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樹產中國云南(勐臘、河口)、廣西(那坡,巴馬,龍州等)等地,在東南亞大部分熱帶雨林都有分布。
望天樹是大喬木,高40(-60)米,胸徑60-150厘米;樹皮灰色或棕褐色,樹干上部的為淺縱裂,下部呈塊狀剝落。幼枝被鱗片狀的茸毛,具圓形皮孔。
葉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2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側脈羽狀,14-19對,在下面明顯突起,網脈明顯,被鱗片狀毛或絨毛;葉柄長1-3厘米,密被毛;托葉紙質,早落,卵形,基部抱莖,具縱脈5-7條,被鱗片狀毛或茸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2厘米,密被灰黃色的鱗片狀毛或絨毛;每個小花序分枝處具小苞片1對;每分枝有花3-8朵,每朵花的基部具1對宿存的苞片,苞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3毫米,寬4-7毫米,具縱脈6-9條?;ㄝ嗔哑?枚,覆瓦狀排列,長4-5毫米,寬1-1.5毫米,內外兩面均被鱗片狀毛或茸毛;花瓣5枚,黃白色,芳香,長6-11毫米,寬3-7毫米,具縱脈10-14條,外面被鱗片狀毛,內面近無毛;雄蕊12-15枚,長約4毫米,兩輪排列,花藥線狀披針形,藥室頂部具尖頭,藥隔附屬體錐狀;子房長卵形,3室,每室具胚珠2枚,密被白色的絹狀毛,花柱細柱狀,無毛,柱頭小,略3裂。
果實長卵形,密被銀灰色的絹狀毛;果翅近等長或3長2短,近革質,長6-8厘米,寬0.6-1厘米,具縱脈5-7條,基部狹窄不包圍果實?;ㄆ?-6月,果期8-9月。
生于溝谷、坡地、丘陵及石灰山密林中,海拔300-1100米,在濕潤溝谷、坡腳臺地上,組成單優(yōu)種的季節(jié)性雨林。望天樹的所在地,大部分為原始溝谷雨林及山地雨林。
望天樹雖樹體很高大,但結實稀少,且落果嚴重,不易采種。種子散落地上,很快發(fā)芽或腐爛。成熟果自行脫落,應及時采收。收集時應剔除已發(fā)芽的,有蟲害的和腐爛的種子,去掉果翅。每千克去翅堅果約340-500粒,發(fā)芽率95%以上。在林地上l-4d便發(fā)芽,在高溫多雨環(huán)境,有些成熟果尚在母樹上,種子就已發(fā)芽。隨采隨播,如需調運,要拌濕潤細沙或苔蘚貯藏,不宜久藏。
播種育苗,除去果翅后,將整個果實倒置(果實頂部向下,基部向上)側放、點播在苗床或容器袋內,以免種子發(fā)芽后子葉難以與果殼分離,造成幼苗胚根屈曲或折斷。苗床育苗株行距20cm×20cm,容器育苗用19cm×20cm的塑料袋。播后淋水,搭遮陽棚。播種后1-3天,種子發(fā)芽。每個果實有種子1-3粒(多者6粒)發(fā)芽長成幼苗。如有3粒以上的種子同時發(fā)芽,胚根較粗壯種子的生長較迅速,會把果殼連同其他生長較慢的幼苗和胚根舉出土面而懸空。因此,當子葉分離時,應及時分苗種植。自播種至幼苗的第1對真葉開展,約需15d。苗床育苗,2年后可出圃定植。容器育苗1年后就可上山造林。
可在早春選用1年生,徑粗0.3cm以上的健壯枝條。插穗長度為10cm左右,保證每條插穗有3個以上的芽眼。插穗保留上部葉片,斜插或直插在經過消毒的沙床上,入土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株行距為10cm×5cm。扦插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持苗床濕潤。2-3個月插穗可長出不定根和新芽,然后移至苗床或容器中,培育1年可出圃定植。造林后2-3年內,每年除草、松土、施肥1-2次??蛇m當進行林糧間種。尚未發(fā)現(xiàn)嚴重的有害生物危害。
望天樹宜選擇石灰?guī)r地區(qū)的坡積土,石穴土或砂頁巖發(fā)育成的微酸性土和靜風的環(huán)境作造林地。種植穴規(guī)格50cm×50cm×30cm,初植株行距3m×4m。幼齡樹喜庇蔭,不需全面清理林地,可利用周圍的灌木作側方蔭蔽,或選速生樹種進行混交。容器苗可在春季或雨季定植,裸根苗應在早春利用雨后、陰天,適當剪葉、漿根再定植。
藥用
功效:葉解毒,外用治濕疹。
化學成分:從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5個三萜化合物,分別鑒定為無羈萜(I)、無羈萜-29-酸(II)、乙酰齊墩果酸(III)、咖啡齊墩果酸(IV)、樺皮酸(V)。
藥理作用:咖啡齊墩果酸對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經濟
木材堅硬、耐用、耐腐性強,不易受蟲蛀;材色褐黃色,無特殊氣味,紋理直,結構均勻,加工容易,刨切面光滑,花紋美觀,為制造各種家具的高級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