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中,昆侖派屬於「練氣派」,比較尊奉修道戒律(主要指清虛門下),但也出了一些心術(shù)不正、品行不端之人。
在金庸武俠小說,獲選入「武林六大門派」;在《倚天屠龍記》開頭時,「昆侖三圣」何足道與郭襄結(jié)為至交,更在挑戰(zhàn)少林寺時大出風頭。何足道外號「昆侖三圣」,乃是,主其才藝在於琴、劍、棋藝。
在《倚天屠龍記》中正式擔任掌門的是「鐵琴先生」何太沖,他師承何足道傳人靈寶道人一脈,師傅是白鹿子,由於白鹿子死於明教高手時并未留言由哪名弟子繼任掌門,使昆侖派因爭奪掌門之位而內(nèi)斗劇烈,最後是何太沖得師姐班淑嫻傾力相助,順利接任掌門,兩人也結(jié)為夫妻,在少林屠獅大會前夕,雙雙死於三渡鞭下。
在幾度更動中,金庸也設(shè)定過其他昆侖高手,如跟白鹿子同輩的游龍子及何太沖的師兄玉虛道長。由於游龍子敗給光明左使楊逍而氣死,所以昆侖派上下一直猜測楊逍就是殺害白鹿子的兇手,因此極為仇視明教。
後來在《笑傲江湖》中擔任掌門的震山子更有「乾坤一劍」之外號,但戲份不多。
《蜀山劍俠傳》:一元祖師、憨僧空了、昆侖九友:(知非禪師,天池上人,鐵鐘道人,「游龍子」韋少少,「隱名劍仙」鐘先生,「小髯客」向善,赤城子,衛(wèi)仙客,「金鳧仙子」辛凌霄)
《江湖奇?zhèn)b傳》:黃葉道人(明宗室,劍仙)、「金羅漢」呂宣良(劍仙)、「笑道人」「清虛道人」魏壯猷、「銅腳道人」楊建章、「義拾兒」楊天池、「南俠」柳遲、向樂山、朱復(fù)
《神雕俠侶》:青靈子(掌門人)
《倚天屠龍記》:「昆侖三圣」何足道(前輩祖師)、白鹿子、「鐵琴先生」何太沖(掌門人)、班淑嫻(太上掌門)
《笑傲江湖》:「乾坤一劍」震山子(掌門人,正教中十位上最強好手之一)
《鹿鼎記》:「一劍無血」馮錫范(鄭克塽之師)
《劍毒梅香》:「凌空步虛」卓騰
《名劍風流》:天鋼(掌門人)
《護花鈴》:戰(zhàn)東來、「素手」李萍、「破云手」卓不凡
《情人箭》:「昆侖雙絕」(公孫天形、公孫地影)
《白發(fā)魔女傳》:定虛大師、慕容沖(東廠衛(wèi)士總教頭、大內(nèi)第一高手)
《武當一劍》:「劍圣」向天明、東方亮(別創(chuàng)武當支派/武當三劍客之一)
《天蠶再變》:鐘大先生(掌門人)、「安樂侯」徐廷封(明朝貴族)
《飛燕驚龍》:「昆侖三子」(掌門人玉靈子、玄都觀主一陽子、慧真子)、童淑貞、楊夢寰(天下第一多情人)、沈霞琳
《翠袖玉環(huán)》:多星子(名宿)
《生死盟》:「地仙」董雙雙(昆侖山下庫立湖邊「玲瓏館」董夫人,傳聞幾乎有「劍仙」之能)、「紅白昆侖」(「紅衣昆侖」蕭瑤、「白衣昆侖」蕭琪)
《如來八法》:明禪大師(掌門人)、「五伏羅漢,青黃雙絕」、「白馬冰心」司徒宮、「金發(fā)紅綾」趙瑩
《縱鶴擒龍》:「昆侖四老」(掌門人玄真子、九華山昆侖下院主人涵真子、「云里神龍」田潛、「拏云手」萬松齡)、旡垢師太(玄陰教教主)、「昆侖一少」岳天敏(太虛真人的隔世弟子)
