奕奕,表現(xiàn)手法是從宋代院體蛻變而來,但又有清人工筆花卉畫的時代氣息。
該圖只著一花半葉,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間。粉花黃蕊在暗綠色的葉片簇擁之下,如珍似珠。
圖中自題“己未春日寫似伴翁老先生”,署名“謝蓀”,白文“天今”印。收藏印有:“士元”朱文。
荷花,作為潔身自愛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古至今,素被詩人墨客所贊譽,為丹青高士而描繪。歷代以荷花為題,以荷寄情抒懷者,不乏其作?!逗苫▓D》是作者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為伴翁創(chuàng)作的。
謝蓀,生卒年未詳,清代畫家。字湘西、天令。江蘇溧水人,常住江蘇金陵(今南京)。舉明經(jīng),善畫山水,尤工花卉,頗具功力:與龔賢、樊圻、鄒喆、葉欣,吳宏、胡糙、高岑為“金陵八家”。(“金陵八家”為明末清初在南京的八個畫家)。約卒于清康熙中期。傳世作品有康熙十八年(1679)為伴翁作《荷花圖》冊頁:同年又作《山水》冊頁。
整個畫面顯得氣閑神靜、恬潤溫雅,一股清逸秀爽之氣蕩漾于筆情墨韻之間,荷花的品質(zhì),出污泥而不染,在畫幅中得以充分的表現(xiàn)。在“常州派”和水墨寫意花卉風(fēng)靡畫壇的情況下,這幅花卉作品更顯示出它特有的風(fēng)貌和魅力。整個畫面雖僅尺幅,只著一花半葉及一株水草穿插其間,但整個畫充溢著一股清韻的詩情,給人一種沁人肺腑的幽馨靜謐的美的享受。
《荷花圖》采用特寫的鏡頭,以局部的深入描繪,使荷花形象格外鮮明、突出,光彩弈弈,栩栩如生。構(gòu)思別致巧妙,技法從宋代院體畫中脫變而出。構(gòu)圖立意清新,荷葉墨色五彩俱分,大片潑墨荷葉襯托著潔白的花冠,荷葉的粗筆涂抹和荷花的細筆勾勒,形成了極好的粗細對比和黑白對比,更顯出荷花的潔白無瑕、品格高潔。畫法用水墨闊筆,鋪染葉片,翻轉(zhuǎn)的卷葉用雙勾提醒,以突出它的圓渾和立體。花頭用淡墨空勾,瑩潔如玉,花瓣的尖端更用濃墨復(fù)勾,淡朱點染,氣格清新。
《荷花圖》中的物像畫家采用勾勒暈染,顯出了畫家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在對荷花、荷葉以及水草葉畫家都用筆細致入微,線條工整而不呆板。在對畫中物像的暈染上,工致精細,連荷花的葉脈甚至纖維,也用細筆毫無遺漏的勾了出來。在設(shè)色上,畫家注重淡彩暈染,敷色艷麗而不濃膩,使畫中之物光彩奕奕,栩栩如生,再加上畫家巧妙的構(gòu)思,以局部的深入描繪使形象格外的突出鮮明,整幅畫面顯得氣閑神靜,恬潤溫雅。
天津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何延喆:明潔清潤的墨彩效果。整個畫面顯得氣閑神靜、恬潤溫雅,一股清逸秀爽之氣蕩漾于筆情墨韻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