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27是美國波音公司研制的三發(fā)中短程民用客機,是波音公司繼波音707后的第二種噴氣式客機。在機身尾部裝備3臺噴氣式發(fā)動機(類似英國三叉戟客機的設計)。波音727主要用于中短程內陸航線。
上世紀60年代,波音727在全球航空市場風險與機遇的博弈中誕生。
在波音707于1957年底首飛之前,世界上只有一些大型機場能滿足這種大型飛機運行需求,而此時,波音還需要發(fā)展一種能在較小機場運行的民用噴氣式飛機。多家美國飛機制造商都做好了在這個市場中一展身手的準備。同時,波音公司還面臨著來自數(shù)家海外競爭對手的挑戰(zhàn)。
給波音帶來更大挑戰(zhàn)的是來自客戶的無數(shù)互相沖突的要求。有些客戶希望安裝4臺發(fā)動機,也有客戶希望安裝2臺發(fā)動機,更有客戶滿足于渦槳飛機的性能而對噴氣式飛機“不感冒”。當時的嚴峻現(xiàn)實是,民用噴氣式飛機業(yè)務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而波音仍在努力收回707項目啟動和制造成本。因此,啟動另一種新型民用飛機的決策則意味著極大的財政風險,這也正是波音需要努力規(guī)避的風險。
然而,這款新型波音噴氣式飛機,也就是波音727,后來其成為一場大勝的賭博。它最終成為了第一種銷量超過1000架的民用噴氣式飛機,以及歷史上暢銷的民用噴氣式飛機之一。擁有易于識別的后掠式T形尾翼和尾吊式三發(fā)布局,外形時髦的波音727采用了很多新技術,并于50年前的2月成功首飛。
波音727誕生在一個新型飛機項目曾面臨最困難的環(huán)境中。幸運的是,被賦予領導727項目職責的關鍵人物是總設計師約翰·斯坦納。作為一位出色而專注的人物,斯坦納隊對挑戰(zhàn)有著充分的認識。當時,他說:“波音727項目必須被列為一個高風險項目,因為其目標可以說是難以實現(xiàn)的?!?/p>
斯坦納首先著手于一個簡單的目標:“研制出一種可以將噴氣式航空服務帶到較小城市的飛機。我們想給更多的人們帶來航空旅行的機會,而不僅僅是那些認為自己可以負擔起機票的人們?!?/p>
為了設計這種快速、安靜、可靠的,能夠在較小的機場上運行的噴氣式飛機,來自技術部門的團隊發(fā)明了一種全新的機翼設計,即率先采用了創(chuàng)新的三縫襟翼和誘導前緣升力設備。外形整潔的后掠式機翼可以讓飛機高速飛行,超越其競爭機型。其他技術創(chuàng)新包括民用飛機上首先采用的輔助動力裝置。這些特征使得波音727能夠在1500米以內的跑道上起降。另外,波音727在飛機試飛取證階段進行了一次世界巡展。這次巡展非常好地幫助了波音727樹立了區(qū)別于其競爭機型的形象,因而開始大量獲得訂單。
1960年12月5日,經過近5年的緊張研究工作、考慮了150多種設計方案后,波音終于宣布啟動三發(fā)的波音727飛機項目。作為啟動用戶,美國聯(lián)合航空和東方航空分別首批訂購了40架飛機。
經過一年的測試后,727投入使用,其表現(xiàn)甚至超過了廣告宣傳。727的實際性能要比波音最初的預計高10%。
波音727的早期成功被波音總裁威廉·艾倫風趣地記錄了下來:“我一生中有幾個夢想……其中之一是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客戶打電話給我,不是咒我,而是告訴我說,他對一種出色的飛機深感滿意,甚至比他要求的還要好。這就發(fā)生在了波音727身上。我們在這個飛機項目上做得非常好。”
波音公司1956年2月開始進行方案論證,經過3年的方案論證后,1959年6月正式開始設計工作。波音公司認為裝備三發(fā)動機是最理想的方案。1960年8月,波音公司在獲得美國東方航空公司(Eastern Air Lines)40架訂單以及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20架承諾訂單后,啟動727-100型的生產,1961年6月開始制造原型機,1963年9月第一架波音727-100開始試飛,1963年12月獲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64年2月首架波音727交付使用。1971年波音727的銷量超過了波音707。1974年,第一千架波音727交付,成為歷史上第一種銷量突破1,000架的噴氣式民用客機(而最初設想的銷售指標只是250架)。
波音727裝備低涵道比渦輪風扇噴氣式發(fā)動機,降低了油耗,提高了中短程航線運營的經濟性?;緷M足了中短程航線的客貨運輸?shù)男枨蟆?/p>
