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嫩草在线观看高潮一区二区a∨,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91中文综合字幕日韩免费2023,中国老肥熟女,日本边做边吃奶的av无码,日韩人妻揉捏嗯视频,nanan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亚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坐忘論》

#道教經(jīng)書# 0 0
《坐忘論》是一部道家坐忘的理論專著,《坐忘論》認為,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寶貴的是道?!蹲摗肥且徊克袑Φ澜塘私獗容^深的人都耳熟能詳?shù)闹鳎抉R承禎能夠成為思想史上唐代最有名的道士,有一半的功績要歸于這部根本不是他寫的書。而趙志堅另一部著作《道德真經(jīng)疏義》,則只有殘篇封藏于《正統(tǒng)道藏》之中,從其誕生之日直到今天,可謂知者寥寥,令人唏噓。
  • 中文名: 坐忘論
  • 類型: 道家典籍
  • 作者: 司馬承禎
  • 創(chuàng)作時間: 唐代
詳細介紹 PROFILE +

作者介紹

《坐忘論》是一部所有對道教了解比較深的人都耳熟能詳?shù)闹?,司馬承禎能夠成為思想史上唐代最有名的道士,有一半的功績要歸于這部根本不是他寫的書。而趙志堅另一部著作《道德真經(jīng)疏義》,則只有殘篇封藏于《正統(tǒng)道藏》之中,從其誕生之日直到今天,可謂知者寥寥,令人唏噓。

《道德真經(jīng)疏義》殘篇現(xiàn)存28章,《道經(jīng)》部分全佚,僅存《德經(jīng)》大半。其體例是疏義,與成玄英的《道德真經(jīng)義疏》基本相同,行文也比較繁瑣,從殘篇看來,當時完整的篇幅應(yīng)該與成玄英《道德真經(jīng)義疏》的差不多,甚至有可能還要略大一點。他與成玄英一樣,依據(jù)的《道德經(jīng)》經(jīng)文主要是葛仙翁本。從文中可以看出,趙志堅至少看過比他略早的傅奕、臧玄靜、劉進喜的注本,且對傅奕有所批評。這部《道德真經(jīng)疏義》應(yīng)作于《坐忘論》之后,因為:第一,這部著作與成玄英、李榮注疏《道德經(jīng)》有一個重大不同,成、李二君在講到《道德經(jīng)》中關(guān)于政治思想部分時,都頗有歌功頌德的意味,而趙志堅則不僅沒有,反而隱隱對統(tǒng)治者有警戒的意思,比如趙志堅竟然認為帝王也只是由百姓推舉出來的,且本身也是虛假不實的(《德經(jīng)》第二章疏),這是很難得的,這種批判精神出現(xiàn)的原因必定是由于趙志堅曾經(jīng)歷過政局的動蕩。且也說明他寫《道德經(jīng)疏義》時已不年輕了。第二,《道德經(jīng)疏義》中有不少內(nèi)容與《坐忘論》相呼應(yīng),且更完善,說明應(yīng)寫于《坐忘論》之后,對此下文還會述及。第三,《道德經(jīng)疏義》的末尾寫到“隳體坐忘,修之有恒,稍覺良益”,說明他修習坐忘之法已經(jīng)很久了。因此筆者斷定,他的《道德經(jīng)疏義》作于《坐忘論》之后。

趙志堅思想中重玄學的色彩已經(jīng)大大淡化,他只有一次以理釋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疏),其他時候一般將道解釋為無或體,他雖也承認萬物由道所生,但他實際上將道理解為一種外在于人的客觀存在,這實在是重玄學的倒退。他認為德有兩種,一種是道令萬物受益之妙用,這是道之德;另一種是人后天求道修證之所得,這是人之德。趙志堅也把一和炁兩個概念等同起來,認為道是無形的,道生一,也就是炁,炁是有形的。炁有三種,陽炁生天,陰炁生地,另有一種非陰非陽、但兼有陰陽之妙的和炁,和炁則是生命的來源,且對于修道也很重要,任何生命失去和炁則死。但他和《西升經(jīng)》一樣,犯了把守一解釋為守炁、向炁返歸的錯誤。他認為自然有兩種含義,一是道的本性,二是天,也就是現(xiàn)象界。他和李榮都沒有像成玄英那樣把自然等同于道,說明最晚到盛唐時道教學者已經(jīng)認識到這個錯誤了。

出于把《坐忘論》當成司馬承禎的著作的錯誤,一般把《坐忘論》受天臺宗哲學影響的原因歸于司馬承禎曾在天臺山修道,這純粹只是想當然。實際上真正的司馬承禎的著作中完全反映不出有天臺宗的哲學,而趙志堅從天臺宗那里學到的也僅限于一些止觀思想。趙志堅在闡述觀身時(《德經(jīng)》第十七章疏),認為觀有三種,分別是有觀,空觀,真觀。有觀以河上公為代表,有觀得出的結(jié)果是修道之身勝過不修道之身。空觀以晉代的《定志經(jīng)》為代表,空觀是觀身只是空。真觀則以《道德經(jīng)》為代表,真觀發(fā)現(xiàn)身不是一個單一的東西,并且可以認清道、炁、精、神、心、形、識、情這幾者發(fā)展演變的關(guān)聯(lián),不過其實《道德經(jīng)》中顯然沒有這些思想,這只是趙志堅的說法。當然,有、空、真三觀不只可觀身,而且可以用來觀一切,這三觀也只是將重玄學有、無、非有非無三層應(yīng)用到實踐中。趙志堅認為的最高境界就是非有非無,但他并不將非有非無與中道相等同。《德經(jīng)》第2章“不欲如玉,落落如石”,有些注者解釋為既不愿如玉,也不愿如石。趙志堅認為這種中道的解釋是不對的,只有“從下從賤”才符合道家的宗旨。

