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古城位于陜西省神木市城西南50公里的禿尾河東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里。高家堡古城呈長方形,東西長400余米,南北長300余米,城墻上部建有女墻,間有垛口,瞭望洞,數(shù)十米處必有馬面突出,俗語戲稱“城小拐角大”,實際純?yōu)檐娛路烙琛1背菬o門,外百余米處橫建小城垣,東西貫通,長千余米,高近3米許,兼有防洪御寇之功用。城內(nèi)有城隍廟,道光縣志說該廟“神極靈應,相傳前代每有邊警,先期鐘鼓自鳴”。民間傳康熙駕幸高家堡時感其靈異,敇封“靈應侯”。因此,“城小神靈大”又成當?shù)孛勒劇,F(xiàn)除魁星樓,女墻、垛口、瞭望洞被破壞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東、南、西墻均筑有甕城。城內(nèi)現(xiàn)存中興樓和財神廟,城內(nèi)街道以中興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南北輻射為南街和北巷。巷道內(nèi)民居的修筑具有北方古城特有的建筑風格。
據(jù)傳說,高家堡城明正統(tǒng)以前在鎮(zhèn)東塬上,即志書所載彌川縣治所。
明正統(tǒng)四年(1439),陜西巡撫陳鎰?chuàng)穸d尾河與永利河交匯處的永興川開闊地的高家莊構筑堡城,以莊名堡,移民實邊。時屬葭州領轄。成化巡撫余子俊、萬歷巡撫涂宗浚、清乾隆葭州知州祖德宏都有修葺。
乾隆二十七年(1762)撥歸神木,復經(jīng)知縣方萬年續(xù)建。城周三里零三十八步,磚石包砌,東南西三門各建甕城、箭樓,分別鐫刻聳觀、永興、安瀾石額。環(huán)城女墻整飭,垛口齒列,數(shù)十米處必有馬面突出,俗語戲稱“城小拐角大”,實際純?yōu)檐娛路烙瓒?。北城無門,外百余米處橫建小城垣,東西貫通,長千余米,高近3米許,兼有防洪御寇之功用。城中央建中興樓騎街分野,十字街與棋盤巷互相鉤連,石板墁街,字號林立,垂柳掩映。明代建有樓鋪15座,煙廛千戶。四合院飛檐踞獸,廊腰漫回。其建構具有濃郁的京城風格,時人雅號“小北京”。著名的四合院有東街韓氏院,東頭道巷扇門院,東二道巷張氏院,同心巷張氏院、劉氏院、杭氏樓院、李氏樓院,北巷李氏院,西街韓氏院等。其建筑格局有“丹鳳亮翅”、“八卦扶鸞”、“太極兩儀”等稱謂。所用磚、瓦、木、石雕繪極盡工巧,遺韻不遜。衙署建筑屢多廢置,明清兩代先后有都指揮署、參將署、都司署、阜益?zhèn)}署、驛正站署等官邸。
2004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被公布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9月,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