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北荔枝種植區(qū)域地處丘陵地帶,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長期以來沿用實生繁殖。欽北荔枝果實中等以上,果皮紅色為主,果肉蠟白色、爽脆細嫩,味甜,有香味。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批準對“欽北荔枝”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1)土壤地貌情況:欽北荔枝種植區(qū)域地處丘陵地帶,十萬大山自南西往北東綿延至欽北區(qū)北西部,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質多由砂頁巖和花崗巖構成,土壤主要為赤紅壤土、紫色土,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土壤PH值5.5~6.5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適宜荔枝生長和糖分轉化積累。
(2)水文情況:欽北荔枝保護范圍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茅嶺江、欽江等,皆自東北流向西南,注入欽州灣。該兩條江大至平行分布于欽北區(qū)的東部及中部,水量充足,流域沿岸土地肥沃,是重要荔枝產區(qū)。
(3)氣候情況:欽北荔枝保護范圍屬低緯度沿海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氣候區(qū),四季區(qū)別不明顯,冬暖夏涼,無霜期340d左右,多年平均氣溫22℃,7月氣溫最高,平均為28.3℃,年均日照時數1800h。多年平均降雨量約2150.4mm,降雨多集中于5—9月,約占年降雨量的76.7%。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冬季短而溫和,夏季長而濕潤,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
欽北荔枝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新棠、板城、長灘、貴臺、小董、大垌、那蒙、大寺、大直、平吉、青塘11個鎮(zhèn)和長田、子材、鴻亭3個街道的173行政村(社區(qū))。中心產區(qū)為新棠鎮(zhèn)、長灘、小董、貴臺等4個鎮(zhèn)。保護范圍地域位于東經108°19′42″-108°94′54″,北緯21°90′93″-22°46′24″,南北長62km,東西寬79km。保護種植面積為30000hm2,保護產量200000t。
外在感官特征:欽北荔枝果實中等以上,果皮紅色為主,果肉蠟白色,味甜,有香味。①黑葉荔枝:果實歪心形,果頂鈍圓而斜,果中等大,果肉蠟白色,肉厚,肉質軟滑細致,果汁中等多,風味清甜,微香。②欽州紅荔(也稱南局紅):果實近圓形,果大,果色鮮紅,龜裂片較大、平滑,排列較整齊,果肉厚、蠟白色、半透明、味清甜、質爽脆、核中等。③貴妃紅荔:果實心形,果頂鈍圓,果型大,果皮鮮紅色、皮較厚,果肉厚、蠟白色半透明、味甜、香氣中等,醮核率42%~47%。④桂味荔枝:果圓球形或近圓球形,中等大,果皮淡紅色,皮薄且脆,龜裂片凸起呈不規(guī)則圓錐狀,裂片峰尖銳,果肉蠟白色,肉質爽脆細嫩、清甜、有桂花味而得名,核小,醮核率70%以上。
2007年,全區(qū)荔枝種植面積40萬畝,其中小董、長灘、新棠、板城等鎮(zhèn)有連片“黑葉荔”近30萬畝。欽北區(qū)該區(qū)荔枝總產達7萬噸。
2016年,欽北區(qū)荔枝總產約12萬噸。
2018年,欽北區(qū)全區(qū)總種植面積約為22.96萬畝,集中分布于新棠鎮(zhèn)、長灘鎮(zhèn)和板城鎮(zhèn)。其中黑葉荔種植面積約為18萬畝,為新棠、長灘和板城三鎮(zhèn)的主要種植品種,產量達到4.25萬噸。
2019年,欽北區(qū)荔枝保護種植面積為30000公頃,保護產量200000噸。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批準對“欽北荔枝”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欽北區(qū)的貴臺、大寺、大直3個鄉(xiāng)鎮(zhèn)地處山區(qū)為荔枝老產區(qū),長期以來沿用實生繁殖。如貴臺鎮(zhèn)那察村官永勝家的一株老實生樹估計樹齡200年以上。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地大量引進“世行”貸款開發(fā)山地種植柑橘,然而由于黃龍病為害而受到毀滅性打擊,當地群眾為使果園不荒廢而在柑桔園種植實生態(tài)荔枝樹。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當地政府大力引導導召再建個“山上軟州”,提出了在生產隊的荒山荒地發(fā)展果園,誰中誰有的號召,甚至還出臺了一些相應的“土改策”,為此群眾在無資金扶持的情況下就在山上大量種感實生荔枝苗。1995-1998年各鎮(zhèn)均以每年幾千畝甚至上萬畝的速度發(fā)展。
2007年,新棠鎮(zhèn)荔枝種植的重點轉向了品種結構調整,重點通過推廣高接換種技術改良黑葉荔果園,改接的品種主要有早熟的妃子笑、中熟的南局紅,中遲熟的貴妃紅、大果無核荔、雞嘴荔等名優(yōu)品種。
2013年,欽州市欽北區(qū)被國家農業(yè)部門授予“中國黑葉荔之鄉(xiāng)”稱號。
2018年,欽北區(qū)荔枝形成了在鞏固傳統(tǒng)模式的基礎上,推廣電商發(fā)展模式,同時要在全區(qū)推廣高接換種技術,調整單一品種結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