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老鼠窟元宵的字號原名“恒義誠甜食店”,由于地處鐘樓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稱?!袄鲜罂摺钡脑小拔秹喝悍?、譽冠并州”之美稱。走過百年歷史的“老鼠窟”一直保持自家店鋪的特色,不僅在制作工藝上代代傳承,標準唯一,而且在元宵餡的品種上秉承了當年風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種味道。多年以來,老鼠窟元宵的選料、制作都非常講究,幾代傳承下來,標準從未變過。江米只選用晉祠花塔村一帶產(chǎn)的江米,用水泡發(fā)后,用石磨碾碎制成面粉。餡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采集半開的花朵。滾元宵時,力道、方向都有講究。這樣做出來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2009年,這道備受龍城人民喜歡的地方名吃“老鼠窟元宵”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老鼠窟元宵的字號原名“恒義誠甜食店”,由于地處鐘樓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稱。 該店創(chuàng)始人申友(乳名三貨)原籍太原市松莊村,家境貧寒,十六七歲就給人家打短工,以后在大原一些食品店做臨時季節(jié)工。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或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一些鋪號都愿雇他來做雜工。他雖沒文化,但為人忠厚肯干。當幫工時對師傅特別殷勤,除做些雜活外,一有空隙,就悉心學習師傅的制作工藝。師傅們看到他誠心好學,就經(jīng)常傳授他些制作食品的工序和技藝。天長日久,他學會了不少做食品的技術。
1928年,年僅18歲的申三貨先后在按司街(現(xiàn)高等法院門口)、鐘樓街等地擺攤設點賣元宵。當時只是買號鋪中的生元宵,一早一晚煮熟后賣熟元宵。這樣,一天只能賺些薄利維持生活。以后,他認為只有自己親手制做,才能獲得較多利潤。經(jīng)過不斷請教師傅,又經(jīng)友人介紹到西安元宵店取經(jīng),博采眾長。從選料、浸米、配餡、滾元宵都親自動手操作。經(jīng)過多次試驗。不斷改進,終于試制成香甜可口、與眾不同的元宵。這樣每天晚上制做,白天上街叫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于質(zhì)量不斷提高,銷量也因此日漸增加。人們都異口同聲贊美老申的元宵別具風味。從此,他的生意越來越興旺。一人干不過來,全家一起動手。但有一條,不管誰干,老申都得親自一一檢點。檢查后,認為哪道工序或配料不合格,他都要動手返工,以達到標準為目的。
1931年,老鼠窟“恒義誠肉鋪”生意蕭條,虧累日益嚴重,經(jīng)東伙計議擬將鋪底讓出。這時的申三貨鑒于自己的生意日趨興隆,正想接個門面,擴張營業(yè),遂將“恒義誠肉鋪”三間門面接過來,更名為“恒義誠元宵店”。
申三貨自從接下老鼠窟“恒義誠肉鋪”的門面后,生意更趨興旺。這時,老申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而是更要加工細做、精益求精。他一再告誡家人說:“若要富、開久鋪”。意思是要想生意亨通、財源茂盛,必須要有長久的打算,也就是要堅持“質(zhì)量第一,永保信譽”。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他認為晉祠江米中,質(zhì)量最好的莫過于花塔村所產(chǎn)。因此他決定和花塔村幾戶農(nóng)民訂立長期合同,按他的品種、需量,確定種植畝數(shù)。為了解決農(nóng)民播種困難,每年春耕前還預付給農(nóng)戶一部分墊底款,經(jīng)過農(nóng)民精耕細作,江米質(zhì)量有了提高,既不過軟,又不過硬,而是細韌軟綿。
許多年來,老鼠窟元宵以晉祠江米為粉,唯以桂花、玫瑰為最,粉要石碾,花采半開,一幅傳統(tǒng)田園詩派制作。而現(xiàn)今依舊保持著地方傳統(tǒng)風味,以銷售什錦多味元宵、芝麻珍珠元宵為主。其中,什錦多味元宵包含什錦桂花餡、芝麻餡、什錦玫瑰餡、花生餡。在老鼠窟元宵店常年都可以吃到新鮮的元宵,每年元宵節(jié)期間更是店內(nèi)的生產(chǎn)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