《道德真經(jīng)疏義》中也討論了心,初心起染時,由細小至粗大,最后完全遮蔽真性,所以應(yīng)在心剛起時將其制服。趙志堅也說要拋棄心中的善惡觀念。心中沒有善惡是重玄學一貫以來的主張,從無更改。當然,心無善惡絕不等于恣意妄為,這是《坐忘論》第三章中早就說過的。道和心是趙志堅哲學中唯二根本性的概念。前面已提到,道在趙志堅思想中成為一徹底客觀之物,其本應(yīng)有的主觀方面的含義完全消失了,這就造成了作為主體的心和作為客體的道之間的疏離?!兜赖抡娼?jīng)疏義》中出現(xiàn)了一個《坐忘論》中沒有的概念――道心。在《坐忘論》中,只有以照心對治亂心(也叫動心),以空心對治有心。而在這里,則又出現(xiàn)以道心對治俗心。在《坐忘論》中無法統(tǒng)一的各種心在這里統(tǒng)一了,道心就是絕對心,其他各種心只是道心的某一個方面,心只有一心,無有二心。《道德真經(jīng)疏義》中還有一個相關(guān)的概念,即真性,但出現(xiàn)得很少,性是心中本有的,道是外來的。道心不是斷絕雜念后恢復清靜的心,而是包含真性的、先驗的、絕對的、與道相通的心。這里必須指出,趙志堅與之前的重玄學如成玄英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成玄英不但否定心之用――識,連心之體也要一并否定,因為他認為心只是一個虛假的主體。而趙志堅則只否定識而不完全否定心。

在《道德真經(jīng)疏義》中多次出現(xiàn)坐忘一詞,《坐忘論》和《道德真經(jīng)疏義》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即通過坐忘之法,使心空虛,之后道自來居。這個核心,我們可以總結(jié)為虛心合道四個字,從《坐忘論》到《道德真經(jīng)疏義》沒有任何改變。使心變得空虛后道就會進入,這個過程何以可能,是莫名其妙的。而且將心視為一個可以容納道德容器,這與繼承老莊的成玄英等人不同,而是對稷下道家思想的繼承,雖然我們不清楚趙志堅是否會讀過《管子》。為什么趙志堅老講道心而少講真性,就是因為他所理解的心和道的聯(lián)結(jié)先天地缺乏可能,因此性無法作為心和道的中介。趙志堅哲學的核心同時也正是其不合理之處,這種不合理實際上反映的是注重抽象思辨理論的重玄學當面對迫切得道的希望而轉(zhuǎn)向?qū)嵺`時的無力。當我們認清趙志堅哲學的根基后,我們就能理解為何《坐忘論》把信敬作為第一章,他要我們信仰的不是道或道教,而是要我們相信虛心合道這個過程是合理的,通過對于坐忘法的修習,得道也是可能的。

在《道德真經(jīng)疏義》中有些思想是與《坐忘論》相對應(yīng)的,甚至是發(fā)展了的,茲舉數(shù)例。最重要的是他提出分包括兩種:性分和物分。性分是指生存必需的東西,物分是指在權(quán)利上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道德真經(jīng)疏義》第7章疏),這是對《坐忘論》第四章相關(guān)思想的進一步闡述。他反對“前識”,即有些人役使自己的內(nèi)心,讓自己說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事,這與《坐忘論》第三章收心相關(guān)。他將智區(qū)分為道智和俗智,二者相反,俗智者只知謀求名利,道智者有智而不用,這與《坐忘論》第六章泰定相關(guān)。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這應(yīng)該可以使我們更加相信寫《坐忘論》和《道德真經(jīng)疏義》的確實是同一人。

趙志堅的哲學思想,以稷下道家思想為本,繼承老莊道家思想融合而成的理論。

鑒賞評價

《坐忘論》,趙堅撰,一卷。全書分「敬信一」、「斷緣二」、「收心三」、「簡事四」、「真觀五」、「泰定六」、「得道七」等七部分,也就是修道的七個步驟和層次,集中講坐忘收心、主靜去欲的問題。認為學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不著一物,入於虛無,心於是合道。因為境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塵不染,超凡脫俗,才能向「靜」和「虛無」的心體回歸。其主靜說對後來宋代理學家影響極大?!缸拐f初見於《莊子·大宗師》,後經(jīng)魏晉玄學加以發(fā)揮,趙堅繼承稷下道家、老莊思想,力倡「坐忘」,在外丹轉(zhuǎn)向內(nèi)丹的進程中起了重要理論作用,對後世道教內(nèi)丹學也有一定影響。收入《正統(tǒng)道藏》太玄部。

