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嫩草在线观看高潮一区二区a∨,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91中文综合字幕日韩免费2023,中国老肥熟女,日本边做边吃奶的av无码,日韩人妻揉捏嗯视频,nanan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亚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最后一個莫希干人》

#文學名著# 0 0
《最后一個莫希干人》是美國作家費尼莫爾·庫柏品,作品故事發(fā)生在1755-1763年英法北美殖民戰(zhàn)爭期間。年輕的英國軍官鄧肯·海沃德少校陪同科拉和艾麗斯兩位姑娘在鷹眼等人幫助下,識破了原向?qū)яR古亞的奸計,并歷經(jīng)艱險,終于抵達威廉·亨利堡壘。后來在法軍及印第安人同盟軍圍困下,英國守軍投降,婦女和兒童遭到屠殺,科拉姐妹也再度落入馬古亞之手。鷹眼等人緊緊追趕,一場曲折、驚險、扣人心弦的營救隨之展開。
  • 中文名: 最后的莫希干人
  • 外文名: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 類型: 世界名著
  • 作者: 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
詳細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庫柏著作小說。被認為是庫柏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Leatherstocking Tales,也譯為皮襪子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

小說以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羅上校的兩個女兒科拉和艾麗斯,前往堡壘探望父親途中被劫持的經(jīng)歷為主線,描寫了主人公、已成為英軍偵察員、綽號“鷹眼”的納蒂·邦波,和他的老友莫希干族酋長“大蟒蛇”欽加哥,以及欽加哥的兒子“快腿鹿”恩卡斯挺身而出,為了救出姐妹倆,和劫持者展開的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斗爭。雙方的沖突最后以一場大廝殺告終。莫希干族最后的男性繼承人,恩卡斯的死也預示了北美印第安人不祥的命運。

作者生動地描寫了駐扎在北美的三方力量:英國、法國和本土印第安人,以及他們之間復雜的關(guān)系和他們各自的命運。西部邊疆的慘烈斗爭與歷史性巨變由此得到了深刻而真切的反映。小說表面上看是一個“游俠騎士式”的浪漫故事,實則是一部嚴肅的社會政治小說,它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邊疆西移過程中英法殖民者之間的爭奪、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暴行以及“歐洲文明”的丑惡面目。

角色介紹

鷹眼

英文名Hawkeye,電影版直接音譯為霍克斯,皮裹腿故事集中的主角——納蒂·邦波——在該小說的別稱,這一形象可能最早源自美洲邊疆地區(qū)流行的有關(guān)布恩(Boone)的民間傳說,被認為是新生代美國人的代表。受雇于英國軍隊的偵查員、獵人、向?qū)?,正直無私、果敢頑強,憑借槍法和森林中認路等超人的才能使他在森林中處于無人能夠匹敵的地位。在作者筆下他是英雄的典范,自由的象征。他超越社會等級的界限,游離在社會秩序、法律之外又遵循著自然法則。他雖然是白人,但并沒有受到白人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的熏習,而是葆有人性的自然與和諧。他身上的強壯,陽剛,正象征著來自大自然本來的健全和完善。他通過回歸到自然的原始狀態(tài)中去追求屬于美國自己的民主、自由。

鷹眼這個近乎神話英雄的人物也充滿了種種矛盾。他同情印第安人的命運,并與一些印度安人建立了生死與共的友情,甚至可說他在文化層面有一定的“混血兒”的味道,這種跨越種族的友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時美國主流文學的普遍傳統(tǒng)。不過作者畢竟還是有自己的時代性,鷹眼在文中總是喋喋不休地強調(diào)自己的白人身份并對印度安人抱有近乎與生俱來的輕視,“對于印第安人是對的東西,對于白人來說可能就是錯的。”很難想象這樣的言辭是如何不傷害他的印第安朋友的。對于白人身份的認可和自豪甚至升級到了語言上,比如印第安人要想得到白人世界的肯定,必須說英語,這意味著印第安人要放棄自己傳承千百年的文化和傳統(tǒng),向白人世界屈膝。而印第安人在總體上始終在拒斥著白人的語言、白人的世界,這大概才是他們遭到毀滅的真正原因之一。以語言作為區(qū)分朋友和敵人的標準,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白人的霸權(quán)態(tài)度。即使在和印第安朋友的相處中,鷹眼也總是談話和行動的主導者,永遠代表正確的判斷和真理。

作為主人公的鷹眼,他的觀點,或者說偏見也就是作者的觀點,等于作者公開表白了自己親英反法和對印第安人的同情這種異常矛盾的立場。他一方面譴責殖民者的陰險貪婪,表現(xiàn)出對印第安民族的深切同情;同時又將這種不幸悲劇的根源部分地歸咎為印第安民族自身的愚昧落后。

鷹眼仿佛是站在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間的第三者,既幫助印第安人,也幫助歐洲殖民者。這個“持槍的圣人”,到處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槍相助。盡管他和欽加哥以及恩卡斯交往密切,可是他還是一個孤獨者。他之所以如此落落寡合,就因為他是自然道德法則的化身。他的地位超乎野蠻和文明之上,因為他一個人兼有了這兩者里面的最優(yōu)秀的那些成分。在他的心目中,正義是一個永恒的、比任何人為的法律更加重大的法則。這正義就是來自他自己認定的個人和大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

孟羅姐妹

孟羅上校(colonel Munro,也譯為孟洛)的女兒。姐姐科拉(Cora Munro,也譯為柯拉)是混血兒,因為上校的第一個妻子即科拉的母親有著黑人血統(tǒng)。科拉黑發(fā)黑眼,皮膚充滿血色,具有明顯的異域氣息。知性聰明、沉著冷靜,雖乏驕人的容貌,卻有著一顆善良而勇敢的心。在格倫茲瀑布被困時,她制止了偵查員和鄧肯準備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的打算,讓他們逃出去找孟洛上校搬救兵,她獨自留下照顧著脆弱的妹妹。連偵查員“鷹眼”都稱贊她有和老者一樣的智慧。在威廉·亨利堡大屠殺之時,也是她留下來照顧昏厥過去的妹妹,并最終被馬古亞俘虜。書中還描述了她與恩卡斯的愛情,但這在當時是不可能被祝福的,甚至連鷹眼這種可以與印第安朋友同生共死的白人都不能認同這種跨種族的婚姻。他們的結(jié)局只能在死后被葬在一起。科拉也是小說中白人里惟一沒有種族偏見的。

