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描寫北京的名正大學掀起風潮,趙子曰、武端、莫大年等學生追打教師、校長。事后,趙子曰被開除學籍。以后趙子曰到天津呆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北京。他看到公寓里有不少變化,李景純、莫大年與歐陽天風別扭離開了這里。歐陽天風發(fā)起女權發(fā)展會,趙子曰參加了籌款活動,歐陽天風侵吞公款,同學武端又與他鬧了。后來,武端當上市政局建筑科委員,歐陽天風為巴結他發(fā)要把自己認識的王女士介紹給他。以后,歐陽天風又找到趙子曰,要他和王女士會面。王女士在一封信中勸趙子曰不要聽任別人的擺布。有一天,趙子曰和武端聽到李景純被捕的消息。趙子曰、莫大年、武端都積極營救李景純,從李景純那里,人們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原來,王女士失去父母后,住在親戚家,她與歐陽天風在上海相識,不久,便同居了。張教授是歐陽天風的親戚,他常常拿著張教授的錢去吃、喝、嫖、賭,為此,張教授不再對他進行捐助。歐陽天風仍舊糾纏王女士,并要她嫁給有錢人,好弄錢任其揮霍。以后,歐陽天風竟然與軍閥勾結,企圖通過他人之手暗害張教授。張教授和王女士被迫東渡日本。李景純出于同情決定刺殺軍閥。后來,李景純被殺害了,趙子曰等人決心不辜負他的希望去奮斗,去和軍閥斗爭。
《趙子曰》是老舍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作于1926年老舍講學英國期間。《老張的哲學》發(fā)表之后,作者曾希望得知中國國內各方讀者的反響和批評,但是,與祖國遙距萬里,消息不通暢,使他一時難以了解太多。在沒有能夠充分考慮到讀者意見的情況下,只憑著長篇處女作很快就被發(fā)表所引起的高興勁兒,他接著動筆寫了《趙子曰》。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我這一輩子》、《月牙兒》、《柳家大院》、《龍須溝》、《茶館》等等。
老舍關注的是社會底層的普遍的疾苦,他構筑了民間社會里底層人民心目中所構造的理想的生活圖景:他們最本分的要求是有個安穩(wěn)干凈的小屋,一家人和睦溫情地住在一起;在生活上有一門手藝,實現物質上豐裕自在的愿望,活得有奔頭有勁兒。對于現實中不公平的需要改進的地方,老舍也有他富于民間特色的方式。如李景純對趙子曰所說:“現在只有兩條道路可走:一條是低著頭去念書,念完書去到民間做一些事,慢慢地培養(yǎng)民氣,一條是破命殺壞人?!?老舍不僅僅是出身民間的作家,由于生活的貧困,他也處于民間無產者的地位,完全能夠代言那個時代的下層民眾:他們飽受生活的動蕩與艱辛,企盼著安定,自然會選擇第一條路。學校里的風潮屬于與自身無關的特殊世界里發(fā)生的事情,因而也就很難有所共鳴,除了破壞與傷亡,很難看到背后的現實意義。而學生運動中肆意破壞不分青紅皂白的做法,顯然違背了民間腳踏實地和平改造與拔刀相助維持正義的理想,不可能得到民間的贊同。
小說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前期在北京“名正大學”就讀的三種類型的大學生:第一種以趙子曰、武端等為代表,他們稀里糊涂地打發(fā)時光,在校時讀書不上心,整天吃喝玩樂不算,還在壞人的挑唆下罷課、打校長,離校以后,仍是毫無理想地胡混,企圖攀高枝、碰官運;第二種以歐陽天風為代表,他天良泯滅、流氓成性,屬于大學生隊伍中極端的敗類,第三種,則以李景純?yōu)榇恚錾碡毢?,苦讀上進,有遠大的抱負,也敢于跟黑暗勢力一死抗爭。通過展現這三種類型大學生的所作所為,作品表達了對國內腐敗時局之下都市知識青年精神走向的密切關注,從中檢討傳統(tǒng)國民性在這個非常時期、獨特人群中的體現,同時也顯示作者反對殖民文化侵蝕、反對封建軍閥政治的鮮明立場。
《趙子曰》謀篇方面,不是平鋪順寫、信馬由韁,而是在預先設置好的結構框架中次第編排,小說里幾乎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圍繞著女學生王靈石展開的,可是,作品卻一直沒有讓王靈石正面出現在情節(jié)中,最后用她的兩封書信,來將作品里全部保留著的懸念一總解答,大大加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