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始建于1951年9月,1988年更為現(xiàn)名。學校占地面積188畝,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yōu)良,教學成績優(yōu)異,現(xiàn)為省級文明單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8年以來,學校響亮提出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口號,本著“二次創(chuàng)業(yè)、做強做大”的發(fā)展理念,“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處世理念,“四實”“四精”“四嚴”“四真”“四早”的工作理念,以“四維一體”的質量提升工作機制為保障,因材施教,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
據(jù)官網(wǎng)2020年1月25日顯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年齡結構合理,業(yè)務素質精湛,教學經驗豐富。有教師705人,其中國家級骨干教師2人,中學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8人,博士1人,碩士155人,高級教師168人,一級教師239人。
2012年高考,考生陳威以716分奪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23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位居全省前列,1050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錄取。
2013年高考,考生周星星奪取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26名考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240名考生被“985”院校錄取,1147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錄取。全校一本上線1147人,上線率31%;二本上線2433人,上線率66%;三本上線3194人,上線率87%。
2014年高考,周口市理科前10名該校占6人,前30名占16人,660分以上36人;周口市文科前10名該校占6人,600分以上16人。全校一本上線1272人,上線率33%;二本上線2641人,上線率68%;三本上線3437人,上線率88%。25名考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2015年高考,該校一本上線1579人,上線率34%;二本上線3250人,上線率69%;三本上線4179人,上線率90%。各批次上線人數(shù)、上線率均居全市前列,17人獲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加分,連續(xù)4年位居全省前列,34名考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2016年高考,該??忌鷦⒅疚囊?04分獲河南省理科第3名、周口市理科狀元;一本上線1900人,上線率40%;二本上線3536人,上線率74%;三本上線4418人,上線率92%。共有44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2017年高考,該??忌胃?、王浩威包攬周口市文理科第一名,全校一本上線2270人,上線率44%;二本上線4878人,上線率94%。一本、二本上線人數(shù)均位居河南省第一。共有28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2018年高考,該??忌煨?07分獲河南省理科第一名;600分以上考生共計754人,河南省前列;全校一本上線2948人,位居河南省前列;二本上線5219人,位居河南省前列;共有37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通過高考錄取兩校人數(shù)位居河南省前列(保送除外)。
2019年高考,該??忌藓?55分獲周口市文科第一名;文科600分以上考生115人,理科600分以上考生658人,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共計773人,位居河南省前列;周口市文科前20名該校占14人,周口市理科前30名該校占17人;全校一本上線3456人,較上年凈增508人,位居河南省前列;該校共有43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連續(xù)8年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260人,位居全國縣級高中前列;各批次上線人數(shù)實現(xiàn)了十三連增、周口市八連冠。
由于辦學成績優(yōu)異,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省級文明單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示范校、河南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省“五好”基層黨組織、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三八紅旗集體、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首批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學校、河南省海軍招飛先進單位、河南省學雷鋒活動先進單位、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河南省安全管理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贊譽,成為中原大地教育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自強不息 ?追求卓越
團結 ?和諧 ?求實 ?創(chuàng)新