妹妹愛麗絲(Alice Munro,也譯為艾麗絲)是上校的第二個妻子的后代,年輕漂亮,是金發(fā)碧眼的純種白人,她美麗孱弱,富于幻想、缺少對自我主體性的認識,屬于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要求。她不能保護自己,需要別人照顧,常常因為恐懼、焦慮而昏厥。在格倫茲瀑布被困時,她“恐懼的閉上雙眼”“幾乎失去知覺”的被柯拉帶著走向山洞深處,“含著眼淚”的她在姐姐的懷里“發(fā)抖”。在馬古亞愿意保全他們性命后,愛麗絲“那纖弱、敏感的身軀都萎縮了。她的胳膊無力的搭拉下來,手指微微痙攣著”。從威廉·亨利堡撤退時,她又“昏倒在地上”,連她的父親都“失望地搖搖頭”。她的姐姐因為守護她而被馬古亞抓走,并導致了最終的厄運。當鄧干找到她時,她“顫抖得幾乎站立不住……淚如雨下,淚水多得仿佛她過去從未哭過似的”。因為昏過去了,所以只能被鄧肯抱著走出被幽禁的山洞。

從上述對比可以看出,在外貌上,科拉絕對不比艾麗斯丑,庫柏自己也評價科拉的臉“既不粗俗,也不平常,而是端莊尊貴,秀麗絕倫”,倆姐妹“模樣兒同樣勻稱秀美”,而在性格上,科拉遠勝于艾麗斯,她有很多優(yōu)良品質(zhì),而艾麗斯卻有很多缺點。但是在故事中,典型的白人男性代表鄧肯愛上的恰恰卻是艾麗斯。因為鄧肯對科拉是欽佩,對艾麗斯卻是溫柔。欽佩表明了鄧肯對科拉的高度贊賞,同時也暗示了科拉在很多方面強過鄧肯,因此不需要鄧肯的幫助也可以自立;溫柔表明了鄧肯對艾麗斯產(chǎn)生的關(guān)懷和牽掛,是對她需要幫助的一種回應。需要指出的是,和欽佩不同,溫柔涉及到某種程度上的占有。白人男子和女子不對等的戀愛關(guān)系要求男人對女人表露出的依賴和柔弱作出保護性的溫柔回應。艾麗斯明顯符合了可愛女人在此處的隱含定義。她美麗、天真,并且很柔弱,所以白人男子鄧肯愛上了她而非堅強獨立的科拉。

姐妹倆雖然有著性格上的差異,但在廣袤的荒野里,她們都是弱者,是受到如馬古亞一類印第安人威脅的受害者。

鄧肯·海沃德

Duncan Heyward也譯為鄧恩和海伍德,英國少校,白人,典型的“外來人”形象。年輕勇敢,品行高貴,但對叢林顯得愚蠢笨拙。艾麗絲·孟羅的追求者,雖然他的愛慕可能更多是出于她的美貌而非美德。他曾在營中對兩姐妹的父親孟羅上校說過是因為艾麗斯的聰明機智,美麗可愛打動了他。盡管科拉曾不止一次地提醒他艾麗斯身上的諸多缺點,盡管他一路上見證了科拉出類拔萃的高貴品格,但當孟羅上校有意把科拉嫁給他時,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寧愿成為艾麗斯的終身守護者,也不愿意和混血兒科拉走在一起。這樣的選擇一方面說明鄧肯的愛有些盲目,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的種族偏見觀念。作者塑造這個形象可能也是在隱喻只有已經(jīng)與當?shù)厝诤系拿绹瞬拍苓m應美洲的環(huán)境,其他白人,不管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行。

欽加哥

英文名Chingachkook,綽號“大蟒蛇”,印第安勇士,原為莫希干人酋長,在本族人流散以后,他就生活在特拉華人中間。為人正直,品格高貴,勇敢強壯,臨危不懼,富有忍耐力。作者毫不吝惜筆墨地在每一個場合贊美欽加哥的正直、耐力、勇氣等特質(zhì),然而,同為印第安族裔的欽加哥的命運較之其他幾位同胞好不了多少。他最終也只是孤零零一個人活在祖先的土地上,在某種程度上這比死更為痛苦,這樣的結(jié)局設置也體現(xiàn)了庫珀對印第安人的同情與憐惜。

恩卡斯

也譯為安卡斯(Uncas),綽號“快腿鹿”,年輕的印第安勇士,莫希干部落最后一位酋長繼承人,也是該小說得名的原因。他身材矯健,端莊而又毫無拘束的姿態(tài)和舉動格外引人注目。他擁有可能比他的族人超出幾倍高智商,戰(zhàn)場上與敵人斗智斗勇,就連海沃德面對如此儀表堂堂、正直勇敢的漢子,也露出贊美和羨慕的表情。恩卡斯暗戀科拉卻又不敢冒犯她,只是在暗中保護著他所愛的姑娘,但恩卡斯這最后的莫希干族的繼承人卻死在同族部落人的手下,注定了兩個人的愛情悲劇,也宣告了整個族裔的斷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隱喻著印第安文明的消亡。

麥格瓦

也譯為馬古亞,綽號“刁狐貍”。兩面派式的的印第安部族之一的休倫族領(lǐng)袖。詭計多端而又果敢勇猛,口才極佳。開始時他是海瓦特和孟洛姐妹的向?qū)?,帶著他們?nèi)ネず嗬ぃ麉s背叛了他們的信任。某種程度上,他應為后來的大屠殺直接負責。他是整個旅途中白人所面臨的危險和困境的主要原因,作者用惡魔般的語句描繪他。孟羅上校因為醉酒而鞭打他,他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而要報復懲罰老頭,奴役他的女兒。當在休倫族人中達到權(quán)力的頂點并成為無可爭議的領(lǐng)袖時,作者一方面使得麥格瓦的身份幾乎與撒旦同化了,“他的表情充滿惡意,眼中閃著火熱的光”。他最終不僅毀滅了他自己,也使柯拉和恩卡斯死亡。另外一方面,作者也對他抱以隱隱的同情,認為他也是一位受害者。

