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思
曾經(jīng)①滄海難為②水,除卻③巫山不是云。取次④花叢⑤懶回顧,半緣⑥修道⑦半緣君⑧。
①曾經(jīng):曾經(jīng)到臨。經(jīng):經(jīng)臨,經(jīng)過。
②難為:這里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
③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jīng)接觸過的一段戀情。
④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里是“匆匆經(jīng)過”“倉促經(jīng)過”或“漫不經(jīng)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yīng)解釋為“按次序走過”。例:宋陸游《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痹焱ビ瘛肚嘈幼印に蛣e》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⑤花叢: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叢,乃借喻美貌女子眾多的地方,也暗指青樓妓館。
⑥半緣:此處指“一半是因為……”。
⑦修道:此處指修煉道家之術(shù)。此處闡明的是修道之人講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經(jīng)心儀的戀人。
經(jīng)歷過滄海之水的洶涌澎湃,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就不會再為一些細(xì)小涓流所吸引;領(lǐng)略過如夢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別處的云就根本不能稱其為云!“我”在美女如云的花叢中信步穿行,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養(yǎng)德,遵循自己處世的原則,一半則是因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韻譯
親閱滄海,再沒有見過真正的波浪,
履歷巫山,世上哪還有入眼的云彩?
輕輕揮去一路上迷離的風(fēng)景,
我的心只和你的音容緊緊相依。
見多了舞榭樓臺,燈紅酒綠,
看慣了鶯歌燕舞,花徑逶迤。
就算把俗世的春色盡收眼底,
也比不上夢里看一眼你盈盈的笑意。
為什么我會這樣潛心修道,
只為修得下輩子和你再做夫妻。
本詩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貶官江陵府士曹參軍時。
一說作者因懷念年少時的戀人崔鶯鶯而作此詩。
所謂崔鶯鶯者,即詩人所寫《鶯鶯傳》中的崔鶯鶯,實為寒族女子崔雙文。元稹與崔鶯鶯戀愛始于貞元十六年(800), 止于貞元十九年(803),而為鶯鶯所寫艷情詩也多作于此其間。最后元稹為了飛黃騰達(dá)、攀權(quán)附貴,娶了豪門望族的韋叢,而拋棄了昔日的戀人。由此足見:元稹對雙文的感情并不像他在此詩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誠。原因何在?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寫道:“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fù)見為人?”可見,元稹的兩重性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演。他棄雙文另娶固是大謬不然,但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也應(yīng)該負(fù)很大部分的罪責(zé)。
另一說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顯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龍門公。龍門之后,世率相繼為顯官)下嫁給24歲僅為秘書省校書郎的詩人元稹?;楹笏麄?nèi)缒z似漆,過著溫馨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長,造化弄人,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年僅27歲溫柔賢惠的妻子韋叢被病魔奪去了生命。此時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jiān)察御史,愛妻的去世無疑對他是一個沉重打擊,他悲痛萬分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愛妻病逝一年之后。
首二句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詠嘆愛情的千古名句。表面意思為:“經(jīng)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別處的水就再難以吸引他。經(jīng)歷過巫山的云雨纏綿,別處的景致就不稱之為云雨了?!贝嗽娗岸浣曰玫涔?,隱喻他們愛情之深廣篤厚。
首句巧借《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句。(朱熹《孟子集注》解釋說:“所見既大,則其小者不足觀也?!保┑窃湟浴坝^于海”喻“游于圣人之門”,喻意顯明,是明喻;而詩人卻巧妙地運用暗喻的手法,用滄海的深闊無邊隱喻他們情深似海。
次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以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美若嬌姬”、“瑰姿瑋態(tài)”、“性合適,宜侍旁,順序卑,調(diào)心腸”的“巫山神女隱喻愛妻花容月貌、溫柔嫻雅無與倫比,以此表現(xiàn)愛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無法取代的地位。據(jù)宋玉《高唐賦》說,其云為神女所化,“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毕嘈沃?,別處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首二句表面上是說看過“滄海水”、 “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經(jīng)很難再詩人的眼底了,實際上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讓詩人動心的女子了。詩人借“滄海水”、 “巫山云”這世間絕美的景象,表達(dá)了自己對愛妻堅貞不渝的感情,表現(xiàn)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霸?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意境深遠(yuǎn)、意蘊頗豐,情感熾烈卻又含蓄蘊藉,成為人們喜歡借用的一副聯(lián)語,后來不僅用來表達(dá)愛情深厚堅貞永固,還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閱歷豐富而眼界極高。這首詩也從客觀上進(jìn)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滄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認(rèn)識。
第三句中,詩人以花喻人,表明自己縱然行走于五彩斑斕的“花叢”間,也懶得回望一眼美麗的“花朵”。進(jìn)一步申足前意,表明詩人愛情的專一。“懶回顧”進(jìn)一步表明詩人對愛妻的癡情以及對其他女子毫無半點眷戀之思的情緒。元稹的《夢游春七十韻》云:“覺來八九年,不向花回顧”,說明詩人確曾信守過前約。他的好友白居易在《和夢游春詩一百韻》中稱贊他:“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亦可與此參證。
末句承上,道出詩人“懶回顧”的原因:一半是因為詩人已看破紅塵,有修道之意;另一半是因為詩人心里只有愛妻一人。這里為什么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jīng)》”(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于品德學(xué)問的修養(yǎng)。然而,不論尊佛奉道或是修身治學(xué),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近乎遁辭?!鞍刖壭薜馈焙汀鞍刖壘彼磉_(dá)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談到這首詩云:“或以為風(fēng)情詩,或以為悼亡也。夫風(fēng)情固傷雅道,悼亡而曰‘半緣君’,亦可見其性情之薄矣。”秦氏忽視了道教對詩人的影響,只看到了“半緣君”,得出“性情之薄”的結(jié)論是值得商榷的。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緬懷悼亡之情,“滄?!薄ⅰ拔咨健?,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后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zhuǎn)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diào)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chuàng)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jīng)滄?!倍溆绕錇槿朔Q誦。
《云溪友議》:元稹初娶京兆韋氏,字蕙叢,官未達(dá)而苦貧……韋蕙從逝,不勝其悲,為詩悼之曰:“謝家最小偏憐女……”又云:“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p>
《唐賢小三昧集》:個中人語。
《王闿運手批唐詩選》:所謂盜亦有道(末句下)。
陳寅?。骸拔⒅匝跃炷铍p文之意形之于詩者,如‘取決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是其自夸守禮多情之語,亦不可信也?!保ā对自姽{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