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石質(zhì)山坡和巖石上以及瓦房或草房頂上。廣泛分布在深山向陽坡面,巖石隙間,古老屋瓦縫中也有生長,耐旱耐寒。生于屋頂、墻頭及石上。
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在甘肅、青??傻胶0?500米以下的山坡石上或屋瓦上。
產(chǎn)于中國湖北、安徽、江蘇、浙江、青海、寧夏、甘肅、陜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黑龍江。朝鮮、日本、蒙古、蘇聯(lián)也有分布。
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蓮座叢的葉短;蓮座葉線形,先端增大,為白色軟骨質(zhì),半圓形,有齒。
二年生花莖一般高10-20厘米,小的只長5厘米,高的有時達(dá)40厘米;葉互生,疏生,有刺,線形至披針形,長可達(dá)3厘米,寬2-5毫米。
花序總狀,緊密,或下部分枝,可呈寬20厘米的金字塔形;苞片線狀漸尖;花梗長達(dá)1厘米,萼片5,長圓形,長1-3毫米;花瓣5,紅色,披針狀橢圓形,長5-6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1毫米合生;雄蕊10,與花瓣同長或稍短,花藥紫色;鱗片5,近四方形,長0.3-0.4毫米,先端稍凹。蓇葖5,長圓形,長5毫米,喙細(xì),長1毫米;種子多數(shù),卵形,細(xì)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瓦松喜光怕蔭蔽,應(yīng)選擇向陽地方栽培,最好放在陽臺、屋頂或院落里。
光照充足,葉片飽滿,葉短節(jié)密,株形緊湊,葉由碧綠色變成紅色,高溫強光下,變成鐵紅色或暗紫色。放在半萌處或陽臺內(nèi)側(cè)的瓦松,雖也能生長,但莖節(jié)和葉片變長,長勢瘦弱。株形松散,不緊湊,葉呈粉綠色。抽生花莖時,要經(jīng)常調(diào)換位置,防其向光生長,造成植株彎曲,影響觀賞。
日常澆水遵照“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避免土壤長期過濕或積水,造成爛根。它雖非常耐旱,干不死卻會澇死,植株萎蔫時一澆水就會很快恢復(fù)。但也不能過于干旱缺水,否則植株生長緩慢,葉色暗淡,缺乏生機。開花株抽莖開花期,生長量大,需水多,應(yīng)多澆水;而越冬株形成短縮莖,生長慢,需水少,應(yīng)少澆水。
生長期不需太多的營養(yǎng),平日可不施肥。新葉萌發(fā)生長期,每月澆施1次稀薄的腐熟有機肥或低氮高磷鉀復(fù)合肥,高溫時停止施肥,孕育花蕾抽出花莖時,澆一次0.1%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可使瓦松生長茂盛,開花繁茂。
瓦松耐熱又耐寒,能忍受-20至40℃的溫度。但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剛栽植的植株要注意適當(dāng)遮蔭避暑。連陰雨天,要及時避雨,或放在通風(fēng)良好、雨淋不到的地方,并控制澆水,以免因悶熱、潮濕、土壤積水導(dǎo)致植株腐爛。冬季夜間溫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時,植株能繼續(xù)生長。蓮座狀肉質(zhì)葉不耐寒,冬季0℃以下時,會受凍萎縮脫落;而其中央生出密集的鱗片葉組成的短縮莖能耐-20℃左右嚴(yán)寒??陕兜卦蕉?。
分株法較為簡便。生長季節(jié)特別是夏季,瓦松母株會在周圍產(chǎn)生子株,可用于繁殖。將植株上長出的幼苗剝離下來,有根的直接上盆,無根的待傷口晾干,扦插在沙土中,生根后就可栽種。播種法適合大量繁殖和屋頂綠化施工采用。
種子無休眠特性,適宜秋季成熟后采收播種。一般條件下在溫暖濕潤的春季進行,如果在溫室播種一年四季均可。播種時將種子撒在用河沙5份、黃土1份混合均勻,澆透水后的播種土上,覆以塑料薄膜保濕,具有較高的出苗率。但小苗生長慢,需經(jīng)二年培育,才能開花。
瓦松病蟲害少。雨季空氣濕度過大時,可噴1次多菌靈或粉銹寧等,預(yù)防白粉病。用作地被或花境時因成坪后密度大,植株郁閉,通風(fēng)差,易發(fā)生白粉虱危害,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5-7天噴1次,連噴2次,即可防治。
觀賞
端陽節(jié)前后,鱗莖長有拇指大,連根采摘叢栽于小盆中,放陽臺上很有情趣。特別是用線扎著,裸露懸吊在室內(nèi),其生長成U字形,點綴室內(nèi),非常別致。鱗片表皮含蠟質(zhì),保護水分蒸發(fā)。在干旱缺水季節(jié),鱗片儲存的水供莖葉正常生長,直到水分供完,球體枯萎完成它的生長周期。
藥用
全草藥用,有止血、活血、斂瘡之效。但有小毒,宜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