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汗位怎么得來的?是通過合法的程序還是非正常手段?皇太極為何要改“金”為“清”?這里面究竟蘊藏著什么樣的玄機?元朝的傳國玉璽又怎么會落到他的手里?壯年的皇太極,無病無疾,卻好端端地突然死去。他的死,是為情所傷操勞過度所致,還是被人謀殺?
任何一個新朝代的誕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后金在白山黑水間崛起的時候,腐敗的明朝已經(jīng)難以維持統(tǒng)治,新興的起義軍又沒有能夠把握住歷史的機遇。在 新舊交替的關(guān)頭,只有善于把握機會的能者才會成為歷史的寵兒。就在這樣的當(dāng)口,清朝誕生了,并以錚錚鐵蹄迅速改變了天下格局,一舉扭轉(zhuǎn)自己只屬于明朝從屬 地位的局勢,并最終將天下牢牢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清太宗皇太極,正是這樣一個繼往開來的英雄。他在位十七年,繼承努爾哈赤的遺志,用不到十年的時間,統(tǒng)一了整個東北,完全取代了明朝在這一地區(qū)的統(tǒng)治。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為建立天下一統(tǒng)的大清帝國打下良好基礎(chǔ)。
只是,這位馳騁疆場的英雄,他的汗位是通過什么途徑得來的?是合法的程序還是非正常手段?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死是他設(shè)置的一個驚天陰謀嗎?
皇太極為何要改“金”為“清”?這里面究竟蘊藏著什么樣的玄機?元朝的傳國玉璽又怎么會落到他的手里?
壯年的皇太極,無病無疾,怎么好端端地突然死去?他的死,是為情所傷操勞過度所致,還是被人謀殺?
1626年九月的一天,后金的三大貝勒以及朝中其他的文武大臣聚集于大正殿前,進行了皇太極登基的盛大典禮。
而關(guān)于皇太極的汗位,長期以來,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他們都認為努爾哈赤生前就已立他的第十三個兒子多爾袞 為繼承人,而皇太極用陰險狡詐的手段從其幼弟手中奪取了汗位。更為殘忍的是,為去除篡位障礙,他還逼迫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為父親努爾哈赤殉葬。
而皇太極則自稱有父皇的“遺詔”,要大妃阿巴亥陪葬也是父皇的旨意。
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長眠于地下的當(dāng)事人才知道??梢钥隙ǖ氖?,當(dāng)努爾哈赤的靈柩被運回沈陽后,一場爭奪汗位的斗爭便也就此在眾貝勒之間正式展開。
從當(dāng)時的情況來看,大貝勒代善自那次風(fēng)流案后,已失去了爭奪汗位的資格。所以,汗位之爭實際上是在皇太極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之間展開。
在阿巴亥這邊,她知道現(xiàn)在雖然沒有了努爾哈赤的直接保護,但她的三個兒子各掌一旗,多爾袞又立過戰(zhàn)功,只要自己把握好局面,控制住形勢,自己的兒子很可能繼承汗位,其中最有可能繼承的便是多爾袞。
而皇太極卻不按常理出牌,他經(jīng)過仔細籌劃,買通了代善、阿敏以及莽古爾泰三個兄弟,然后在努爾哈赤去世后的第二天,皇太極、代善跟莽古爾泰三人共同來到后宮,由莽古爾泰向阿巴亥宣讀努爾哈赤的“遺詔”。
“遺詔”里稱:阿巴亥心懷妒忌,如果留之,則國必生亂,待自己去世后,必令其陪葬。
阿巴亥萬萬未料到皇太極居然能走出這樣一步棋。她當(dāng)然不想就此屈服喪命,便抗辯說先皇在世之日對自己喜愛有加,從未對自己有過什么異想,而且臨終的所有遺言自己都聽得很清楚,并沒有讓自己陪葬一說,同時她直斥這是皇太極編造而成。
皇太極不為所動,只是心平氣和地表示這確實是先皇的遺言。阿巴亥怒斥皇太極,說這完全是他的陰謀,為了自己爭奪汗位,不惜如此陷害他人?;侍珮O則以強硬的語氣聲稱這是遺命,必須執(zhí)行。
阿巴亥自知已無生路,便要幾個貝勒發(fā)誓,在她死后一定要好好照料自己的兒子。幾個貝勒發(fā)完誓后,阿巴亥自縊而亡。阿巴亥一死,其子再無力爭奪汗位,皇太極順利地登上了大汗之位。
其實,努爾哈赤在生前就預(yù)料到,他的幾個兒子必定會為汗位的繼承問題而斗得血雨腥風(fēng)。所以,在生前,他就為消除他們兄弟間的隔膜作了幾次努力。一次,在 努爾哈赤與他的一個重臣商量繼承人的問題時,努爾哈赤問到他的眾多皇子中到底誰才有能力接替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yè)。這位大臣肯定了努爾哈赤的所有皇子皆是 英雄,個個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皇八子更是英雄出少年。努爾哈赤當(dāng)然明白這位大臣的建議,默不作聲了。
只是,當(dāng)大貝勒代善知道了父汗 和大臣的這番對話后,心里更加擔(dān)心自己的性命。因為皇太極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諸子中的幾個來共同圖謀皇位,而且在他們的計劃中,除掉自己也是必然的一步。于是,他 裝出很懦弱的樣子向努爾哈赤哭訴。努爾哈赤很是奇怪,連忙詢問代善為何哭得如此傷心。代善說出了那位大臣的話,這令努爾哈赤非常震驚。于是,他召集了皇太 極和其他幾個皇子,嚴厲地詢問了這件事。幾個皇子都矢口否認。努爾哈赤又將那位重臣叫來并治以重罪,沒收了他的家產(chǎn),將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當(dāng)他回頭看看眾位皇 子之時,心中仍然很是擔(dān)憂,命他們在祖宗和自己的面前宣誓:“今天向薩滿真神起誓,如果我后世子孫中有敢行不善之事者,必自取滅亡,以阻止他們大開殺 戒?!迸瑺柟嗾强匆娏怂麄冃值荛g的仇恨,才不得不行此下策來保證國家的安定團結(jié)。當(dāng)然,也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
雖然后來皇太極的 繼位是在不見刀光劍影、不擇手段的權(quán)力爭斗中結(jié)束的,隨之而來的則是相對和平友好的氛圍。這畢竟與那些充滿了血腥和暴力的最高權(quán)力之爭還是有著一定的差 別。而且,不管皇太極這汗位是如何得來的,他對曾是自己對手的弟弟多爾袞大力培養(yǎng)提拔,并使之成為了他征伐之路上最為得力的助手。如果單從治理國家的結(jié)果 來看,也許努爾哈赤也該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