作為一個曾經(jīng)勇敢、機敏的印第安武士和首領(lǐng)。他更多的希望恢復他在自己的部落中的領(lǐng)導地位,讓他和他的族人重新過上他在受了白人的誘惑而喝上“火水”以前的那種正常的、崇高的生活。作者試圖通過這一人物來告知印第安人的腦中毫無“紀律”之概念,他們與歐洲人存在根本的不同。而非一味的要塑造一個狠毒、心胸狹隘的陰謀家,事實上麥格瓦并不想從身體上傷害上校。他要挫傷的是白人的精神。在他捉到上校的女兒之后,他便威脅要她做他的奴婢,立刻引起白人們的一片驚慌。麥格瓦是帶著復仇動機劫持了柯拉,然而他并不愿意真的傷害對方。比如在小說結(jié)尾,當一個同伴乘麥格瓦不備而把科拉刺死的時候,他怒火萬丈,立即向他的這個同伴撲了上去。這反轉(zhuǎn)的最后一幕改變了他的形象,使讀者覺得他這個罪惡的化身畢竟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在麥格瓦臨死時,庫柏所做的描述全然不像整篇小說頭號惡棍死亡的景象。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不幸的印第安人表現(xiàn)出的同情。

內(nèi)容介紹

歷史小說《最后的莫希干人》創(chuàng)作于1826年,而小說中的故事發(fā)生在1757年,正值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zhàn)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當時,這兒是一片腥風血雨的戰(zhàn)場。小說以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羅上校的兩個女兒科拉和艾麗斯,前往堡壘探望父親途中被劫持的經(jīng)歷為主線,展開了在原始森林中追蹤、伏擊、戰(zhàn)斗等一系列驚險情節(jié)的描寫。主人公納蒂?邦波,此時已做了英軍的偵察員,并已獲得“鷹眼”的綽號,他和他的老友莫希干族大酋長“大蟒蛇”欽加哥,以及欽加哥的兒子“快腿鹿”恩卡斯挺身而出,為了救出姐妹倆,和劫持者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其間穿插恩卡斯、海沃德與科拉姐妹的愛情故事,并通過對話等描寫忠實再現(xiàn)了殖民地時期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小說的高潮也是尾聲,是一場激戰(zhàn),很大程度上是印第安部落間的同胞相殘。姐姐科拉為修倫族戰(zhàn)士所殺,恩卡斯為救科拉死于麥格瓦之手,麥格瓦被鷹眼射殺,海沃德將艾麗絲安全送回英國殖民區(qū),而最后的莫希干人——欽加哥則在鷹眼的陪伴下孤獨地生活在美洲叢林中。

背景介紹

作者詹姆斯·費尼莫·庫柏自幼生活在庫珀斯頓鎮(zhèn)上,小鎮(zhèn)附近流傳的關(guān)于質(zhì)樸的印第安人的傳說,給幼時的庫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他日后以印第安題材為主題的小說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chǔ),同時他曾擔任國會議員和法官的父親對他政治和社會思想也有一定影響。

當時的美國,邊疆問題十分突出,從北美殖民地建立時就不斷地向西擴張,通過贖買和掠奪的方式將印第安人的領(lǐng)地劃歸為美國版圖。整個邊疆西移的過程中充滿了慘烈的激戰(zhàn),包括英法殖民主義者之間的貪婪爭奪,早期移民艱苦的生存斗爭,乃至白人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殘酷掠殺。而這部小說寫作時間恰逢美國強迫印第安人搬離原有居住區(qū)的印第安人遷移法出臺之時,社會輿論的激烈辯論以及當時美國在文化上對歐洲的依附性也對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作用。

小說中的幾個關(guān)鍵歷史情節(jié)均為真實事件,18世紀50年代后期英國與法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北部控制權(quán),進行了一場長達數(shù)年的戰(zhàn)爭,其中還牽涉了分別支持英國和法國的多個印第安人部落。

威廉·亨利堡大屠殺也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發(fā)生在1757年的8月。當時,法國蒙特姆將軍率領(lǐng)的法軍,以人數(shù)和地形上的優(yōu)勢,圍攻駐扎在威廉·亨利堡的英軍。英軍不得已向法軍投降,承諾撤出駐地,將權(quán)利移交法國,并且18月內(nèi)不與法軍交戰(zhàn)。法軍承諾會讓英軍全員從駐地安全撤出。然而,法軍沒有很好地安撫和他們結(jié)盟的印第安人部落。印第安人參戰(zhàn)支持法方,是希望能夠在攻城略地后獲得戰(zhàn)利品。接受英軍投降,只有法軍得利,不能為他們帶來任何好處。因此,當英軍主力部隊撤離后,他們對家屬以及傷病員進行了搶劫和殺戮。在這次屠殺中,69 人死于印第安人之手,200多人成了俘虜。事件的主要責任人是法方的蒙特姆將軍,他無法約束與之聯(lián)盟的印第安人。但是英方在講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也格外強調(diào)了印第安人的殺戮。

作者介紹

作者:庫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小說家,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789年9月15日生于新澤西州的伯靈頓。2歲時,全家遷移至紐約州的庫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關(guān)印第安人的傳說,都深深吸引著他。1806年到商船上學習航海,后在安大略湖畔一海軍基地參加造船工作,曾擔任海軍上尉。1811年辭去海軍職務,同一個地主的女兒結(jié)婚,定居在庫珀斯敦。31歲時開始寫小說。第1部小說《戒備》于1820年自費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勵下,他改變方向,寫了一部他認為“應當是純粹美國式的以愛國為主題的書”,即《間諜》。小說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歡迎。以后又寫了反映邊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chuàng)了3種不同類型的小說,即革命歷史小說《間諜》、邊疆冒險小說《拓荒者》和海上冒險小說《舵手》。

1826年出任美國駐法國里昂的領(lǐng)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國旅行。除了寫海上冒險小說之外,還寫了反映歐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士》(1832)和《劊子手》(1833),表現(xiàn)教權(quán)和封建勢力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前已日趨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國后寫的小說《歸途》和《家鄉(xiāng)面貌》(1838)不僅諷刺了美國社會,還諷刺了庫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偽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輿論攻擊。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戰(zhàn)爭。1851年9月14日去世。

