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特盧 1-26,亦稱維斯特盧 1 BKS A 或維斯特盧 1 BKS AS,簡稱 W26 或 W1-26,標準縮寫為 Wd 1-26,是一顆位于超星團維斯特盧1內(nèi)的紅超巨星或紅特超巨星。這顆恒星是其中一個已知體積最大恒星之一,其半徑約為太陽半徑的 1530 ~ 1580倍,而部份測量更得出其半徑為太陽半徑的2550倍。這顆恒星是于1961 年被天文學家本特·維斯特蘭發(fā)現(xiàn)的。
維斯特盧 1-26 被分類為一個明亮的超巨星,位于赫羅圖的右上角。其有效溫度為 3600 ~ 3700K,因此是一個溫度非常低的超巨星,且大部份能量都是以紅外光譜的形式釋出。其質(zhì)量亦以很快的速率流失,因此部份天文學家認為這顆恒星會進一步演變成一個沃爾夫–拉葉星。
與其他超巨星不同,盡管維斯特盧 1-26 的類別經(jīng)常轉(zhuǎn)變,但其亮度卻幾乎保持不變。這個現(xiàn)象的成因至今仍然成謎。其中一種可能性是,星際消光只讓某特定波長的光譜通過,并阻擋了恒星的惰性亮度。如果其亮度仍然保持不變,這顆恒星將會是人類發(fā)現(xiàn)的第一顆強烈的電波源變星。
于 2013 年 10 月,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超大巡天望遠鏡發(fā)現(xiàn)維斯特盧 1-26 被一層離子化氫氣所包圍。這層氫氣是人類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包圍紅分超巨星的“離子化星云”。這個星云延伸至距離維斯特盧 1-26 1.3pc的空間,并含有大量溫度為 800 K 的物質(zhì)。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離子化星云與 Sanduleak -69° 202a超新星爆炸成為SN 1987A前的星云非常相似。
自從其發(fā)現(xiàn),維斯特盧 1-26 已因其作為一個強烈的電波源而聞名。因為地球與超星團維斯特盧 1 之間存在高星際消光,所以天文學家們至今仍沒法精確理解其物理特性。其強烈的射電輻射導致天文學家們測量其體積時存在差異。盡管如此,天文學家們已一致認定其半徑約為太陽半徑的 1530 ~ 1580 倍。但是,小部份天文學家卻認為其半徑達到太陽半徑的 2550 倍。
維斯特盧 1-26 的半徑為太陽半徑的 1530 ~ 1580 倍,如果將維斯特盧1-26置于太陽系的中心,其半徑將超過木星的半長軸(半徑約為 5.204267 AU,約等于 7.785472 × 10^8 km),并且迫近土星軌道(半徑約為 9.5820172 AU,約等于 1.43344937 × 10^9 km)。光繞這顆恒星一周需時 6.33 小時,而光繞太陽一周僅需時 14.5 秒。
星座:天壇座
分類:M2-M 6la
U-B 色指數(shù):-7.445
B-V 色指數(shù): 5.000
距離:3550pc
半徑:1530 ~ 1580 倍太陽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