其他信息

現(xiàn)存《坐忘論》,實有兩種,異書同名。無論哪種《坐忘論》,都有人說是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著。此現(xiàn)象頗奇怪。

第一種《坐忘論》,其正文講述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等坐忘七階,其附錄《樞翼》講述內(nèi)觀正覺的三戒、五時、七候。此種姑且稱之為七階《坐忘論》。

七階《坐忘論》現(xiàn)存版本,以明《道藏》中的《云笈七簽》卷94所收錄者為最早,因其源于宋本。其內(nèi)容包括作者自序和正文七篇,但無署名,缺附錄《樞翼》。七階《坐忘論》最早的節(jié)本,保存在明《道藏》所收宋曾慥編《道樞》卷2中,稱《坐忘篇上》,系節(jié)選正文和選錄《樞翼》而成。明《道藏》去帙又收錄真靜居士刻印的七階《坐忘論》,署名“司馬承禎子微撰”。真靜居士將作者原序壓縮得很短,納入正文改為篇頭。他自己另寫了一篇序,自稱閱覽藏書,發(fā)現(xiàn)了唐貞一先生《坐忘論》七篇和附錄《樞翼》,希望大家重視。此本的優(yōu)點是附有完整的《樞翼》。真靜居士,不知何時人。“司馬承禎子微撰”七字,為原有?還是真靜居士所加?不明。七階《坐忘論》還有晚出的其它版本。

第二種《坐忘論》指名道姓地說七階《坐忘論》為道士趙堅著,批評七階《坐忘論》講的不是坐忘,是坐馳,認為真正的坐忘只是長生修煉的初始階段,長生修煉應(yīng)當形神俱全。此種姑且稱之為形神《坐忘論》。

今存形神《坐忘論》刻于濟源《有唐貞一先生廟碣》碑陰。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道教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王屋山中巖臺紫微宮遺址今存《有唐貞一先生廟碣》碑,碑陰刻有王屋山玉溪道士張弘明抄錄的一篇文章,未尾為“坐忘論”三字及“敕贈貞一”四字。碑額題“盧同高常嚴固元和五年”。上清三景弟子女道士柳凝然、趙景玄尾題曰:“唐長慶元年遇真士徐君云游于桐柏山,見傳此文,以今太和三年己酉建申月紀于貞石?!蔽差}后,又附柳凝然的《薛元君升仙銘》,柳自述從天臺到南岳衡山,感念芳德,遂為此銘。文尾七字相當于篇名和署作者名。 尾題說明濟源《坐忘論》來歷,即云游道士徐某于公元821年于桐柏山傳授給女道士柳凝然、趙景玄,二人攜回王屋山,于公元829年勒石樹碑。

柳凝然,《大唐王屋山上清大洞三景女道士柳尊師真宮志銘》記載為柳默然。《志銘》稱,柳默然卒于開成五年(按:即公元840年),享年68歲。柳默然幼年喪父,中年喪夫。入道后,初于天臺山受正一明威箓靈寶法,又于衡山受上清大洞三景畢箓,后居王屋山司馬承禎之故居陽臺觀。趙景玄是她的次女,也是女道士,隨她一起住在王屋山。薛元君,疑即《南岳小錄》“西靈觀”條所記女真薛師。

柳凝然鐫刻的《坐忘論》碑文,曾為北宋歐陽修搜集。歐陽修于嘉佑六年(1061年)之前,采摭碑刻佚遺千卷,撮其大要,各為之說。其子歐陽棐于熙寧二年(1069年),復摭其略,別為目錄,曰《集古錄目》。歐陽修之搜集已佚,唯有匯編跋尾而成的《集古錄》10卷傳世。其中無濟源《坐忘論》跋尾。千卷碑文,歐陽修只題寫了四百余篇跋尾,濟源《坐忘論》當不在題寫跋尾之列?!都配浤俊芬嘭?,今有清代輯佚本??娷鯇O輯《集古錄目》之“原目”著錄曰:“司馬子微《坐忘論》,大和三年?!本?唐代部分著錄曰“司馬子微《坐忘論》,白云先生撰,道士張弘明書,大和三年女道士柳凝然、趙景玄刻石,并凝然所為銘同刻后。又有篆書曰‘盧同高常嚴固元和五年’凡十字。碑在王屋縣?!毙∽肿⒃唬骸啊秾毧虆簿帯贰?。黃本驥輯本著錄與此同,唯少小字注???、黃二本皆輯自南宋理宗時人陳思編《寶刻叢編》卷5“孟州”部分之著錄,其著錄后小字注曰:“《集古錄目》”。

今《有唐貞一先生廟碣》碑身左側(cè)題宋元佑九年(1094年)“上方院主道士崔可安重立石”,說明現(xiàn)存濟源《坐忘論》碑文為北宋哲宗時重刻。筆者1999年6月曾親臨紫微宮遺址考察此碑。

編于宋理宗以后沒有署名的《寶刻類編》卷8“道士二”之“張宏明”條著錄曰:“司馬子微《坐忘論》,白云先生撰,太和三年刻。同上”?!巴稀贝娴氖且粋€“孟”字,注明碑在孟州。其后歷代又有多部金石錄著錄。陳垣編《道家金石略》據(jù)藝文堂拓片錄全文,題為《白云先生坐忘論》。