庫珀在30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寫了50多部小說和其他著作。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襪子故事集》五部曲,對美國的西部小說產(chǎn)生很大影響。

鑒賞評價

哥特色彩

這部小說從人物到場地背景的描寫都有著濃厚的哥特色彩。通過這種描寫展現(xiàn)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所以小說中描述的風景是相當暗淡。血腥池水、漆黑的天空,所有這些荒涼蕭瑟的景象會讓讀者聯(lián)想到噩夢般的充斥著痛苦的世界。這種寫法在小說中的主要功能是揭示困擾著處于全新而可怕環(huán)境的白人的不確定性。他們?nèi)狈?jīng)驗,因不能理解、掌握周圍的世界而不安,他們的誤會和誤解只能帶來恐懼,在故事中他們是最脆弱的犧牲品。即使背景是美國的荒野,而不是鬧鬼的城堡,敵人是野蠻的印第安人,而不是超自然的存在。印第安人帶給讀者的恐懼等同于哥特小說中的惡魔和鬼魂帶來的恐懼,顯示出庫珀已使這一模式徹底地適應了美國的環(huán)境。這也說明,雖然沒有滄桑的歷史,沒有歐洲哥特作家筆下的古堡、寺院等歷史古跡,美國景致一樣能創(chuàng)作出哥特式的作品。把美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通過哥特式的景致和手法表現(xiàn)出來,對庫珀的創(chuàng)作和美國文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語言特色

作者很擅長運用土著語言,一方面,他生動地體現(xiàn)出土著語言野蠻、粗俗和不規(guī)范等特點。但同時,他也鮮明地展示了土著語言的形象化和多比喻等特點,如前言中所說的,“印第安人善于從云彩、四季、鳥類、野獸和植物世界中攫取喻體。”比如在小說中,痛苦與憂傷的上一代酋長欽加哥曾經(jīng)無力地嘆息,“許多年前的花兒哪兒去了呀?枯謝啦!一朵接一朵的!我們莫希干族的所有人,都一個跟著一個,到精靈的世界去了。現(xiàn)在我還站在山頂上,但不久也要下山谷的。等到恩卡斯也走完我的路時,酋長的血統(tǒng)也就斷絕了,因為,我的兒子是最后一個莫希干人了?!薄盎ā毕笳髦8扇?,這意味著印第安人的生命曾象花朵一樣綻放?!翱葜x”象征著莫希干一族的消亡。他無法阻止已經(jīng)注定的命運,這象征著其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類悲劇。

還比如,印度安人經(jīng)常用綽號來稱呼自己的同伴,像恩卡斯因為跑得快經(jīng)常被稱為“快腿鹿”,欽加哥因為一沒入?yún)擦直闳缟甙憔?,被叫作“大蟒蛇”。而主人公憑借出色的偵察和追蹤能力,被冠以“鷹眼”的美稱。另外一方面則是土著語言的原始性,比如混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當有人問卡恩斯在哪里,卡恩斯自己會說“卡恩斯在這兒!”直接用自己的外號去代替第一人稱。這使得不少人認為,小說中的土著語言比白人語言更接近自然,更為純凈。不過也有人認為,土著語言中比喻手法的頻繁使用恰恰體現(xiàn)了該語言表現(xiàn)力的貧乏。通過土著語言和手勢的描寫,庫珀成功地以一種特殊的方法使每一個細節(jié)都清晰可聞。

當然,這種結(jié)合會產(chǎn)生某種局限性,表現(xiàn)為文體和內(nèi)容兩者的不協(xié)調(diào),言語之前后欠連貫,風格之不一致。譬如說,鷹眼這位主要人物說話時的措辭和用語常常前后并不呼應,使人覺得他的談吐忽雅忽俗,判若兩人。庫柏本人也知道這點,他很干脆地表示就不打算采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來從事創(chuàng)作。他在1850年為《皮裹腿故事》作序時表示,“要把心目中的那個最為美好的人物呈獻給讀者。作品中含蘊的詩意靠的就是這個?!庇捎谧髡叩倪@種寫作思維,使得大部分人物屬于英國作家Froster所謂的“扁平型”,如印第安人非好即壞;即使“鷹眼”和麥格瓦這兩個相對說來寫得比較豐滿的“圓型人物”,也有些輪廓具備而細節(jié)不足。

自然描寫

庫柏一向以描寫驚險場面和自然景物見稱,“自然”在這里有特別的意義。它是“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代名詞;同時也是浪漫主義作家所追求的理想中的邊界。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他充分利用蘊藏著不可知的威脅的濃密森林,以及神秘莫測的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來渲染浪漫色彩。在他的筆下,印第安人出沒的森林和草原,都被賦予瑰麗的色彩,從而把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和美洲蠻荒地區(qū)的素材結(jié)合為一個整體。以至于有人甚至稱贊說,“庫柏就是推動美國文學這只船在浪漫主義廣闊的潮流中破浪前進的舵手”。

小說從第一句起筆就開始了對環(huán)境的詳細描述,從而勾勒出故事發(fā)生的大圖景“在英法各方各自占領(lǐng)的地區(qū)之間,隔著一大片廣闊的,似乎是不可穿越的森林疆界?!没◣讉€月時間爬山涉水,歷盡艱辛,才能找到機會在更激烈的戰(zhàn)斗中一顯身手”。從這段敘述可以看出,森林邊疆超越了英法交戰(zhàn)雙方,成為了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對象。難怪有人認為,在庫柏的筆下,自然環(huán)境往往扮演了具有獨立價值的角色。

小說中,有高山深谷和吞沒人跡的森林。自然體現(xiàn)出雄渾又令人心生畏懼的崇高之美?!捌嫘喂譅畹闹Ω珊蛥⒉畈积R的樹梢,朦朧地滿布在星空,它們下面的一切,則處于一片昏暗之中。背后,河水曲曲彎彎,被黑魆魆的樹木遮擋著看不見了;但在前面,在離開不遠處,河流仿佛直上天空,河水傾瀉而下,沖灌進巖洞,發(fā)出傍晚時聽到過的那種沉悶的聲響”這些描述,建構(gòu)出美國邊地的自然性,那里人煙罕至,“與拓殖的被馴化的社會形成了對比”。庫柏如此寫來,自然能夠令人感到自身的渺小,而不是對文明無所不能的自信,人心在體會到恐懼的時候,也會油然而生對自然的崇敬感。而對美國邊地的荒涼自然的描述,也突出了美國所特有的堅韌、粗糲與壯闊。

