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典型林棲動物,主要棲息在南亞茂密的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里,酷愛居住在低洼地帶。棲息地海拔高度多在3000m左右,最高活動區(qū)域海拔可達3500m。在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中偶見其蹤跡。
馬來熊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一帶,包括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緬甸、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等地,在中國的云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也有少量分布,在廣西中越交界的靖西曾捕獲1只。
中國分布:云南、西藏、廣西、四川。
原生分布: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
地區(qū)性滅絕:新加坡。
馬來熊是熊科動物中身形最小的成員。它們成年體長約120-150cm,體長110-140cm,肩寬70cm,尾長3-7cm,體重27-75kg,公熊的個頭比母熊大10-20%。馬來熊全身被毛烏黑色,體胖頸短,頭部短圓,眼小,鼻、唇裸露無毛,耳小而頸部寬。全身毛短絨稀,烏黑光滑;鼻與唇周為棕黃色,眼圈灰褐;兩肩有對稱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個毛旋。尾約與耳等長;趾指基部連有短蹼。
前胸通常點綴著一塊顯眼的“U”形或馬蹄形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打架時,胸斑看起來能為它增加幾分威猛勁。馬來熊頭部比較寬,口鼻突出,呈淺棕或灰色,耳朵圓,位于頭部兩側較低的位置上。馬來熊舌頭很長,便于吞食白蟻或其他昆蟲。馬來熊的前肢呈弓狀彎曲,掌向內(nèi)撇,尖利的爪鉤呈鐮刀型,那讓它們成了當仁不讓的爬樹專家。
馬來熊頸部周圍的一圈皮膚極松弛,在脖子上的皮被敵人咬住后,它可以馬上扯起松弛的皮反咬攻擊者。
馬來熊和很多野生動物一樣,喜歡在夜間出來活動。由于是出色的爬樹高手,它們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白天)是在離地2-7米的樹杈上自己做的粗糙窩中度過的,包括睡眠和日光浴。膽小怕冷,但冬季的馬來熊并不冬眠,或許是因為它們居住在炎熱地帶,而食物來源一年到頭都比較充足的緣故吧。
年幼的馬來熊是很有趣的玩物,但長大后會變得很危險。
馬來熊是雜食性動物,而且是有什么吃什么。在它們的食譜中,最常見的是蜜蜂和蜂蜜、白蟻以及蚯蚓,如果能找到各種美味的果子和棕櫚油,當然也不會放過。偶爾運氣不錯,它們也會捕捉一些小型嚙齒類動物、鳥類和蜥蜴等打打牙祭,甚至還會幫助老虎打掃人家吃剩的腐肉。
馬來熊的長舌頭很適合從野蜂窩中取食蜂蜜和蠐螬,由于它有粗糙短毛的保護,可以免遭蜂蜇。馬來熊還有時挖掘白蟻吃,它用兩只前掌交替著伸進蟻巢,再舔食掌上的白蟻。
在繁殖方面,人們對野生馬來熊的了解十分稀少。它們可能沒有固定的交配季節(jié),因為一年到頭都可能有熊寶寶降生,普遍情況是交配期在每年5—6月。熊媽媽的孕期大約有95天,它們也有受精卵延遲著床現(xiàn)象,在中國以外的動物園曾有過記錄,表明有的母熊懷孕長達174-240天。熊媽媽每次大約能產(chǎn)下兩個幼崽,有時會有三個,幼崽約2-5月齡可跟隨母熊外出走動。
新生的熊寶寶十分柔弱,體重只有300克左右,全身也沒有毛發(fā),它們會和母親一起生活到成年才會獨立生活。至于性成熟,一般是需要3年,也有需要6年(2372天)的,雌性要比雄性早些。一般壽命大約19-25年,圈養(yǎng)情況下,它們的最長壽命大概有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