形神《坐忘論》批評七階《坐忘論》,二者發(fā)生了批評與被批評的聯(lián)系。若是正派人,絕不會把自己不滿意的著作安到別人頭上,然后裝扮出堅持真理的姿態(tài),瞄準靶子,向那部不滿意的著作開火。司馬承禎是正派人。故可以斷言,不可能兩種《坐忘論》都是他的著作。弄清楚哪一種《坐忘論》真正是司馬承禎的著作,對于研究唐代道教,十分重要。

一部分記述沒有指明作者

史籍中有關(guān)《坐忘論》的記述并不少,但相當一部分沒有記錄作者姓名。有的記錄了作者,但沒有說明是哪種《坐忘論》,仍不得要領(lǐng)。

如唐末五代杜光庭《天壇王屋山圣跡記》曰:“(司馬承禎)未神化時,注《太上升玄經(jīng)》及《坐忘論》,亦行于世”。由于記述的是王屋山的事,杜光庭說的《坐忘論注》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到形神《坐忘論》。形神《坐忘論》是批評性文章,或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注。但這只是猜測,而且還有反對的猜測。即七階《坐忘論》的附錄《樞翼》,也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注。杜光庭說的注《坐忘論》,沒有回答我們的問題。

五代沈汾《續(xù)仙傳》卷下《司馬承禎傳》的記述在沒有回答問題這一點上,與杜光庭一樣。該《傳》說,司馬承禎嘗撰《坐忘論》等行于世。

北宋王堯臣等編《崇文總目》卷9“道書類”著錄曰:“《坐忘論》二卷”。根本沒有提作者。

北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卷59《藝文志三·神仙》著錄曰:“道士司馬承禎《坐忘論》一卷”。還是沒有說明是哪一種《坐忘論》。

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曰:“司馬子微嘗作《坐忘論》,是所謂坐馳也”。程頤對坐馳作了說明:“未有不能體道而能無思者,故坐忘即是坐馳。有忘之心,乃馳也”。葉采《集解》注釋程頤的見解曰:“司馬承禎,字子微,唐天寶中隱居于天臺之赤城。嘗著論八篇,言清靜無為、坐忘遺照之道”。這只是葉采的理解。我們實在領(lǐng)會不出程老夫子說的是哪一種《坐忘論》。

北宋張耒書《送張堅道人歸固始山中序》,記述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張堅授他守心修煉法之事。張堅說守心就是守一,守一則真氣來降,除病永年。“智者得之為止觀,司馬子微得之為坐忘”。坐忘與止觀并提,張堅說的好像是七階《坐忘論》。但“真氣來降”,似乎又不像。

南宋以來,類似的著錄和記述還有很多,著錄和記述者們似乎不知道有兩種同名異書的《坐忘論》在同時流傳。

似成定論

也有人明確指出司馬承禎著七階《坐忘論》。

北宋晁補之《坐忘論序》曰:“司馬子微著書七篇,言道德之意”?!捌咂保斒侵钙唠A《坐忘論》。

兩宋之際洪興祖《跋天隱子》曰:“司馬子微得天隱子之學,其著《坐忘論》云:‘唯滅動心,不滅照心……’”。從引文可知,其說的是七階《坐忘論》。

兩宋之際葉夢得《玉澗雜書》曰:“司馬子微作《坐忘論》七篇……又為《樞》一篇,以總其要”。

南宋高宗時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5《辨誤》“滅動心不滅照心”條指出司馬承禎《坐忘論》的觀法取自《洞元靈寶定觀經(jīng)》,批評洪興祖忘記指出這一點。從所引文可知,吳曾所說司馬承禎著的《坐忘論》,即七階《坐忘論》。

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道士陳葆光書《三洞群仙錄序》曰:“昔司馬子微著《坐忘樞》”?!皹小敝浮稑幸怼?,為七階《坐忘論》。

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后志》卷2“神仙類”著錄曰:“《坐忘論》一卷,右唐司馬承禎字子微,撰凡七篇。其后有文元公《跋》,謂子微之所謂坐忘,即釋氏之言宴坐也”。

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9“道家類”著錄曰:“《坐忘論》一卷,唐逸人河內(nèi)司馬承禎子微撰。言坐忘安心之法,凡七條,并《樞翼》一篇,以為修道階次。其論與釋氏相出入”。

這些筆記小說、書志序跋表明,北宋以來,七階《坐忘論》廣為流傳,為人熟知,而知道形神《坐忘論》的人廖若晨星。著名愛國詞人陸游就是一顆閃亮的“晨星”,他讀到兩種《坐忘論》,并都題寫了跋文。但陸游受同時代多數(shù)人的看法的影響,堅信七階《坐忘論》為司馬承禎所著。他把趙堅視為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物,絕不相信趙堅有能力寫出深奧的七階《坐忘論》。他于公元1199年為廬山碑刻本形神《坐忘論》寫的《跋坐忘論》曰:“此一篇,劉虛谷刻石在廬山。以予觀之,司馬子微所著八篇,今昔賢達之所共傳,后學豈容置疑于其間。此一篇雖曰簡略,詳其義味,安得與八篇為比?兼既謂出于子微,乃復指八篇為道士趙堅所著,則堅乃子微以前人。所著書淵奧如此,道書仙傳豈無姓名?此尤可驗其妄。予故書其后,以祛觀者之惑”。以陸游的身份和學識,特別是經(jīng)過對比考證,他的判斷在人們看來頗具權(quán)威。