美國歷史不算長,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有歷史的幽靈在徘徊,那就是白人殖民過程中對印第安人的驅(qū)逐,以及奴隸制帶來的對黑人的奴役。這種敵對模式,帶來了對迫害的偏執(zhí)妄想以及安全感的喪失。危險的不僅是陌生的土地和崇山峻嶺,自然里還隱藏著看不見的敵人。小說里通過自然環(huán)境,對于這種白人的恐懼感給予了生動的描繪?!凹幢闶前滋?,也需要小心謹慎前行。因為密林深處,每一棵樹后面都可能躲藏著準備獵取他們性命的印第安人”。發(fā)亮的野果,都可能是“土人閃亮的眼珠”。風吹樹林的呼嘯,都有可能是印第安人在集結(jié)。

小說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不僅是對自然邊疆的懷舊。更重要的是,作者對歷史上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的關(guān)系所進行的再現(xiàn)。雖然此時,印第安人已經(jīng)和叢林荒野一起,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而作者所書寫的美國獨特的邊疆景觀,白人對自然、對印第安人的恐懼,傳達的未嘗不是面對歷史原罪,為僭越、竊取、篡改所感受到的焦慮與不安。

白人男性神話

書中兩位女主人公的存在,也體現(xiàn)了白人英雄形象的復雜性。從表面看,全書以兩位女主人公的被俘與解救為主線,幾乎所有男性的行動都指向她們,書中更是極力贊美她們的高貴和優(yōu)雅;另一方面,書中人物又經(jīng)常說出貶低女性的語言,如“我聽說德拉瓦人早已把戰(zhàn)俘擱置一邊,甘心被看作怯懦的女人。”這種矛盾有助于探索背后的意義:首先,庫珀把兩個貴族女子放在荒野森林以及戰(zhàn)場中,雖然不符合實際,然而正是她們的“恐懼”和“瑟瑟發(fā)抖”體現(xiàn)了男主人公的陽剛之氣,女主人公在文中的價值某種意義上可說就在于她們是表現(xiàn)白人男性神話的工具??梢哉f,這種對陽剛之氣的過分推崇,已構(gòu)成了整個白人男性神話的一部分。包括作者也以褒揚的口吻去描寫印第安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追蹤本領(lǐng),但在危急時刻,總是鷹眼的睿智分析和正確判斷幫助他們脫離險境。

在故事情節(jié)編排上,作者也沒能擺脫種族偏見和門當戶對等級觀念的影響。在處理海沃德與科拉姐妹的感情問題上,這種思想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當海沃德得知科拉是孟羅與一位有黑人血統(tǒng)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后,立即將感情轉(zhuǎn)向了科拉的妹妹艾麗絲。在把科拉和艾麗斯作對比的過程中,作者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問題,白人文明是如何看待婦女身上的智慧、勇氣、毅力、冷靜、雄辯等優(yōu)良品質(zhì)的。通過將這些優(yōu)良品質(zhì)放在科拉身上,并安排她最后被敵人殺害的結(jié)局,庫柏給出的答案很可能是,在婦女身上,所有這些優(yōu)良品質(zhì)毫無意義。畢竟雖然科拉的堅定、勇敢和毅力使她有別于她那脆弱的妹妹,但在戰(zhàn)場上,科拉和艾麗斯只能夠是個女人,兩姐妹同樣地“毫無抵抗能力”。當麥格瓦考慮用科拉交換偵察員時,這位偵察員卻謹慎地做了后退說“拿一個壯年有為的戰(zhàn)士,哪怕?lián)Q一個邊境最好的姑娘,也是不對等的”。

對于兩姐妹,可以想象,幸存下來的妹妹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因為她不僅僅是女人,更多的是白人。有人甚至調(diào)侃,“利用科拉的特殊身世,庫柏成功地使得恩卡斯不至于逾越種族的界限去愛一個英國軍官的女兒”。可能對于作者而言,他關(guān)注女性人物在社會中的地位,對處于男權(quán)文化統(tǒng)治下的女性價值也作了一定的思考,但他始終沒有沖破自己男權(quán)本位的文化定勢,表露出了自己男權(quán)本位的價值觀,認為在白人的世界里,一個女人的軟弱就是她的優(yōu)點,因為它激勵男人為她而戰(zhàn)斗;男人天生就應該是保護者,女人應該放棄獨立自我的危險夢想,作為男人的保護物和附屬物而存在,并且只有這樣存在才有價值。

二元殖民觀

這部小說從表面看來,有點像一個“游俠騎士式”的浪漫故事,實質(zhì)上,作品首先告訴讀者的是:英法殖民主義者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們?yōu)榱寺訆Z這片印第安人土地而發(fā)動了戰(zhàn)爭,他們共同對印第安人實行詐騙、暴虐乃至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政策。他們用高價收購印第安人的頭皮,用“火水(指烈酒)”和《圣經(jīng)》麻醉印第安人的斗志,用欺騙和脅迫要印第安人充當炮灰,惡毒地挑撥印第安各部落互相殘殺,使之同歸于盡。欽加哥原為莫希干族的大酋長,他的部落就是在白人殖民者的槍炮和奸計下慘遭覆滅的。他曾向老友邦波傷心地訴說道:“英國人來到這兒之前……我們的部落團結(jié)一致,我們生活得很幸福。鹽湖給我們鮮魚,森林給我們麋鹿,天空給我們飛鳥,我們?nèi)⒘死掀牛掀庞纸o我們生了孩子……那些荷蘭人登陸后,把火水給了我的人民,一直到讓他們喝得天地也分不清……后來他們就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土地,一步步被趕離了可愛的河岸,最后落到了這樣的地步:我作為一個首領(lǐng)和大酋長,也只能從樹縫里見到陽光,而一直不能去看一下自己的祖墳!”不幸的是,連他惟一的后嗣恩卡斯,也死在同為印第安人的麥格瓦刀下。同莫希干族的遭遇一樣,受法國殖民當局利用的懷安多特族,在最后的一場大廝殺中,也被“整個兒消滅”在霍里肯湖畔。這使讀者形象地看到,北美殖民地的發(fā)展史,實質(zhì)上就是這樣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需知,美洲本來是印第安人的家園,但是白人卻對印第安人進行殺戮和驅(qū)逐,他們還為自己找到了足夠的理由,即他們代表上帝,來對這片蠻荒的土地進行開化。