20世紀70年代中期,波音因727-200 Advanced型的成功,于1974年推出727-300型。這款飛機的機身預計再加長至可容納全機220名乘客;重新設計主起落架,由以往的每邊兩輪式的主起落架改為每邊四輪式;使用馬力更大的JT8D-200型引擎;加大主翼面積、簡化的雙縫式襟翼等。
可是,波音727有著先天的缺點,限制了它未來的發(fā)展。這包括它使用后掛式引擎的設計,使它不能使用體積較大的高涵道比渦輪風扇發(fā)動機。另外,三人式的駕駛艙(正、副機長及飛航工程師)也在七十年代被雙人式駕駛艙取代,若727-300型改為兩人操作設計,便會與727-100/200型無法互通。而且,當年各地的機場都投入資金改善設施與延長跑道,加上推力越來越大的新式引擎不斷出現(xiàn),令當初727可以在短跑道起降的優(yōu)點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尤其是在當年經歷過能源危機,令三引擎、運作成本日高的727到了需要取代的時候。
20世紀70年代末期,波音宣布研發(fā)7X7的計劃(即后來的767),目的除了跟空中客車的A300競爭,亦需要取代上一代的噴射客機波音707。同一時期,市場上存在著很多介乎737及7X7之間運量的航線。雖然這些航線可以以727飛航,但由于727的運作成本亦日漸增加,加上更可靠的發(fā)動機不斷誕生,令波音決定淘汰三引擎的727。于是727-300的計劃于1976年被改為7N7,亦即是日后的757。
最后一架727客機于1983年出廠,生產編號23052/1817,并于6月4日交付給全美航空。最后15架727都是貨機版本,而且都是唯一一出廠就是全貨機的727。而最后一架波音727于1984年出廠,生產編號22938/1832,并交付予聯(lián)邦快遞,機身編號N217FE。一度“風險巨大”的波音727成為了歷史上暢銷的民用噴氣機之一。
1991年1月13日,在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服役的第一架波音727退役,涂裝改成最初的樣式送到西雅圖飛行博物館供人參觀。飛機的名字是“西雅圖精神”號。
波音727的機體前半部沿用波音707的機體設計,部分機身組件與707相同,使波音707及727在零部件方面具有共通性,降低開發(fā)成本。采用三人制駕駛艙(正、副駕駛員及一名隨機工程師),擁有比當時其它同級飛機更寬的機艙空間,客艙采用單走道,每排安排6個座位,座椅采用3 3布局。在機尾下半部設有一條下放式登機梯,飛機在上落旅客時可以不用外接登機橋(梯)。
波音727最初裝備3臺普拉特·惠特尼公司JT8D-1型發(fā)動機,呈“品”字型裝在機身尾部。其中兩臺懸掛在機身尾部兩側,中間一臺位于機尾,其進氣道彎曲延伸至垂直尾翼根部。飛機設有輔助動力單元(apu),飛機臨時在停機坪內可以不用外接機場地勤的發(fā)電機啟動發(fā)動機,亦可為飛機提供所需電源、液壓及空調動力。波音727 在沒有地面輔助設備以及過去從未起降過噴氣式客機的機場起降。
波音727機翼的設計根據(jù)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等幾家用戶的要求,對各種增升措施進行了特別的研究,機翼采用三縫式后緣襟翼,內側前緣克魯格襟翼,外側前緣縫翼,展弦比7.07。由于727比707有更高的起降頻率,因此設計時需要同時兼顧高空巡航時的高速及低空起降時的升力需求。727的主翼后掠32度,機翼面積157.9平方米,飛機在高空可以以0.9倍音速的速度飛行。具增加升力效能的三縫式襟翼及風阻片,使翼面面積可增加25%,達到低速進場及短場起降的要求,這種設計后來應用于波音747。由于三臺發(fā)動機裝在機身尾部所以采用「T」字型尾翼。另外,727引進了全液壓操控面,使飛機更容易操縱。
翼展
32.92米
機長
46.69米
機高
10.36米
客艙長度
28.24米
客艙容積(寬×高)
3.55米×2.11米
地板面積
91.05平方米
前貨艙容積
20.1立方米
后貨艙容積
23.1立方米
最大巡航速度
953公里/小時
經濟巡航速度
917公里/小時
起飛距離(至10.7米高)
2938米
起飛滑跑距離
2301米
著陸距離(自15米高)
1430米
著陸滑跑距離
835米
最大載重航程
2970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
46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