宋以后,著錄、記敘七階《坐忘論》為司馬承禎所著者代不乏人,有增無減,形成聲勢。七階《坐忘論》是司馬承禎作的說法,似成定論。拙著、拙文也曾襲用此說。

定論過早

唐代道士柳凝然、張弘明等把形神《坐忘論》作為司馬承禎的作品刻在王屋山的石碑上,文中把七階《坐忘論》歸于趙堅名下。這是與司馬承禎著七階《坐忘論》之說截然相反的聲音,而且是比其早出的聲音。

陸游的《跋坐忘論》,直接否定趙堅著七階《坐忘論》,間接否定形神《坐忘論》為司馬承禎著,但不足以令人信服。首先,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不一定寫不出傳世之作,寫出傳世之作的人也不一定名見經(jīng)傳。其次,趙堅并不是名不見經(jīng)傳之人。蒙文通已指出,趙堅即趙志堅,唐人,著有《道德真經(jīng)疏義》6卷。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介紹《道德真經(jīng)》歷代注者60家,其中就有趙志堅。

陸游反而記載了另一個事實,即形神《坐忘論》在江西也有流傳,而且著名道士劉虛谷承認它。劉虛谷名劉烈,廬山太平興國宮道士,紹興六年(1136年)建真一庵,干道九年(1173年)坐化。劉虛谷很有學問,士大夫都愿意同他交往,如朱熹、張孝祥、羅點、王炎、曹勛、周順、岳甫等都同他談《易》論丹,酬唱佳什。

此外,還有一個人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他就是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他編《道樞》,其卷2收《坐忘篇》上中下三篇。上篇節(jié)選七階《坐忘論》正文并選錄《樞翼》,中篇節(jié)選《天隱子》,下篇節(jié)選形神《坐忘論》。曾慥曰:“吾得坐忘之論三焉,莫善乎正一先生”。他說的坐忘三論,即上述三種著作。他認定形神《坐忘論》為司馬承禎的作品,稱贊這是三論中最好的一種。這一認定意味著否認七階《坐忘論》和《天隱子》為司馬承禎的作品,肯定七階《坐忘論》的作者是趙堅。

蒙文通先生注意到《道樞》卷2《坐忘篇》上中下三篇。他發(fā)現(xiàn)《坐忘篇》上篇言三戒、五時、七候,下篇有“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空然無基”之語,與《玉澗雜書》引《樞翼》之文相同。他據(jù)此判斷《坐忘篇》上下兩篇即《樞翼》。其實“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空然無基”四句,亦見于形神《坐忘論》。蒙文通先生蓋偶爾忽略,結(jié)果誤把《坐忘篇》下篇也當成《樞翼》,從而導致沒有響應(yīng)曾慥的意見。

蒙文通先生之后,至今仍無人否定形神《坐忘論》。在此情況下,七階《坐忘論》為司馬承禎所著之說,實際上不能定論。有的學者一方面暫從眾說,另一方面留有余地,持慎重態(tài)度。如吳受琚女士疑七階《坐忘論》即是趙堅之作,形神《坐忘論》是司馬承禎原作,同時強調(diào)還不能如此定論。盧國龍先生著《道教哲學》分析了“一時難以判斷《坐忘論》究竟出于誰手”的原因。

分析與對照

事實表明,柳凝然等的不同聲音和曾慥的意見,有認真對待的必要。認真對待,就是要分析形神《坐忘論》對七階《坐忘論》的批評,并與司馬承禎及趙堅的著作進行對照。

首先看一下形神《坐忘論》所說七階《坐忘論》是趙堅的作品。其曰:“又近有道士趙堅,造《坐忘論》一卷七篇”。

對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趙堅(趙志堅)的半部《道德真經(jīng)疏義》也闡述坐忘論,其論的內(nèi)容與七階《坐忘論》如出一轍。蒙文通先生已指出,趙堅《道德真經(jīng)疏義》論述天臺宗三觀之法,七階《坐忘論》第五篇曰真觀,“即由此出”。不僅如此,《道德真經(jīng)疏義》明確指出這是心境兩忘、歸本守一的坐忘之道。如卷5曰:“(富貴)終不如無為坐忘,進修妙道……坐忘近道,上獲神真。”卷6曰:“今則思去物華,念歸我實,道資身得,隳體坐忘,修之有恒,稍覺良益”?!兜赖抡娼?jīng)疏義》的坐忘法,要求保持和氣充盈。這種要求是服從于“心之虛忘”的,與七階《坐忘論》的要求不矛盾。從《道德真經(jīng)疏義》的內(nèi)容看,七階《坐忘論》蓋趙堅所著。

