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30年,秦滅韓,他散盡家財,招募刺客謀刺秦始皇,開啟復仇之路。
前218年,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陽)伏擊秦始皇車駕,誤中副車,逃亡下邳(今江蘇睢寧),隱姓埋名。
前216年,于下邳圯橋遇黃石公,得授《太公兵法》,智謀日臻成熟。
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他聚百余人響應,后投奔劉邦,助其西進關中。
前207年,獻計輕取峣關,助劉邦先入咸陽;鴻門宴前疏通項伯,助劉邦脫險,奠定劉邦信任基礎。
前206年,項羽分封諸侯,歸韓佐韓王成;韓王成被殺后,復歸劉邦。
前205年,彭城慘敗后,于下邑提出“捐關東以聯(lián)韓信、彭越”之策,扭轉(zhuǎn)楚漢戰(zhàn)局,史稱“下邑之謀”。
前203年,鴻溝議和前,力勸劉邦背約追擊項羽,促成垓下決戰(zhàn)。
前202年,助劉邦定都關中,勸阻復立六國后裔,確立郡國并行制雛形;劉邦稱帝后,拒封三萬戶,受封留侯。
前197年,劉邦欲廢太子劉盈,獻計迎商山四皓,穩(wěn)固太子之位。
前186年,辭官隱居,同年卒,謚號“文成”,后世尊為“謀圣”。
公元731年(唐開元十九年),唐玄宗設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祭。
公元760年(唐上元元年),姜太公被尊為武成王,以歷代良將十人配享,其中就有“漢太子少傅張良”。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仍以張良配享武成王廟。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良亦位列其中。
公元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張良。
清朝康熙年間,遵循明朝舊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有張良。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陳平:智足決疑,量足包荒,才足折沖御侮,德足輔世長民,皇帝從籌,百僚允若,炎漢萬民之鴻庥;辟谷仙游,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勛之首冠也。
司馬遷: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筴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諸葛亮: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
周恩來:項羽打了一百個勝仗,頂不住張良一個主意,優(yōu)勢變劣勢,只好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