《劍氣千幻錄》:白眉和尚(昆侖派絕世奇才)、普荷上人(昆侖山正院首座)、大惠禪師(「鐵手書生」何浩)、「天計星」鄧小龍、「神龍」鐘荃(天下四大劍派盟主)
《鐵柱云旗》:「金爪神龍」向遠(掌門人)、羅奇(昆侖派高手)、向慎行(昆侖掌門的公子)
《劍海情濤》:「龍虎真人」至清(一百零九代掌門人)、「劍圣」至真(昆侖三圣的首圣,紫虛宮正殿主)、至明(左護法)、「無影仙」太風(護法)、「火真人」太火(護法)、「璇璣道人」太云(護法)、「雷電手」太雷(護法)、「昆侖雙鶴」(太昊、太罡)、「九現(xiàn)云龍」徐占海(荊州府徐家灣)、「鐵膽郎君」葛云鵬
《黑白道》:「駝跛二仙翁」(「駝仙翁」丁康、「跛仙翁」方斌)
《風云榜》:「天盲叟」(上一代掌門人)、「昆侖三劍」(「龍劍」司馬正、「虎劍」司馬奇、「鳳劍」司馬湘云)
《七步干戈》:「飛天如來」(昆侖寺掌教)
《英雄志》:「昆侖劍神」卓凌昭(掌門人/武林四大宗師之一)、「劍寒」金凌霜、「劍蠱」屠凌心、「劍影」錢凌異、「劍豹」莫凌山、許凌飛、劉凌川
●「三陰手」:
昆侖派拳掌招數(shù)之一,西華子曾用來攻擊天鷹教的封壇主。(金庸《倚天屠龍記》)
●「落雁掌」:
昆侖派武功,阿珂曾用來打傷少林弟子。(金庸《鹿鼎記》)
●「紅砂掌」:
昆侖派獨門武功,「一劍無血」馮錫范曾用來擊殺天地會的關(guān)安基。(金庸《鹿鼎記》)
●「天罡掌法」:
昆侖派馳譽武林的掌法,走的是巧、柔的路子,講求以巧制力。(臥龍生《飛燕驚龍》)
●「天罡掌力」:
昆侖絕跡江湖近百年的掌力,走剛陽一路,功能推山裂石,力如炸雷。(云中岳《劍海情濤》)
●「輪回掌」:
昆侖派的不傳絕技,掌勢宛似天外飛鴻,閃電般幌推而出。(柳殘陽《邪神門徒》)
●「大般若三十六式」:
(上官鼎《七步干戈》)
●「龍虎三六掌」:
(慕容美《黑白道》)
●「天罡三殺手」:
昆侖庫立湖邊玲瓏館董夫人一門向不輕用的神妙招術(shù)。(諸葛青云《生死盟》)
●「清涼扇法」:
昆侖旁支「三因觀」的武學,據(jù)王語嫣所言這門武功用判官筆使出更加厲害,是大理國侍衛(wèi)朱丹臣所習的武功。
●「迅雷劍法」;
「昆侖三圣」何足道在少林寺和覺遠比武時所使用的十六下快劍;先聚內(nèi)力,然後蓄勁彈出,出招之快真乃為任何劍法所不及。(金庸《倚天屠龍記》)
●「雨打飛花劍法」:
昆侖派劍法之一,劍法全走斜勢,但七八招斜勢之中,偶爾又挾著一招正勢,令人難以捉摸。高則成跟蔣濤交手時曾用來自相殘殺。(金庸《倚天屠龍記》)
●「正兩儀劍法」:
昆侖派劍法,成名垂數(shù)百年,是天下有名的劍法之一,有八八六十四般變化,劍法依循兩儀之道,和華山派的「反兩儀刀法」若有相符,合并施展則威力無窮。(金庸《倚天屠龍記》)
●「無聲無色劍招」:
此劍招必須要功力相若、內(nèi)勁相同的二人同使,當劍招使出時,勁力恰恰相反,于是兩柄長劍上所生的蕩激之力、破空之聲便可相互抵消,不覺間對手已白刃加身,可將對手弒于無聲無色,故得此名。常用在夜戰(zhàn),黑暗中令對方?jīng)]法分辨以便偷襲。(金庸《倚天屠龍記》)