其次看一下形神《坐忘論》的內(nèi)容。形神《坐忘論》以闡述修煉步驟開篇,確定坐忘在修煉中所處的位置。其曰:“坐忘者,長生之基地(也)。故招真以煉形,形清則合于氣,含道以煉氣,氣清則合于神。體與道冥,謂之得道,道固無極,仙豈有終。夫真者,道之元也,故澄神以契真。”其修煉步驟第一是坐忘,第二是煉形,第三是煉氣。坐忘也就是澄神,是修煉的初級階段。在確定了坐忘的位置后,形神《坐忘論》指出坐忘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坐忘和《定觀經(jīng)》所說的太定,并用自己的語言為坐忘定義。其曰:“故能先定其心而惠(慧)照內(nèi)發(fā),故照見萬境虛忘而融心于寂寥之境,謂之坐忘也?!边@個定義表明,形神《坐忘論》理解的坐忘的內(nèi)涵,非常簡單,只是定心、了妄而已。

接下來,形神《坐忘論》批評七階《坐忘論》事廣而文繁,意簡而詞辯。其曰:“故使人讀之,但思其篇章句段,記其門戶次敘而已,可謂坐馳,非坐忘也。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形神《坐忘論》認為坐忘的方法必須簡單,才能達到忘掉一切的境界。七階《坐忘論》的修道階次繁瑣,文章冗長,修道者腦子里想著這么多的內(nèi)容,怎么能忘,豈不是心神飛馳!

方法的簡繁,取決于坐忘在修煉中的位置,取決于修煉的內(nèi)容。形神《坐忘論》解釋“無身”不是沒有身體,而是忘掉身體,以此說明修煉不能不煉身體。其曰:“所貴長生者,神與形俱全也。故曰乾坤為易之蘊,乾坤毀則無以見易。形器為性之府,形器敗則無所存。性無所存,則于我何有?故所以貴乎形神俱全也?!毙紊瘛蹲摗窂娬{(diào)形神雙修。它批評七階《坐忘論》獨養(yǎng)神。其曰:“若獨養(yǎng)神而不養(yǎng)形,猶毀宅而露居也,則神安附哉?”形神《坐忘論》把形看得比神更重要。它說只有神而沒有形作依托,則人變成異類,變成游魂。它又以人臨終神亂、人化為石和人化為黿等事例說明“心識不可依怙”。其批評曰:“夫與揚言正觀而遺形者,豈非虛誕哉!”

最后,形神《坐忘論》再次為坐忘定義曰:“是以求道之階,先資坐忘。坐忘者,為亡萬境也。故先了諸妄,次定其心,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空然無基,觸然不動,如此則與道冥,謂之太定矣?!边@就是說,坐忘就是了妄、定心,作到神與道冥,沒有那么復雜。更重要的是,形神《坐忘論》強調(diào)不能停留在坐忘階段,還要在此基礎(chǔ)上煉形。其曰:“既太定矣,而惠自生,惠雖生,不傷于定。但能觀乎諸妄,了達真妙,而此身亦未免為陰陽所陶鑄而輪泯也。要借金丹以羽化,然后升入無形,出化機之表,入無窮之門,與道合同,謂之得道,然后陰陽為我所制,不復云云。”

總之,形神《坐忘論》主張形神雙全,即性命雙修,批評七階《坐忘論》只修性不修命。從司馬承禎的其它著作和實踐來看,他是主張性命雙修的。比如,他精通外丹術(shù),著有《白云仙人靈草歌》;精通服氣術(shù),著有《服氣精義論》。許多有關(guān)司馬承禎的傳記都描寫他修辟谷、導引、服餌諸術(shù)。

司馬承禎著《太上升玄消災(zāi)護命妙經(jīng)頌》,集中闡述虛心妙觀、空色雙泯、明心見性的止觀之法,與七階《坐忘論》的內(nèi)容有相同之處。其宣傳人自有道性,強調(diào)修心非常重要,也容易被看成只修性不修命。但該《頌》并沒有把明心見性當作修煉的最高階段,而是作為破除邪見的手段。是屬于資質(zhì)差者迷途知返的手段之一,而真正有仙骨的是不用分說明了就可直源大道。正如《頌》中曰:“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薄拔茨苊饔X性,安得決狐疑”。司馬承禎在序中也說,明心見性的玄旨由天尊垂示,經(jīng)文為太上老君所作,以此化導民眾。這與七階《坐忘論》的宗旨不一樣,而與形神《坐忘論》把坐忘當作長生之基的思想是一致的。司馬承禎說,天尊和太上老君還“散余一氣,毓彼群生”。這里暗含著要人修命的意思。最高的階段還是坐忘而達到的道家的道。

兩相對照,可知形神《坐忘論》蓋司馬承禎所著。

仍有疑問。比如說,唐長慶元年傳授形神《坐忘論》的真士徐君是否就是作者?為甚么許多人著錄或認為七階《坐忘論》為司馬承禎著?因此,上述推斷有待進一步推敲。

思考

《莊子·大宗師》描寫的坐忘法,為道教所吸收。不少道經(jīng)將坐忘法融合到科儀或修命方術(shù)中。如《洞神經(jīng)》曰:“心齋坐忘,至極道矣。”《本際經(jīng)》曰:“心齋坐忘,游空飛步”。這是把坐忘作為科儀齋法的一種。唐王懸河修《三洞珠囊》卷5列《坐忘精思品》,收入各種存神方術(shù)?!对企牌吆灐肪?5收錄的“化身坐忘法”和“服紫霄法”,都是將坐忘與服氣、存神等融為一法。

