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雕塑表現(xiàn)了阿波羅的手觸到達芙妮身體時的一瞬間,兩人都處在乘風(fēng)奔跑的運動中,身體輕盈、優(yōu)美。在雕塑的表現(xiàn)中,達芙妮的身體如此溫潤與真實,她開始變成月桂樹,行走如飛的腿幻化為樹干植入大地,飄動的頭發(fā)和伸展的手指縫中長出了樹葉。然而,達芙妮的整個身體仍具有凌空欲飛的姿態(tài)。她側(cè)著頭,眼睛斜視,目光由驚恐變?yōu)槁槟?。阿波羅眼睜睜地看著達芙妮變成了月桂樹,神情由驚訝轉(zhuǎn)為悲傷,卻無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達芙妮的身體上,另一只手則向斜下方伸展,同達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條直線。
《阿波羅和達芙妮》是貝爾尼為羅馬的紅衣主教皮奧涅·波爾蓋茲教皇的別墅創(chuàng)作的雕塑,一共有四組雕塑,這是其中的一組。該雕塑取材于神話故事,傳說太陽神阿波羅因得罪了愛神丘比特,調(diào)皮的丘比特將那支能夠點燃愛情火焰的箭射向了太陽神阿波羅,把另一支驅(qū)散愛情的箭射向了河神的女兒達芙妮。當阿波羅向達芙妮求愛時,達芙妮果斷地拒絕了,甚至一看到阿波羅,達芙妮就會跑開。當阿波羅就要追逐到達芙妮時,達芙妮向父親河神發(fā)出求救,就在阿波羅碰觸到達芙妮身體的時候,達芙妮變成了一棵月桂樹,她的頭發(fā)變成了樹葉,手腕變成了樹枝,兩條腿變成了樹干,雙腳變成了樹根扎入泥土里。懊惱的阿波羅卻依然愛著達芙妮,他用達芙妮變成的月桂樹的枝葉做成了自己的桂冠,這也是“桂冠”一詞的由來。阿波羅的行為最終還是感動了變成月桂樹的達芙妮。這件雕塑表現(xiàn)的正是阿波羅剛觸摸到達芙妮的身體,達芙妮變成月桂樹的一頃刻。
還有一種說法,這個作品從大理石中雕刻像是剛生長出的根部、枝葉以及飄動著的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另一位雕刻家——朱利亞諾·菲內(nèi)利創(chuàng)作完成的。菲內(nèi)利曾在貝尼尼的工作室學(xué)習(xí)過,參與了作品最為精細部位月桂樹的根和葉的雕刻工作,其精湛的技巧曾打動了貝尼尼。
形象
作品中,美麗的達芙妮已經(jīng)開始變成月桂樹,但是還沒有完全幻化。她健美的雙腿逐漸變成樹干,植入了大地,她那飄動的頭發(fā)和纖纖玉指之上長出了樹葉。即便是她身上最柔軟的雙乳上也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樹皮。不過,達芙妮的美并沒有因為身體的一部分已經(jīng)變成植物而有所暗淡。她那凌空欲飛的姿態(tài),手臂與身體所形成優(yōu)美的S形,讓欣賞者無不贊嘆少女青春的美。而且她那側(cè)著頭,驚恐的目光,也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憐憫之情。
相比之下,阿波羅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愛的人變成了月桂樹,但是卻沒有辦法挽回,他的表情也變得無奈起來。他的左手向前伸去,輕輕攬著達芙妮的身體,右手則向斜下方伸展,仍然保持著追逐的姿態(tài)。更加玄妙的是,他的右手和達芙妮的右臂形成了一條直線,使作品產(chǎn)生了一種動蕩的感覺,充滿了藝術(shù)張力。
《阿波羅和達芙妮》之所以能給人以震撼,就是它整個的作品都處于一種激烈運動的戲劇性狀態(tài)中,大理石在貝尼尼手中好似失去了重量,阿波羅的衣裳與達芙妮的長發(fā)隨風(fēng)飄起;與這種輕盈形成對比的是人物身體的凝重力量,而不對稱的輪廓線條渲染了戲劇性的情境,予人一種既輕快又激情,既活潑又不安的感覺。
技法
巴洛克雕塑強調(diào)動勢與動感的特點,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顯示。另外,這件作品還顯示出巴洛克雕塑的技藝的完美。巴洛克雕塑無不以真實地表現(xiàn)不同對象為基礎(chǔ)。雕塑家以高超的寫實技巧,出色地表現(xiàn)出各種質(zhì)感和肌理效果。在這組群雕上,光滑的肌膚、飄動的衣飾和頭發(fā)以及搖曳的枝葉,都表現(xiàn)得真實動人,使大理石仿佛具有了生命。貝爾尼尼還成功地解決了塑造上的難題。在這組群雕上,阿波羅左腿后揚,使身體的重量都落在單獨一條右腿上。這種造型處理需要高難度的雕刻技術(shù),對一般雕塑家來說是要盡量回避的。至于阿渡羅那揚起的右臂、左腿、以及從腰際飄起的衣飾,都是自然地懸空伸展,而不依靠任何的支撐物,這些也都不是一般的雕塑家所能做到。
雕刻家把這一瞬間的變化表現(xiàn)得非常精彩,猶在奔跑的達芙妮卻已見指尖化為枝葉,她秀美的身軀也即將成為幽香的桂木。能在大理石上把肉身與枝葉轉(zhuǎn)化得如此自然真實且優(yōu)美高雅,這在藝術(shù)史上確實是不多見的。
意大利雕塑家彼得·羅克韋爾:“任何雕塑家看了貝尼尼的《阿波羅和達芙妮》,都只能驚訝地離開?!?/p>
《阿波羅和達芙妮》完成后被貝尼尼賣出了1000個斯庫多,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17世紀時該雕塑收藏于意大利羅馬的貝佳斯畫廊,現(xiàn)收藏于意大利羅馬博而蓋塞博物館。
濟安·勞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是巴洛克時期重要的意大利藝術(shù)家,出生于拿波里,后跟隨父親移居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