●「飛龍大九式」:
昆侖派劍法(古龍《蝙蝠傳奇》)
●八八六十四式「飛鷹回旋劍法」:
初名「飛鷹劍法」,是由明末昆侖派玄貞子所創(chuàng),后經(jīng)向天明融會各家之長彌補了劍法中的破綻。共八八六十四式,每一招都是狠辣無比,盤旋飛舞曲直相乘,好像波浪的四面擴張、變化莫測。(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分光劍法」:
昆侖派鎮(zhèn)山劍法,武林中都誤為昆侖派「分光劍法」只有九十六式,其實大謬不然,這套劍法共有一百另八招,其中有十二式為全套劍法的精華,故又稱「追魂十二式」,變化神奇異常。(臥龍生《飛燕驚龍》)
●「天龍八式」:
昆侖派劍法(黃鷹《天蠶再變》)
●「抱玉劍法」:
昆侖派絕世奇才白眉和尚自創(chuàng),一套以守為攻的絕妙劍法。(司馬翎《劍氣千幻錄》)
●「云龍大八式」:
這種劍法多半是盤空下?lián)簦恳徽兄?,總有七八種變化,依照劍勢發(fā)勁吐力,不但凌厲無匹,還能夠在空中轉(zhuǎn)折自如。具有先後天正反相生的無窮妙用,不論是拳掌劍,都可以運用,神奧無比。其最神奇之處在於能在空中轉(zhuǎn)折回飛:一則仗著招式神奇,有如云龍在天;二則乃是昆侖獨有心法,能夠?qū)⒄媪δ€近似有形之物,是以能在空中推動身體。(司馬翎《劍氣千幻錄》)
●「玄天神劍」:
玄門絕學。(云中岳《劍海情濤》)
●「太清劍法」:
昆侖派久已失傳的劍法,一共只有十二招,每招三式,演為三十六式,乍看起來似乎極為簡單,異常繁復(fù),變化多端,在劍法之中,含有無上玄機。(東方玉《縱鶴擒龍》)
●「昆侖十三劍」:
昆侖山共有十三套劍法,其中「劍寒」以寒氣見長,傳於二弟子金凌霜;「劍蠱」陰勁破心,由三弟子屠凌心繼承;其馀「劍影」、「劍浪」、「劍豹」、「劍蟒」、「劍飛」等劍法,各由眾知名弟子各得其一,唯有昆侖山上的天才劍客卓凌昭集大成為一體。這一十三套劍法無一不是博大精深,乃是數(shù)百年來無數(shù)前輩高人苦心創(chuàng)制而成。這十三套劍法相互制肘,難練異常。(孫曉《英雄志》)
●「六陽神功」:
內(nèi)家至陽至剛之掌力,江湖傳言「雷震開山,六陽神掌」,又名「昆侖六陽手」。(古龍《情人箭》)
●「天龍五訣」:
是昆侖派最上乘的內(nèi)功秘要。(司馬翎《鐵柱云旗》)
●「大靜神功」:
昆侖董夫人的上乘心傳,內(nèi)家極上乘的神功。(諸葛青云《生死盟》)
●「太清罡氣」:
昆侖派久已失傳的玄門無上神功,是道家最厲害的玄功,無堅不摧,無柔不克,為各種罡氣功夫之冠。
要知「太清罡氣」乃是道家最上乘的功夫,和普通練氣之士的「玄門罡氣」,不同之處,就是有清濁之分。
普通罡氣,一經(jīng)出手,罡風狂卷,劃空生嘯,看去威勢凌厲,其實只是后天重濁之氣,未免落入下乘。
「太清罡氣」乃是先天清輕之氣,出手無聲,視之無形,但威力之強,「后天罡氣」,簡直無法比擬?。|方玉《縱鶴擒龍》)
●「縱鶴擒龍」:
