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陜豬苓,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寧陜豬苓保護區(qū)域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季涼爽,年平均氣溫12.3℃,適宜種植豬苓。寧陜豬苓個體肥大,色澤烏亮無夾砂。菌核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部分有分枝,表面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白色或淺黃色、淺黃褐色。無臭,味甘淡。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正式批準對“寧陜豬苓”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寧陜豬苓的地理標志保護的區(qū)域范圍為安康市寧陜縣所轄城關鎮(zhèn)、江口鎮(zhèn)、金川鎮(zhèn)、廣貨街鎮(zhèn)、四畝地鎮(zhèn)、筒車灣鎮(zhèn)、梅子鎮(zhèn)、太山廟鎮(zhèn)、龍王鎮(zhèn)、新場鎮(zhèn)、皇冠鎮(zhèn)共計11個鎮(zhèn)6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8°02′-108°56′,北緯33°07′-33°50′。
寧陜豬苓個體肥大,色澤烏亮無夾砂。菌核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部分有分枝,表面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白色或淺黃色、淺黃褐色。無臭,味甘淡。
寧陜豬苓麥角甾醇含量≥0.08克/100克,酸不溶性灰分≤4克/100克,水分≤14克/100克,總灰分≤12克/100克。
2012年,寧陜縣豬苓地存數144萬窩。
2017年,寧陜豬苓總保護面積390公頃,年產量0.2萬噸。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正式批準對“寧陜豬苓”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2003年9月,寧陜縣旬陽鎮(zhèn)大寺溝村被確定為寧陜縣豬苓半種植示范基地。
2004年,寧陜縣相繼引進、探索出了半野生豬苓種植技術和立體化種植模式并迅速推廣。
2007年5月,寧陜縣申報國家級豬苓生產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區(qū)建設項目。
2008年,寧陜縣完成了集體林權改革任務,把豬苓種植作為全縣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來抓,列入2009年全縣四大農民增收項目之一。
2010年3月26日,陜西省豬苓地方標準審定會在寧陜縣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