對于印第安人的被殺戮和印第安部落的滅絕,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懷著深深的同情和憤慨。他在小說中借鷹眼之口一再承認白人犯下的罪孽。他把這部小說取名為“最后的”,并且以沉痛的筆調(diào)描繪了恩卡斯的英勇犧牲和哀惋動人的葬禮,就是寄寓著他對印第安人的悲慘命運的無限同情和哀思。而正直、勇敢的恩卡斯和美麗、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無更深的寓意:隨著他們的死去,他們心靈上的那種美德和純潔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籠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貪婪、殘暴的惡意和邪念。

庫珀雖然認識到了印第安人的悲慘命運,但是他本人卻未能突破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他同情印第安人的不幸遭遇,又將其悲慘命運部分歸咎為其自身的愚昧落后狀態(tài)。在描寫殖民者陰險狡詐和貪婪的同時,作者也毫不掩飾地描寫印第安人的愚昧和野蠻。比如印第安戰(zhàn)士見到鮮血時的興奮刺激等場面的描寫,無不在昭示印第安人的愚昧落后和野蠻。這種看似矛盾的描寫不僅在向讀者表明作者崇尚寫實主義手法,更透露出作者對印第安人的矛盾感情。在作者眼里,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不僅是殖民與反殖民的斗爭,也是不同文明和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沖突。尤其是小說中,作為其代言人鷹眼的矛盾性:他與“好的”印第安人昂卡斯有著深厚的友誼同時又有著優(yōu)越感,他同情印第安人卻又漠視他們的生命。而鷹眼在道德上、知識上、能力上的優(yōu)勢,也是為了粉飾白人文明吞沒印第安人文明的歷史必然。

面對同情和厭惡、理智與情感的困境,庫柏最終選擇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來解釋印第安人幾被滅絕的悲慘命運。他將鷹眼和印第安人稱作森林居民,生活在叢林中的獵人就是遠離社會的自然人,就逃不脫“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理想化

這部小說里某些涉及關(guān)鍵問題的細節(jié),設想過于大膽,某些情節(jié)也過于生硬或者離奇。譬如,在老父親面臨兵敗被俘的緊急關(guān)頭,科拉和艾麗斯姐妹倆前往探望他,給予他安慰與鼓勵。這一設想固然有點牽強,但還可以說她們是出于父女情深。但是,居然容許兩個弱女子脫離了大部隊,讓她們在道路不熟、危機四伏的蠻荒地區(qū)里單獨行動,這實在有悖常理,作者也并未在小說里為此提供一個可以讓人信服的動機或理由。事實上,如果沒有這次“穿越”,那么也就不會有這部小說,因為整個故事都是由此引起的。

除了過于牽強的巧合和奇遇,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也有不少理想化的因素,如正面人物之完美無缺,反面角色之兇殘愚蠢、陰險毒辣。人物描寫也有一些問題,比如絕大多數(shù)人物的性格、言行前后都是靜止的、毫無變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受到了當時還很流行的感傷主義小說的影響。感傷主義小說里的人物,往往自始至終保持著各自的本色。他們固然有欲望,有理想,有各自關(guān)心的事物,可是他們?nèi)嫉酱藶橹埂K麄儾⒉挥捎谟屠硐胍坏┑玫搅藵M足和實現(xiàn),關(guān)心的事物就會因此發(fā)生變化,而引起他們自己的性格或言行方面有所變化和發(fā)展。另外一個原因,也許是他和許多作家一樣,認為人的性格、言行是由各人的所謂“氣質(zhì)”決定的,因此是絕對固定、無法改變的。主人公鷹眼就是,似乎從始至終他都是一成不變的冷靜、勇敢的“森林中的王子”。

圣經(jīng)文化

庫柏所處的文化體系源自歐洲大陸,他雖極力掙脫,但在小說中不能免俗地按照既定的文化認知去設定主要人物及其命運。比如圣歌教師大衛(wèi)·加繆給讀者的感覺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他在一出場就給人一種不協(xié)調(diào)的感覺:“此人的模樣,雖說沒有特別的畸形殘缺之處,但是看上去極不勻稱。”從這里不難看出,大衛(wèi)無論是形象還是裝扮都難看至極,且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他基本是不能發(fā)揮任何能動作用的人物。而在文學里,一個敘述對象的構(gòu)成,無論它多么不正?;虿粚こ#匀皇欠N社會行為,并且在它的背后或內(nèi)容體現(xiàn)了社會,而大衛(wèi)所體現(xiàn)的便是西方文化之代表——圣經(jīng)。

在印第安部落中,土著人民有著最原始的“圖騰”崇拜,每個印第安戰(zhàn)士都紋有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動物圖案來與區(qū)分不同的部族。而這些圖案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眼里是愚昧無知的,甚至是恐怖的。庫柏以一種可以被接受的、已經(jīng)確立的方式,借大衛(wèi)的言行來描述殖民環(huán)境下的社會生活,這種以《圣經(jīng)》或是圣歌方式進行的文化滲透貫穿整部小說始終。

整部作品中,大衛(wèi)仿佛站在男女主人公之外,觀察整個印第安人的社會規(guī)范,并根據(jù)已經(jīng)確立的方式和原則來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加以評判。他用圣歌對這些處于“次文化”體系的人進行教化。庫柏在大衛(wèi)正式向大家介紹了他的職業(yè)之后,便借后者之口稱贊《圣經(jīng)》的高尚和無可替代:除了那位以色列王的思想和意愿,別的東西他從不上口……在新英格蘭殖民地上的這種譯本,大大地勝過了其他的一切譯本,在它的豐富,正確和教義的純潔方面,完全接近富有靈感的作家原來的偉大著作。

