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王鯨,又稱帝王蜥蜴、械齒鯨,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被認為是現(xiàn)代鯨的祖先,約生活于晚始新世4500萬-3600萬年前,現(xiàn)已滅絕。目前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它的天敵可能是鯊魚類的鼠白鯊。龍王鯨為肉食性動物,體長(length)約為18~21米。
械齒鯨是人們已知的原始鯨類之一,它是由陸地動物進化而來的,隨后它又進一步進化為兩種現(xiàn)代的鯨類。雖然屬于鯨魚的一種,但是械齒鯨的外貌特征卻和巨大的海蛇相似,當它首次被發(fā)現(xiàn)時,古生物學家還曾經(jīng)把它當成是爬行動物。
擁有最強咬合力的哺乳動物或為史前鯨魚。龍王鯨生活在4000萬年前~3400萬年前,并以捕食其他鯨魚為食。事實上,正是通過分析另一種史前鯨魚——矛齒鯨傷痕累累的顱骨,科學家才得以評估龍王鯨的咬合力。研究人員基于矛齒鯨頭骨的損傷程度,計算出這種水生捕食者可以摧毀一個超過1600公斤重的頭顱。
龍王鯨最顯眼的特征是身體非常細長,龍王鯨身長為雌性約15米長 雄性約18米長,而且擁有比現(xiàn)代鯨魚更為修長的身體。龍王鯨還有退化的短小后肢。龍王鯨首次被發(fā)現(xiàn)時,還被誤認為是某種海蛇(所以它才會有個意指「蜥蜴王」的英文名字)。
龍王鯨尾部的骨骼顯示龍王鯨很可能擁有小型的尾鰭,不過可能只對垂直移動有幫助。大部分的復原圖顯示龍王鯨擁有一個小的,推測類似須鯨的背鰭,而其它的復原圖則顯示龍王鯨只有一個背部隆起。
龍王鯨的身體結構中最著名的可能是0.6公尺長的后肢,毫無疑問的它無法幫助移動。這個退化的后肢可能只是用來固定兩只位置相異的龍王鯨。后肢類似蛇類用來引導交配的退化后肢,所以龍王鯨可能也是如此。
龍王鯨有細長的脊椎骨,龍王鯨的脊椎骨是中空的,似乎也是充滿液體。龍王鯨被描繪成最細長的鯨魚。在與其他海洋哺乳類相比之下,龍王鯨被認為有不尋常的運動方式。龍王鯨擁有大小相同的胸部、腰部、薦部與尾部脊椎骨這暗示了龍王鯨基本上只能在海洋表面進行水平面的移動,而其他的海洋哺乳類大部分都可以進行立體的活動。從瘦弱的軸向肌肉組織與粗的肢骨來判斷,龍王鯨被認為無法長時間持續(xù)的游泳與潛水。龍王鯨也被認為沒有任何能力在陸地上移動。
龍王鯨的頭部沒有類似現(xiàn)代齒鯨的額?。╩elon),腦部也是比較小的。龍王鯨被認為沒有現(xiàn)代鯨魚的社會能力,上述特征可能導致這個結果。龍王鯨曾經(jīng)被認為擁有一些柔軟的殼,不過似乎是將海龜殼誤認的結果。有一些神秘動物學家相信龍王鯨或比較進化的同類仍然存活著,它們就是被人目擊到的大海蛇,然而龍王鯨的化石顯示它們在3700萬年前就已經(jīng)滅絕,沒有任何證據(jù)支持這項說法。
在埃及的沙漠,有個鯨類骨骸自沙中蝕出的奇怪地方?!个L之谷」是個淺灘的化石遺跡,在三千六百萬年前,鯨類常游近這里岸邊。械齒鯨就是此地所發(fā)現(xiàn)的兩種鯨類之一。晚始新世溫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現(xiàn)代的熱帶海洋,那里是巨大的早期鯨魚械齒鯨的家。
械齒鯨是一種巨型鯨魚。它們那巨大的尺寸意味著它們需要大量的食物維持肌體,人們猜想大多數(shù)械齒鯨終日悠游在淺海,尋找潛在的獵物。
械齒鯨屬于食肉類動物,它短而鋒利的牙齒是用來捕獲鯊魚和其它獵物的。與目前僅存的鯨魚不同,械齒鯨沒有呼吸孔,所以這種古代的龐大海洋生物不得不把頭探出水面才能呼吸。械齒鯨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它從它的陸地祖先那里承傳了一雙小腳。械齒鯨不是一種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魚、鯊魚、烏賊、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械齒鯨可以用它敏銳的視力和聽力尋找和抓住獵物。像現(xiàn)代的鯨魚一樣,械齒鯨是呼吸空氣的,它不能長時間的待在水下。械齒鯨的鼻孔不是生在頭頂?shù)?,所以當它上浮的時候必須把鼻子的頂部抬離水面。龍王鯨是類似鰻魚般的方式來活動。甚至更古怪的是,龍王鯨在一些情況下可能也會以水平的似鰻魚般的方式來移動,對于海洋哺乳類還有不清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