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景區(qū)依傍龍山縣城,地處酉水之濱,因其風光旖旎、鐘靈毓秀、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而馳名四方。太平山景區(qū)更因其淵遠流長的宗教文化積淀厚重而盛世于名,是湘西乃至湘鄂渝邊區(qū)有名的寶地、福地。景區(qū)位于龍山縣太平山森林公園內(nèi),以秀美、奇特的“一山(太平山)、一河(果利河)、一寺(普照寺)”三大資源特色為龍頭。
太平山孤峰獨秀,擁有享譽湘、鄂、渝、黔邊區(qū)的太平山古剎,又名普照寺,始建于東晉隆安安帝二年,佛光遠播、歷史悠久?,F(xiàn)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有息影洞、松月塔、放生池、永安門、首楞嚴門、太平水倉、登云梯、智慧門、摩崖石刻等等。
交通路線:龍山縣--新建路--光明路--龍鳳路--朝陽路--城東路--S305--太平山景區(qū)。
太平山風景區(qū)山頂建有寺廟一座,始于清道光六年,鼎盛時有300多個和尚常住。傳說該寺第五代主持宏松禪師云游京城時,曾為光緒皇帝治愈奇險之疾“背花”,受到封賜獎賞,回太平山后修建了藏經(jīng)樓、觀音閣等,使太平山名揚天下。
二十年代末,我國著名政治活動家章太炎先生曾到太平山一游,對其大加贊賞,欣然命筆:“太平山層巒疊翠,林木蔥蘢,山峰險秀,殿閣凌云,風景優(yōu)美,不亞于廬山雁蕩”。
1997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太平山”山名,墨寶生輝,佛光又駐。
1998年建成了縣城至太平山的旅游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