在表達完對《圣經(jīng)》的崇拜后,在小說中,凡是遇到血腥或暴力場面,作者都試圖借大衛(wèi)之口來感召這些愚昧的人,以期消除蠻子的劣根性,似乎除了萬能的上帝,任何力量也不能使它們馴服。他和姐妹倆落入麥格瓦之手后,雖然休倫人聽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出于對“瘋子”的敬畏,他從未有過真正的危險,甚至比其他俘虜待遇更優(yōu)厚——自由活動。而他自己也不無得意地說:“在我們經(jīng)過血腥戰(zhàn)場上發(fā)生可怕的屠殺時,贊美詩雖然暫時不能發(fā)揮作用,可是,即使對這些異教徒的靈魂,它也終于重新恢復了控制力量?!彼裕湍茈S心所欲來去自由了。在他和“鷹眼”設計放走恩卡斯后,負責看管恩卡斯的人發(fā)現(xiàn)俘虜被調(diào)包,竟然未動他絲毫。這個有點牽強的情節(jié)設置不難看出作者本人的文化傾向,以及該傾向?qū)φ孔髌返挠绊憽?/p>

警示

最后的莫希干人創(chuàng)作于1826年,正是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zhàn)爭”的第三年。英法以武力驅(qū)逐印第安人,對其實行殘酷種族滅絕政策。作品題目“最后的”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突出了印第安部落滅絕這一主題。庫珀向讀者宣示了土著印第安人的悲慘命運。作為北美移民的原住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輝煌美洲文明的印第安人由于大量歐洲人的侵入?yún)s無家可歸。他們被迫向西遷移。他們的文化由于外界的沖擊正在不斷被稀釋而很可能會逐步消亡。重寫那段歷史,庫珀表達了他對印第安人的遭遇的同情,同時給了印第安人以及全世界一個警訓,警示印第安人和其他正在被外來文化,語言和習俗同化的部落或國家。如何在吸納外來文化的同時保護本民族文化?

其他信息

衍生作品

影音作品

據(jù)統(tǒng)計,《最后的莫希干人》至少已有14個不同版本的改編電影,包括

1992年邁克爾·曼導演美國電影,最后的莫西干人;

1920年克拉倫斯·布朗導演美國電影,最后一個莫希干人;

2018年亞歷桑德羅主演印第安音樂會,最后的莫西干人;

譯本

宋兆霖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9;

張順生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9;

作品評價

以其豐富的土著語言表現(xiàn)方式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活生生的多維語言世界,他在逼真地重現(xiàn)美國拓荒時期的印地安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歐裔殖民文化,并把這些環(huán)節(jié)合理地安置于一個有機的整體中。(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劉守蘭)

用鮮明而生動的色彩,重現(xiàn)了英法爭奪殖民地戰(zhàn)爭中的某些重大事件,使我們懂得殖民主義者的貪婪和殘暴,同時也了解到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印第安人的精神面貌。(皖西學院副教授王旭東)

“困苦的環(huán)境”體現(xiàn)在庫柏所有的早期作品中,而《最后的莫希干人》是“困苦的環(huán)境”該特征的最好代表。(瓦薩學院教授H.DanielPeck)

