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代表作品排行 NO.1
中國十大情侶愛情經(jīng)典故事 NO.6
10個關于愛情的小故事 NO.13
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NO.2
昆曲十大經(jīng)典曲目 NO.1
明朝文學十大代表作 NO.7
中國十大著名戲劇 NO.8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zhì)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jié),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jīng)》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shù)日后。杜麗娘到后花園踏春歸來,困乏后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后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后藥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后花園梅樹下,并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后,游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jié)親之事,便準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臥病住進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并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纪旰罅鴫裘穪淼交磽P,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xiàn)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fā)掘,因而判了他斬刑。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并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并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jié)局。
女,16歲,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兒,自幼深得父母寵愛。生得花容月貌、嬌美無比,性情中有溫文爾雅、堅韌執(zhí)著的一面,也有柔腸百結(jié)、多愁善感、癡心重情的一面。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夢中幽會,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隕,后在柳夢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幫助下,還魂復生,并與柳生歷經(jīng)重重磨難終成眷屬。她雖深居閨閣,接受封建禮教的熏陶,骨子里卻蘊藏著對傳統(tǒng)禮法的叛離意識和對殘酷現(xiàn)實的反抗精神,內(nèi)心燃燒著掙脫封建牢籠、粉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向往美好愛情的強烈愿望。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個被封建時代扼殺的悲劇人物,又有一段被藝術(shù)塑造的浪漫人生。
原名春卿,男,20歲,嶺南書生,唐代詩人柳宗元后裔,英俊瀟灑,氣質(zhì)非凡,博學多才,志向遠大,卻時運不濟,父母早亡,舉目無親,僅靠先柳宗元的仆人郭橐駝之后郭駝經(jīng)營果園花圃供養(yǎng),盡管生活窘迫,仍心志高遠,堅持發(fā)奮苦讀,既有報國之志,卻又懷才不遇,后歷經(jīng)磨難,終于實現(xiàn)抱負,高中狀元。他雖一身書卷之氣,卻又不乏正義豪邁之心,且又有血氣方剛、年少輕狂之氣,常常仗義執(zhí)言,打抱不平。他與杜麗娘因夢生情,忠貞不渝,真情不移,癡心不改,為麗娘的重生冒殺頭之險掘墳救人,用自己敢作敢為的行動成就了一段絕世愛情。
男,50多歲,杜麗娘父親,唐代詩人杜甫后裔,歷任南安太守、淮揚安撫使、平章軍國重事(相當于丞相),文武雙全,有百步穿楊之絕技。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執(zhí),思想頑固僵化。一方面他視封建禮教為天經(jīng)地義,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條;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盡職守,上憂國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間分毫,頗著聲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愛戴。
男,杜麗娘的家庭教師,年過六十,他滿腦子仁義道德,滿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這位年輕美貌的女學生,教成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典范。
湯顯祖自幼心性靈慧,才華卓越,但因時運不濟、兼得罪權(quán)貴而四次科舉考試失利,使湯顯祖對科舉制度的弊端與權(quán)貴以勢壓人、惡意報復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認識,人生之路上的磨難,未能改變湯顯祖堅持自我、重視德行的做人準則,反而造就了他堅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風格。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jīng)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后,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于戲曲創(chuàng)作之中。重情重義的湯顯祖始終將“情”與“志”緊密相聯(lián),并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開始嘗試以言情主題為核心開展戲曲創(chuàng)作。而湯顯祖與好友之間“夢生于情”、“情生于適”的友情互動帶給了他特別的感情體會,最終促使湯顯祖走上“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創(chuàng)作之路。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xiāng)江西臨川縣的鄉(xiāng)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jīng)歷激起了他的創(chuàng)作感情。回鄉(xiāng)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jù)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tǒng)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昆山腔”。嘉靖、隆慶年間,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昆山腔進行了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diào)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昆山腔進行重新的規(guī)劃整理,創(chuàng)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diào)”、“冷板曲”。 《牡丹亭還魂記》就采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1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兩年后調(diào)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xiāng),致力戲曲創(chuàng)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其創(chuàng)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作品主題
《牡丹亭還魂記》中,身心俱受壓抑的太守之女杜麗娘游園中入夢與風雅文士柳夢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歡。夢醒后的杜麗娘惆悵難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體難愈終至香消玉殞。三年后,杜麗娘夢中之人柳夢梅偶得佳人自繪畫像,麗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尋找夢中姻緣。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他人幫助下,終于打破重重愛情障礙,起死回生,最終得成眷屬。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亡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在湯顯祖的《牡丹亭還魂記》中,至情化身的杜麗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生而有情,因情成夢”的生命存在狀態(tài),這種深厚、真摯而堅定的情感,使杜麗娘的形象綻放出思想解放與生命自由的人性主義光輝。自幼在嚴苛管教與約束中成長的杜麗娘,雖然鮮少與外界接觸,但來自書籍中男女相戀的故事,仍然使杜麗娘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愛情這一自然情感而萌動春心。由此可見,封建禮教統(tǒng)治下的封閉式教育,妄圖壓制摧殘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標,在人性光輝的照耀下是很難達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識,不僅造就了杜麗娘青春意識與情感意識的覺醒,更是在杜麗娘的精神世界引發(fā)動蕩,促使麗娘走上打破封建禮教束縛、追求自由愛情的個性解放之路。湯顯祖人文主義情懷的體現(xiàn),正是隨著杜麗娘對愛情不懈追求而逐漸深刻的。如果湯顯祖僅僅將杜麗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懷春”的少女的話,恐怕《牡丹亭還魂記》的藝術(shù)高度將會大打折扣。杜麗娘最可貴之處就在于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殞,但仍在死后執(zhí)著地尋覓、追求自己所堅持的愛情理想。湯顯祖再次用超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謳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愛情理想,而這一愛情理想正是對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詮釋。
藝術(shù)特色
《牡丹亭還魂記》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麗娘經(jīng)歷了現(xiàn)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chǎn)物。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shù)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杜麗娘的夢境是那么溫柔纏綿、五彩繽紛。醒過來面對的是母親的嘮叨和凄涼枯燥。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xiàn)了一種人情味。還魂后面對的父親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這些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量。同時作品呈現(xiàn)著光怪陸離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與現(xiàn)實中的人物結(jié)構(gòu)成了現(xiàn)實和精神兩重世界,深刻描繪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zhì)。最后讓現(xiàn)實中不可能的愛情理想得以了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劇中的曲文,表現(xiàn)了作者在藝術(shù)語言上的成就。特別在抒情方面,在描繪人物性格、刻畫杜麗娘的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細致真實。
明代雜劇家呂天成:“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明代戲曲理論批評家沈德符《顧曲雜言》:《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