發(fā)軔于東晉的重玄學,對于提高道教教義的哲理,建立道教的道性論和心性學說,無疑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重玄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與中國哲學的發(fā)展進程同步,使道教跟上了時代。重玄學呼喚出許多學問道士的出現(xiàn),增強了彼時廣大道士的思辨能力,對于提高道士的整體素質(zhì)和品位更是產(chǎn)生過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重玄學談玄,并且玄之又玄,特別推崇精神超越,一些重玄學者就難免產(chǎn)生重修性而輕修命的看法,或在表述中出現(xiàn)顧修性而忘修命的疏忽。如唐王大霄編《玄珠錄》就出現(xiàn)了修性與修命脫節(jié)的兩元傾向。其卷下將修煉分為二養(yǎng),曰:“存存者,坐忘養(yǎng);存者,隨形養(yǎng)。形養(yǎng),將形仙;坐忘養(yǎng),舍形入真”?!缎殇洝匪^的坐忘養(yǎng)即明心修性,認為只修性也可成仙。隨形養(yǎng)則正相反。七階《坐忘論》吸收《定觀經(jīng)》,偏到了極端。它雖然也要求“凝神寶氣”、“形神合一”,七候中也講到煉形、煉氣,也不是一點命功都不講,但這些敘述處于修性的附屬地位,而且份量很小??偟恼f來,七階《坐忘論》沒有主張修命,基本上只講修心修性,比《玄珠錄》還要偏。形神《坐忘論》對它的批評,基本符合事實。

重玄學一些學者過于偏重修性的傾向,與居于道教信仰的核心位置的神仙信仰,必會發(fā)生沖突。比如虛心無為、色空無身等思想,就與修煉成仙的思想有沖突。形神《坐忘論》對七階《坐忘論》的批評,就是這一沖突的反映。因此,形神《坐忘論》應(yīng)當給予重視。因為它站出來正面批評七階《坐忘論》,實際上也批評了趙堅的《道德真經(jīng)疏義》,甚至可以說批評了更多的重玄學者。

《三論元旨》的主張與形神《坐忘論》基本相同?!度撛肌吩唬骸胺蛎钏幙梢责B(yǎng)和,坐忘而能照性。養(yǎng)和而形不死,達性而妄不生。然不死不生,則形變通神、羽化真仙之道也?!庇衷唬骸胺蚓甲?、通神悟性者,此則修神之法也。導引形驅(qū)、吐納元和者,此則修身之法也。然修神而不修炁者,滅度之法也。修炁而不修神者,延年之法也。神炁兼而通修者,學仙之法也。《三論元旨》主張性命雙修。

形神《坐忘論》不僅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后命,而且旗幟鮮明地捍衛(wèi)這一主張,比《三論元旨》更有戰(zhàn)斗性。唐以后,只修性不修命的主張并未絕跡。在苦難社會的重壓下,個別道士竭力追求精神解脫,有時會走向這條修煉道路。但真正完全放棄修命者,很少。整個道教,大多數(shù)道士,包括人們常常舉以為例的全真派北宗,基本上都持性命雙修的態(tài)度。只要我們想到道教神仙思想的主旨,則對于形神《坐忘論》蓋出自司馬承禎之手的推斷,就不會感到不好理解。