是昆侖派僅傳的無上絕學之一,共分為「縱鶴手」(斥力)和「擒龍手」(引力);「縱鶴手」可制造斥力場,產(chǎn)生類似斥的能力,將一定范圍的物體彈開;「擒龍手」強行吸引一定范圍內(nèi)的指定物體,或者隨意操縱被作用物體,且被作用物體不可抵抗。(東方玉《縱鶴擒龍》)
●「飛龍大八式」:
昆侖派的鎮(zhèn)山絕技。(古龍《絕代雙驕》)
●「云龍身法」:
昆侖獨擅的身法。(諸葛青云《生死盟》)
●「天龍八式」:
這種半空換氣發(fā)力的功夫,是武林中罕睹絕技。(司馬翎《關(guān)洛風云錄》)
●「鳳舞九天連環(huán)七式」:
早已絕響百年,當年昆侖山隱士顧先生傳技給是「裕王」的兒子德榮貝勒。(司馬翎《關(guān)洛風云錄》)
●「龍騰大九式」:
身法(云中岳《劍海情濤》)
●「追風馭電」:
輕功(云中岳《劍海情濤》)
●「云龍三折」:
昆侖派輕功,能高縱上躍,矯若游龍,在騰起之勢將竭之時,可以不藉助任何物體,僅憑身形在空中打一回旋,便可立即拔高。(東方玉《紅線俠侶》)
●「龍形三大式」(龍形九式):
乃是昆侖派獨創(chuàng)的一種身法,參悟易理中的無上玄機,根據(jù)飛龍在天,陽九之數(shù)演繹而成,每一招式,都是騰空搏擊,一探爪,一揮尾,莫不深具威力,變化無端。(東方玉《縱鶴擒龍》)
暗器
●「蝎尾鉤」:
昆侖派一名長須道人用來打傷彭和尚彭瑩玉的暗器。(金庸《倚天屠龍記》)
●「餵毒喪門釘」:
昆侖派餵有「青陀羅花」劇毒的暗器,中人之後僅有四個時辰的性命。(金庸《倚天屠龍記》)
●「混沌劍陣」:
鳩摩智曾與天龍寺諸僧說起。(金庸《天龍八部》)
●「寒梅劍陣」:
昆侖派的劍陣,乃五人同使的劍陣,施展時五人跟著踏步而前,劍尖不住顫動。(金庸《倚天屠龍記》)
●「大羅周天劍陣」:
出自(云中岳《劍海情濤》)
●「歸流陣」:
昆侖派陣法,昆侖一脈至高心法。威力極強,除了「火云邪者」江青外,天下尚沒有一個武功高手身陷五伏羅漢的歸流陣而能安然脫困。此陣法中,尤以「化神為燼大九環(huán)」最為厲害,第一出手必含真力,每一呼吸定蘊內(nèi)勁,似乎要把敵人徹底毀滅。但大九環(huán)一旦施用出來,則不論能不只務(wù)敵,組陣之人必會精疲力竭,萎靡於地,通常需兩個月以上的養(yǎng)息才能恢復(fù)元氣,有時甚至有零點氣潰散、血脈暴裂之危。此乃兩敗俱傷、玉石俱焚的陣法。(見柳殘陽《如來八法》)
●「七星八卦劍陣」:
昆侖派劍陣,為「昆侖七子」所創(chuàng),昆侖派仗以成名。這劍陣按八卦的方位而設(shè),又暗合七星變化。臨敵時,昆侖七子之首靈虛子站在乾位上,依次靈霞子站定坤位,靈中子立坎位,靈患子守震位,靈云子把離位,靈泉子護兌位,靈玄子防巽位,留出艮位讓人進出。七人功力相差無幾,聲息相通,心心相印,縱橫合擊,彼此呼應(yīng),因此,力道的發(fā)揮超出了七個人連合總力之上。昆侖七子曾以此陣困住「七煞儒生」閔孝和「冰魄神君」曹鈞,二人因得靈空法師出面說項,才沒有喪於此劍陣下。(見陳青云《沉劍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