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年僅8歲的玄燁即位,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那玄燁年輕的父親—順治皇帝去了哪兒呢?在歷史的長河上,這個謎一直是眾說紛紜!
順治皇帝全名為愛新覺羅.福臨,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登基,年號順治,為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公元1661年,順治皇帝年僅二十四歲,這樣一位青年天子卻在這一年神秘的消失了,在《清實錄》中,記載順治皇帝是在二十四歲時駕崩的,但只有寥寥幾筆—“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已刻崩于養(yǎng)心殿,年二十四”,順治是一位帝王,且在清朝這樣一個有權(quán)威的記錄里,對順治皇帝日常的記錄可以謂是非常細微的,而對他的死卻只有幾筆寥寥的描述,并且沒有寫明原因,反正就是死了,這真的不很合乎情理,要知道,皇帝在不在位,出了什么事,在當時的時代,那可是天大的事兒啊,怎么能記載得如此草率與粗糙,因此,這便成了一大懸案,也是世間眾說紛紜的緣由,很多人都認為順治皇帝并沒有死,而是出家了,在后世的一些著作,如小說或是戲劇家的添油加醋,更變得撲朔迷離!但有人覺得順治皇帝是死了,且死于天花,還有人者,認為順治皇帝是御駕親征,被鄭成功炮轟葬身于江底了,為了不讓天下人知道,所示清實錄里沒有記載詳細的死因。下面,我們慢慢道來這三個傳說的原因!
對于順治皇帝的消失,經(jīng)過后世小說與戲劇的演繹,尋常百姓都覺得甚至認為順治皇帝是出家為僧了,但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順治皇帝年號順治:“順”的意思是順利;“治”意思是治理,寓意就是順利的治理天下,但是他的命運卻不像是這年號所寓意的意思,反倒是“多舛”,幼年即位,朝政由權(quán)欲力極強的多爾滾攝政王把持,他時時刻刻都得為保住性命與皇位而憂,年少的恐慌、壓抑讓他的心態(tài)與心理都受到了扭曲,終于等到多爾滾死了,他開始親政了,他也曾是野心勃勃,然而他所推行的政策卻屢屢受到阻撓,矛盾重重,且結(jié)果也不能如他所愿,致使他疲憊不堪,這是他的朝政不順,再者,他在情場上也不順,他的兩個皇后都不是他所喜歡的,也是他想反抗的,但卻是被迫要娶的,就像看《少年天子》這部主演順治皇帝的電視劇,總覺得里面的少年天子的人生就是一個悲劇,也正如這里面的少年天子所說的,“我自己的事情憑什么要跟別人商量,憑什么”,且在很多有關順治皇帝的清宮戲里,總是有這么一位女子,她叫董鄂妃,且戲里總說順治皇帝是因為她的死而看破了紅塵,遁入空門的。作為一個皇帝,雖然有三宮六院,美女無數(shù),但是順治皇帝卻是罕見一位癡情皇帝,可謂是一個情種!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入宮,從賢妃到皇貴妃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升遷速度之快在中國的后宮歷史是非常少見的,且順治帝還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冊妃典禮,并大赫天下的皇后級別的待遇,這可以看出她深受順治皇帝的寵愛,并且這是不同尋常的寵愛,當她生下皇四子時,順治更是欣喜若狂,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并還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舉行頒布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之后更是大赦天下!順治與她之間不僅僅只是肌膚之親,更加重要的是心靈的相通,她懂順治皇帝,順治也懂她,真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董鄂妃有幸是順治皇帝一生中最鐘愛的女子,但是她卻是紅顏薄命,年僅22歲就與世長辭了!本在朝政不順與抑郁的性格的基礎上,董鄂妃的去世無疑是對順治皇帝的重大的打擊,最后身心疲憊的他選擇了出家為僧,皇位由八歲的玄燁接位,至此,年輕的皇上就這樣消失在世人的眼里了!