如果最終確定形神《坐忘論》為司馬承禎的著作,那么,我們以往對他的認識將應(yīng)當做適當?shù)男拚?/p>

本百科詞條由網(wǎng)站注冊用戶【 CN106371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nèi)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坐忘論》】的所屬企業(yè)/所有人/主體無關(guān),網(wǎng)站不完全保證內(nèi)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內(nèi)容僅為介紹詞條基本情況,本站不提供觀看和下載,請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請到官方平臺。 版權(quán)聲明 反饋 我要認領(lǐng)
最新評論
相關(guān)知識文章
道教十大著名經(jīng)書 道教十三經(jīng)分別是哪些
道教經(jīng)書是指指道教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卷帙浩繁的經(jīng)籍書文。那么道教有哪些經(jīng)書呢?道教十三經(jīng)分別是哪些?本文盤點了道教十大著名經(jīng)書,分別是《道德經(jīng)》、《南華經(jīng)》、《沖虛真經(jīng)》、《通玄真經(jīng)》、《周易參同契》、《太平經(jīng)》、《北斗經(jīng)》、《抱樸子》、《陰符經(jīng)》、《清靜經(jīng)》,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中國十大道教入門書籍盤點 道教入門應(yīng)該看什么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jù),承襲戰(zhàn)國以來的神仙方術(shù)衍化形成。那么道教入門應(yīng)該看什么書?本文將盤點十大道教入門書籍,有道德經(jīng)、南華經(jīng)、沖虛真經(jīng)、文始真經(jīng)、黃庭經(jīng)、度人經(jīng)、通玄真經(jīng)、洞靈真經(jīng)、坐忘論、重陽立教十五論、決凝經(jīng)、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jīng)。以下是詳細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宗教書籍排行】宗教圣書_十大佛經(jīng)_道教經(jīng)書_儒家經(jīng)典書籍盤點
宗教是人們祈求滅除苦惱不安、獲得希望與安心的心靈寄托,正確的宗教信仰能指導、修正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思想玄奧精微,而宗教書籍體現(xiàn)了宗教的思想精華,是信徒研習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佛教的書籍主要有哪些嗎?佛經(jīng)經(jīng)典、儒家經(jīng)典著作、道家經(jīng)典又分別是什么呢?下面MAIGOO小編就從宗教圣書、佛教書籍、道教書籍、儒家經(jīng)典著作等方面為您盤點宗教書籍,一起來看看吧!
佛教十大經(jīng)書 學佛必讀的十大經(jīng)典佛經(jīng) 佛教影響最大的佛經(jīng)盤點
佛經(jīng)一般由經(jīng)、律、論三部分組成,你知道學佛必讀的經(jīng)典佛經(jīng)有哪些嗎?本文盤點了佛教十大經(jīng)書,分別是《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圓覺經(jīng)》、《楞嚴經(jīng)》、《梵網(wǎng)經(jīng)》、《壇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楞伽經(jīng)》等,這些經(jīng)書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xiàn)中國佛教基本精神,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儒家十大經(jīng)典經(jīng)書排名 儒家十三經(jīng)分別是哪些 看這些書有什么好處
儒家經(jīng)典又稱儒家典籍,是儒家學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為“經(jīng)”,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儒家經(jīng)典主要有十三經(jīng),分別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jīng)》、《孟子》。你知道看這些書有什么好處嗎?本文為大家具體介紹儒家十大經(jīng)典經(jīng)書,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十大基督教經(jīng)典書籍 基督教經(jīng)典文學著作 除了圣經(jīng)你還知道什么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教眾,其出品的經(jīng)典文學數(shù)不勝數(shù),那么你知道基督教景點著作有哪些嗎?本篇文章MAIgoo小編為你帶來十大基督教經(jīng)典書籍,分別是圣經(jīng)、基督教的本質(zhì)、基督教會史、基督教要義、返璞歸真、天路歷程、重審耶穌、標桿人生、懺悔錄(奧古斯丁自傳)、上帝之城等,一起來看看吧。
伊斯蘭教五大經(jīng)典書籍 穆斯林必讀書籍你知道多少 不只是有古蘭經(jīng)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教之一,在世界擁有無數(shù)的信眾,那么你知道有關(guān)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書籍有哪些嗎?本篇文章為你帶來了伊斯蘭教五大經(jīng)典書籍,這其中包括伊斯蘭教傳教教義古蘭經(jīng),也有伊斯蘭教教徒的生活行為準則圣訓,也有伊斯蘭教的古典文學引支勒、討拉特,還有著名詩人薩迪所寫的伊斯蘭教相關(guān)的文學作品真境花園,一起來看看吧。
猶太教四大經(jīng)典書籍 最古老的宗教文學著作 你知道幾部
猶太教是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就與猶太教有不可磨滅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世界上流傳猶太教書籍非常的少,那么你知道猶太教的經(jīng)典書籍有哪些嗎?本篇文章為你帶來四大猶太教的經(jīng)典著作,分別是塔納赫、塔木德、米德拉什、哈拉卡,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十大宗教經(jīng)典圣書盤點 世界十大宗教圣書
宗教圣書是宗教方面的神圣經(jīng)書,占了世界文獻的一大部分。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宗教書籍,就是各種宗教的圣書。本文將盤點世界十大宗教的經(jīng)典圣書,有儒教圣書、猶太教圣書、佛教圣書、道教圣書、基督教圣書、摩門教圣書、祆教圣書、伊斯蘭教圣書、印度教圣書、神道教圣書、東巴教圣書。這些宗教圣書,集中體現(xiàn)了本宗教的大成思想,是世界文化史和社會史的重要結(jié)晶。
佛教十大入門書籍盤點 佛教入門應(yīng)該看什么書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chuàng)。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那么佛教入門應(yīng)該看什么書?本文將盤點十大佛教入門書籍,有吉祥經(jīng)、地藏經(jīng)、金剛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觀音心經(jīng)、楞嚴經(jīng)等。以下是詳細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天主教十大經(jīng)典書籍 與天主教相關(guān)的文學著作 除了圣經(jīng)還有哪些
天主教是全球最大的宗教組織之一,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信仰的源泉。那么你知道關(guān)于天主教的書有哪些嗎?本篇文章maigoo小編為你帶來天主教十大經(jīng)典書籍,這其中有基督教核心《圣經(jīng)》,還有天主教圣人托馬斯·阿奎那、奧古斯丁代表作《神學大全》、《懺悔錄》,也有天主教信徒莫里亞克的代表作《愛的荒漠》等等,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最受歡迎的十大宗教類書籍 與三大教相關(guān)的書 你知道幾部
宗教是人類信仰與精神寄托的一個重要歸屬地,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有佛家、基督教、伊斯蘭教,那么你知道著名的宗教類的書籍有哪些嗎?本篇文章MAIgoo小編為你帶來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宗教類書籍,這其中有三大教的經(jīng)典著作《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以及闡述三大教思想的《圣經(jīng)故事》、《中國佛教史》、《伊斯蘭教史》等等,一起來看看吧。
法家十大經(jīng)典著作 法家四大名著是哪些 法家的代表性典籍大全
作為諸子百家之一的法家,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是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而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子產(chǎn)、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而《韓非子》《商君書》《管子》《申子》《慎子》《政論》等,則是法家的代表性典籍。下面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法家十大經(jīng)典著作,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