本百科詞條由網(wǎng)站注冊用戶【 CN101653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nèi)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最后一個莫希干人》】的所屬企業(yè)/所有人/主體無關(guān),網(wǎng)站不完全保證內(nèi)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內(nèi)容僅為介紹詞條基本情況,本站不提供觀看和下載,請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請到官方平臺。 版權(quán)聲明 反饋 我要認領(lǐng)
最新評論
相關(guān)知識文章
世界十大經(jīng)典名著 世界名著排行榜 最值得讀的書籍都在這
都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對人的影響有時甚至是一生,生活中稱得上世界名著的作品說來也不少,但真的選出世界十大名著并不容易,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耸澜缡竺?,在這份世界名著排行榜中包括:戰(zhàn)爭與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嘯山莊、大衛(wèi)·科波菲爾等等,最值得讀的書籍都在這里,來看看還有哪些吧。
中國十大古典文學名著 中國古典小說盤點 中國文學名著有哪些
中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以及詞、賦、曲、民間神話傳說故事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那么你讀過哪些名著?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十大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包括: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相信這些中國文學名著大家都不會陌生,你讀過的是哪些呢?
歐洲文學十大名著 西方經(jīng)典文學名著盤點 歐洲最著名的名著有哪些
在各大世界文學名著中,許多西方經(jīng)典文學名著都占有一席之地,歐洲最著名的名著有哪些你覺得看后受益匪淺呢?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藲W洲文學十大名著,包括:《荷馬史詩》、《神曲》、《浮士德》、《哈姆雷特》、《戰(zhàn)爭與和平》等等,這些歐洲文學名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日本文學十大名著 日本文學必讀10本經(jīng)典 最著名的日本文學作品推薦
早期的日本文學作品受到中國文學一些的影響,但在后來日本也漸漸形成自有的文學風格和特色,你知道的最著名的日本文學作品是哪部呢?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巳毡疚膶W十大名著,包括:《源氏物語》、《雪國》、《平家物語》、《枕草子》、《徒然草》等等,這些都是了解日本文學必讀的經(jīng)典作品。
美國文學十大名著 美國文學必讀10本經(jīng)典 美國著名文學作品有哪些
美國文學的歷史不長,它幾乎是和美國自由資本主義同時出現(xiàn),發(fā)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學特點的過程,你看過的美國著名文學作品有哪些呢?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嗣绹膶W十大名著,如《飄》、《紅字》、《白鯨》、《草葉集》、《湯姆叔叔的小屋》等等,這些經(jīng)典美國文學作品會讓你更好理解美國的文化和歷史。
法國十大必讀名著 法國文學名著排名 法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大全
法國文學在世界文壇中獨樹一幟,一直深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如《悲慘世界》《基督山伯爵》《局外人》《小王子》《高老頭》《鼠疫》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姆▏?jīng)典文學作品。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法國文學名著呢?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法國十大必讀名著,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德國十大必讀名著 德國文學名著排名 德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大全
古今外的名著非常的多,在德國文學史上也有著不少經(jīng)典名著,如《浮士德》《西線無戰(zhàn)事》《荒原狼》《香水》《罌粟與記憶》《布登勃洛克一家》《鐵皮鼓》等,都是德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德國十大必讀名著,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浪漫主義文學十大名著 浪漫主義文學推薦 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浪漫主義文學產(chǎn)生于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是西方近代文學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你知道的浪漫主義作品有哪些呢?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死寺髁x文學十大名著,包括:《巴黎圣母院》、《瓦爾登湖》、《白鯨》、《紅字》、《最后一個莫希干人》等等,這些書都能更好的讓你理解浪漫主義。
現(xiàn)代主義文學十大名著 西方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推薦 現(xiàn)代主義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西方現(xiàn)代文學是西方自十九世紀末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思潮,具有現(xiàn)代意識和現(xiàn)代復雜性,由多個流派組成,包括象征主義、表現(xiàn)主義等,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宋鞣浆F(xiàn)代主義文學十大名著,包括《惡之花》、《審判》、《達洛維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等,這些經(jīng)典名著都具有強烈的現(xiàn)代意識和現(xiàn)代復雜性,非常值得一看。
英國十大必讀名著 英國文學名著排名 英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大全
古今外的名著非常的多,在英國文學史上也有著不少經(jīng)典名著,如《哈姆雷特》《傲慢與偏見》《一九八四》《雙城記》《魯濱遜漂流記》《呼嘯山莊》《簡·愛》等,都是英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英國十大必讀名著,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十大名著 批判現(xiàn)實名著推薦 批判現(xiàn)實文學代表作
批判現(xiàn)實主義特指19世紀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chuàng)作方法,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也一時興起,這些批判現(xiàn)實主義經(jīng)典著作生動地反映了社會風俗、人情、國民性和社會矛盾,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伺鞋F(xiàn)實主義文學十大名著,包括:《紅與黑》、《死魂靈》、《人間喜劇》、《復活》等等,你看過的批判現(xiàn)實文學代表作有哪些呢?
荷蘭十大必讀名著 荷蘭文學名著書單 荷蘭著名文學作品推薦
荷蘭文學在世界文壇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并對世界文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如《馬格斯·哈弗拉爾》《小約翰》《暗殺》《命運晚餐》《隱藏的力量》《茶商》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荷蘭經(jīng)典文學作品。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荷蘭文學名著呢?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荷蘭十大必讀名著,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奧地利十大必讀名著 奧地利文學名著排名 奧地利代表性文學作品
奧地利文學在歐洲文學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力,尤其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達到了高峰,對現(xiàn)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大文豪,也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如《變形記》《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城堡》《昨日的世界》《心靈的焦灼》《審判》《沒有個性的人》等都是奧地利代表性文學作品。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奧地利文學名著?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奧地利十大必讀名著,一起來品讀一下這些名家作品吧。
世界十大軍事名著 世界著名軍事著作推薦 軍事名著大全
世界上有不少著名軍事家、將領(lǐng),將他們的畢生作戰(zhàn)經(jīng)驗融匯到書里面,成為政治、經(jīng)濟、外交各個領(lǐng)域領(lǐng)導者的必讀書。你知道關(guān)于軍事的書籍有哪些嗎?世界著名軍事著作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世界十大軍事名著,其中包括孫子兵法、戰(zhàn)爭論、制勝的科學、戰(zhàn)略論、論持久戰(zhàn)、海權(quán)對歷史的影響、大戰(zhàn)略、戰(zhàn)爭藝術(shù)概論、制空權(quán)、拿破侖文選。這些軍事著作,都對世界歷史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生必讀的十大中國名著 人生必看的中國經(jīng)典書籍推薦
都說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然而如今的我們有太多的選擇,各種名著好書琳瑯滿目不知從而讀起,你看過的中國經(jīng)典名著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生必讀的十大中國名著,包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國學經(jīng)典、詩集、史書、軍事名著、文化典籍、中醫(yī)典籍等等,這些中國經(jīng)典書籍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獲。
民國時期十大經(jīng)典名著 民國時期的經(jīng)典著作 民國名著都有哪些
1912到1949年是我們所說的民國時期,這三十幾年雖然是近現(xiàn)代中國最動蕩的時期但也是文學藝術(shù)蓬勃發(fā)展的時期,一些民國著作到如今也深受大家喜愛,你看過的民國名著都有哪些呢?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嗣駠鴷r期十大經(jīng)典名著,包括:吶喊、邊城、四世同堂、家、京華煙云等等,一起和MAIgoo網(wǎng)編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十大傳記 中國10大歷史傳記 古代著名傳記文學有哪些
我國人物傳記的寫作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處于萌芽狀態(tài),而《史記》的誕生則為后世史學引導了發(fā)展方向,你對于古代傳記都有哪些了解呢?能說出的古代著名傳記文學有哪些?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糯髠饔洠ǎ骸妒酚洝?、《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新五代史》等等,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十大史書 中國最好的史書排行 中國經(jīng)典史書有哪些
史書未必一定能如實紀錄歷史,而是收集各地事件再編集成書,而且中國王朝歷史的真實性一直受到質(zhì)疑,被指是統(tǒng)治者的治國工具,但史書依然是我們了解歷史最主要的途徑,你知道中國經(jīng)典史書有哪些么?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笫窌?,包括:史記、資治通鑒、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新五代史等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古代十大重要典籍 古代著名典籍盤點 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積淀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智慧的結(jié)晶,這些古代典籍至今都為人們所用,你知道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嗎?本文MAIGOO編輯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糯笾匾浼?,包括: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夢溪筆談、天工開物、齊民要術(shù)、農(nóng)政全書等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集 中國古詩集推薦 古代經(jīng)典詩集有哪些
詩這種文學體裁在中國有著豐沃的土壤,我國的古詩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而到了唐朝詩歌發(fā)展更是達到了頂峰,你讀過的古代經(jīng)典詩集有哪些呢?本文maigoo網(wǎng)編就為大家?guī)砹酥袊糯笾娂ǎ涸娊?jīng)、楚辭、唐詩三百首、樂府詩集、古詩源、千家詩、古詩十九首、全唐詩等等,哪部古代詩歌集是你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