順治是大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在他的在位期間,天下還未正式統(tǒng)一,存在著各種反清得明的戰(zhàn)爭,尤其是以鄭成功為首的戰(zhàn)爭,差點奪回大清剛剛打下來的半壁江山,在“江寧之圍”時,順治皇帝是不顧所有大臣的反對,打算御駕親征的,后來“江寧之圍”突然解圍了,才沒有去的。但是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在一本手抄版的《延平王起義實錄》里,記載著鄭成功攻打南京,順治皇帝御駕親征,打到福建廈門這一站時,被鄭成功炮轟致其沉入江底而死的,在廈門也曾有這樣的民謠,“江魚食皇帝肉,暢快無鰾”,江魚本是廈門員當(都帶竹字頭)港的一種魚,體形很小,本身是有鰾的,后來因為吃了皇帝肉,覺得自己居然可以吃到皇帝肉,由此感到特別的暢快,就沒有再長鰾了,結(jié)合當時所派遣的大將不明真相的自殺與后來康熙皇帝誅殺鄭芝龍加之沒有記載順治皇帝的死因的種種原因,順治皇帝是被鄭成功打死的!
天花在古代是一種非??膳碌膫魅拘约膊?,當時的人們可謂是談天花而色變,在當時翰林學士王熙的一本《自傳年譜》里,有提到順治皇帝出現(xiàn)痘癥,但是比較權(quán)威的《清世祖實錄》里,沒有這樣的記載,也沒有說明死因,只簡單記載順治駕崩的日期。
看完這三種就法,我們都想知道知順治皇帝的消失是屬于哪一種,后面的兩種說法都比較可悲,是真的駕崩了,或許我們都希望他真的是出家為僧了,然而歷史卻未能是這樣,未能像文學作品一樣,由我們?nèi)我鈺鴮?,順治皇帝是染天花而死的。董鄂妃的去世讓順治皇帝萬念俱灰,一心虔誠信奉佛教的他,在葬禮的七七四九天之后,來到了萬善殿,這是專門為董鄂妃的葬禮作道場的地方,削發(fā)為僧了,真的當起了和尚。但皇帝不是普通人,想當和尚就能當和尚,后來在滿朝文武大臣與皇太后的反對下,通過玉林通秀大師的相逼(若執(zhí)意出家,便要燒死為順治皇帝剃度的和尚)和勸導之下,他最終只當了八天的和尚便還俗了,公元1660年十月十七日上朝,出家的風波就此告一段落了。公元1660年與1661年的冬春時節(jié),順治皇帝沒有像以往一樣選擇去南苑避痘,一直在操辦董鄂妃的后事,還有一直忙著當和尚,作為關外的滿人,對天花病毒的抵抗能力就比較差,又憂傷過度,免疫力更差了,再加之沒有去避痘,年少英俊的福臨,染上了可怕的天花病毒,在《清世祖實錄》里,雖然沒有記載他是患何病,但是卻有記載他的病情,初二的上午,他參加了吳良輔的剃度儀式,下午回宮就感覺到不舒服了,初五病情就急劇的加重,初七午夜就駕崩了,這樣的病情很符合天花的發(fā)作過程也很相像,再加之當時的其他相關文書的記載,如翰林學士王熙的《自傳年譜》,說是入朝見圣上時,皇帝出現(xiàn)痘狀,再如張宸的相關筆記,正月初七,大赫天下,不許民間炒豆,不許點燈,不許倒垃圾,像這些禁忌,其實是在對上蒼的一種祈禱,只有當皇帝出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的,這些做法是在為皇帝祈福,希望可以度過此難關,然而最終卻都無法留住這位少年天子!但是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清世祖實錄》沒有直接寫明原因呢,寫明了,不就沒有了那么多傳說,要知道,天花在當時真的是一種特別恐怕的疾病,《清世祖實錄》沒有載明此病,應該是怕會引起整個國家恐慌,因此而忌諱沒有寫的!
對于在福建廈門被鄭成功炮轟而死,這一點的本身站腳不穩(wěn),且沒有其他相關文獻記載,就單憑一部《延平王起義實錄》,而且還是手抄版本的,如若是真的被炮轟葬身于江底,那么皇位得空懸半年,這個不可能發(fā)生,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
順治皇帝的下落迷霧重重,一層一層的撥開,或許結(jié)果是那么令人可悲,但這卻是歷史,容不得我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