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壽圣寺及琉璃塔,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zhèn)陽陵村,是明、清時期的建筑。
陽城壽圣寺,原名福慶院,宋代改為泗州院,坐北朝南,二進(jìn)院落,占地面積約1333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建有前殿、琉璃塔、正殿,兩側(cè)有廂房、看樓、配殿、耳殿?,F(xiàn)存建筑除前殿為明代遺構(gòu),其余皆為清代建筑。
大雄寶殿正脊椽上留有“大清康熙三十六年”之墨跡。殿東廂房內(nèi),三面古壁畫依然如故,完好。
琉璃塔為寺內(nèi)主體建筑,八角十級,高約27米。塔身平直,收剎甚微。塔基為兩層,皆為砂石巖。上有浮雕花飾,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層皆為琉璃構(gòu)件鑲嵌,外壁嵌滿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塔內(nèi)中空可登。塔身一層后門洞左側(cè),嵌琉璃題記一方。
陽城壽圣寺及琉璃塔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zhèn)陽陵村。
自駕:自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陽城壽圣寺及琉璃塔,路程約21.2千米,用時約29分鐘。
陽城壽圣寺,始建于后唐,宋真宗咸平、景德年間被毀,天禧年間重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賜額“壽圣禪院”。
琉璃塔,建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
陽城壽圣寺內(nèi)有宋碑1通、明碑2通,另有宋經(jīng)幢1座,存于陽城縣文物博物館。其中“敕賜壽圣禪院”碑記,高約120公方,是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刻造。經(jīng)幢與敕賜碑記同時,由本院主僧唯用所立,全幢分二節(jié),高5米,各節(jié)6面均刻有佛經(jīng)。每節(jié)全周又有8個圓頭人面像相隔,石刻字跡清晰可觀。
琉璃塔塔身一層后門洞左側(cè),嵌琉璃題記一方,上刻“大明萬歷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陽城琉璃匠人喬永豐男喬常飛喬常遠(yuǎn)”。
陽城壽圣寺時代特征明顯,其琉璃塔全身被琉璃造像包鑲,施以黃、綠、藍(lán)、紫、黑彩色釉,體現(xiàn)了明代琉璃燒造和釉色工藝,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