教書育人 ?務實求真
自信 ?自主 ?自勵 ?自強
全省一流 ?全國知名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提供家長滿意的服務
營造教師創(chuàng)業(yè)的環(huán)境 ?開拓學校發(fā)展的時空
二次創(chuàng)業(yè) ?做強做大
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
四實:為人實在 做事實際 工作實干 業(yè)績實惠
四精:精心策劃 精雕細刻 精益求精 精品結果
四嚴:嚴格要求 嚴密組織 嚴肅評價 嚴明紀律
四真:真情實感 真抓實干 真才實學 真知灼見
四早:及早策劃 趁早實施 盡早完善 搶早提高
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建校以來,走過了近似于兩個馬鞍形之路,經歷了初創(chuàng)發(fā)展時期、第一次挫折時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即第二次挫折時期)、復蘇時期、穩(wěn)步發(fā)展時期、跨越式發(fā)展時期和厚積薄發(fā)、做強做大時期等八個歷史時期,道路曲折而不平凡。
一、初創(chuàng)發(fā)展時期(1951年7月~1957年12月)
創(chuàng)建于1951年的鄲城一高,初創(chuàng)時是一所初級中學。學校是在一少校舍、二無師資、三無設備、因陋就簡情況下開辦起來的。當時,鄲城還沒有正式建縣,為加強對學校的領導,主持鄲城辦事處工作的副主任董慶發(fā)親自兼任校長。主持全校事務的校教務主任郭勇帶領被人們戲稱為“十三太?!钡慕搪毠ぃl(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團結協(xié)作,很快打開了學校工作的局面。鄲城初中的誕生,填補了鄲城境內沒有中學的空白,揭開了鄲城中學教育發(fā)展史上的第一頁。
二、第一次挫折時期(1958年1月~1960年12月)
就在鄲城一中穩(wěn)步發(fā)展、連創(chuàng)輝煌的時候,學校遭受了第一次大的挫折。1958年1月開始了縣級全黨全民整風運動,學校出現(xiàn)了反右派嚴重擴大化的錯誤,教職工中有40人被錯劃為反、壞、右分子,大部分被開除公職送回原籍或農場“監(jiān)督勞動改造”,教師隊伍元氣大傷。在這三年里,由于政治原因,校領導干部頻繁調整,教學秩序更難以穩(wěn)定,辦學條件也沒有什么變化。
三、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時期(1961年1月~1966年7月)
1961年,從3月份起貫徹中共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9月,高、初中分設,校名更改為“河南省鄲城高級中學”。學校工作從1961年調整以來的幾年間,雖因三年經濟困難,基礎設施沒有改善,但教師精神狀態(tài)和教學工作逐年好轉,1965年已大見成效。進入1966年已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豐收在望的大好局面。
四、“文化大革命”時期(即第二次挫折時期)(1966年8月~1976年10月)
1966年,就在鄲城高中即將迎來新的輝煌的關鍵時刻,一場“文化大革命”給學校帶來了巨大災難,使學校又一次遭受到大的挫折。直到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后,學校的這場災難才結束。
五、復蘇時期(1976年11月~1984年7月)
1978年學校領導班子調整后,繼續(xù)抓好撥亂反正,大規(guī)模地糾正“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冤假錯案,安排1958年錯劃右派平反后的教師回校工作,努力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注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恢復和發(fā)揚,恢復圖書室,購買圖書資料,設法改善辦學條件。這年8月學校更名為鄲城縣完全中學,面向全縣范圍內招生。
六、穩(wěn)步發(fā)展時期(1984年8月~1994年12月)
1984年5月全縣機構改革,7月間學校領導班子調整。此后10年的前5年,校級領導和中層領導班子保持了穩(wěn)定,沒有人事變動;后5年校領導班子基本保持了穩(wěn)定。在1984年暑假教學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之后,校領導和師生沒有陶醉于已有成績,而是總結經驗,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繼續(xù)努力。
七、跨越式發(fā)展時期(1995年1月~2008年7月)
1994年底,縣委決定調整鄲城一高領導班子,調整充實了校級領導成員,陳志強任校長;縣教委批準調整充實了中層領導成員。幾年來,學校不斷改革管理體制,激活教師隊伍,以超常思路帶來超常變化,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狠抓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校際交流,學習外地經驗,開辟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從1996年起,鄲城一高教育教學質量開始大面積提高。
八、厚積薄發(fā)、做強做大時期(2008年8月至)
2008年8月,鄲城縣委、縣政府決定調整一高領導班子,任命劉成章為鄲城縣一高黨總支書記、校長。2011年5月成立鄲城一高黨委?,F(xiàn)任校黨委書記、校長劉成章上任以來,遵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處世理念,堅持“四實”“四精”“四嚴”“四真”“四早”工作理念。在學校管理中,構建了四維一體的質量提升工作機制和師生為本的質量提升工作體系,全力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教育。這一時期,教師教有所依,學生學有所循,全校師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殫精竭慮,埋頭耕耘。無論是教育教學改革,還是教學質量的提升,都連續(xù)取得了輝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