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站的設計方案主要結(jié)構(gòu)是“方盒子+鐘樓+火炬”,方盒子是指下面的主樓,鐘樓是為了方便大家看時間準時乘車,火炬則是為了體現(xiàn)長沙元素。長沙站為前后錯層、地道進站的田字形平面;帶有民族風格的鐘樓火炬,象征著長沙是毛主席點燃革命烈火的地方。車站的火炬燃燒方案是由萬里部長拍板:沒有風,火炬火焰沖天燃燒,體現(xiàn)“風平浪靜,國泰民安”。
據(jù)1983年3月《古城長沙》顯示,長沙站車站大樓高23米,寬151米,建筑面積為19000多平方米,車站廣場總面積為37000平方米。
據(jù)2000年出版的《湖南五十年大事記述》顯示,長沙站站房主樓高63.1米,寬150米,總面積為42064平方米,一次可同時容納旅客6000人候車。
2015年改造后的長沙站總面積達6.8萬平方米。
據(jù)1983年3月《古城長沙》顯示,長沙站大廳兩側(cè)分設快、慢車候車室,各候車室均有供旅客盥洗、飲水、取暖等設施。廣場南邊為售票大廳,北邊為郵電大樓,行包房設在大樓南側(cè)。
據(jù)2000年出版的《湖南五十年大事記述》顯示,長沙站由站場、站房、廣場3大部分組成。設有3個普通候車室和母嬰、軍人、軟席、雅座候車室。
車站采用客運工業(yè)電視、電子計算系統(tǒng),有電子自動顯示列車始發(fā)、到達和直通到開時刻、自動廣播系統(tǒng)等技術,對各車間實行現(xiàn)代化的微機管理。售票房、行包房實行微機到達查詢,微機制票,微機結(jié)帳。站房頂部的鐘樓位居中央,火炬模型聳立在鐘樓上。
1975年長沙新建火車站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有比較特殊的政治意義,上級部門要求長沙站的造型能表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主題思想。萬里部長建議設計要體現(xiàn)毛主席早期革命紀念地的概念,還要體現(xiàn)交通建筑的特點,而且提出必須要有個鐘樓。
車站的火炬這一元素就有了比較特殊的政治意義:湖南是毛主席的家鄉(xiāng),長沙又是毛主席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城市,火炬代表“星星之火”的源頭,體現(xiàn)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
機場巴士
從長沙站出發(fā),沿五一大道走5分鐘左右可到達火車站對面的民航大酒店,在民航大酒店乘坐機場巴士前往黃花機場。
城際鐵路
長株潭城際鐵路設有城鐵長沙站與長沙站形成姊妹站,通過站臺下的兩條地下通道,城際鐵路和普速列車之間可方便換乘。通道只針對換乘旅客,從長株潭城鐵換乘普速列車,持有普速列車車票才能進入;從普速列車換乘長株潭城鐵,持有長株潭城鐵車票才能經(jīng)通道進站上車。
公交線路
長沙公交1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碧沙湖
05:30--24:00
長沙公交7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汽車南站
05:00--24:00
長沙公交9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沿河路公交首末站
05:30--24:00
長沙公交12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汽車西站
全天24小時運營
長沙公交169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韶光社區(qū)
夏:06:20-21:00
冬:06:30-20:30
原168區(qū)間線
長沙公交101路
長沙火車站
德匯路口—碧沙湖
06:00--22:00
長沙X103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上海大眾(榔梨)
夏:06:00-21:00
冬:06:10-20:30
長沙公交104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九峰公園公交首末站
06:00--21:30
長沙公交105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大托城外城
06:30--21:00
長沙公交107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汽車南站
05:55--22:00
長沙公交108路
長沙火車站
長沙火車站—勞動廣場
06:00--21:00
軌道交通
長沙站有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途徑,2號線已開通運行,3號線在建設中。
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途徑長沙站,分別通向光達、梅溪湖西2個方向。從梅溪湖西到光達方向和從光達到梅溪湖西方向的首車發(fā)車時間均為6:00,末車發(fā)車時間均為23:00。
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長沙站(地鐵站)位于車站路與五一路交叉口,靠近火車站廣場。據(jù)2018年4月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聲明,3號線一期工程通車時間將根據(jù)工程進度確定。
長途汽車
距長沙站近的汽車站為長沙長株潭汽車站,位于火車站對面。
1911年,帝國主義列強打著“開發(fā)中國”的幌子,脅迫清政府借款修筑粵漢鐵路。在鋪設長沙至武昌的鐵軌期間,蓋起了小吳門火車站,這是早的長沙火車站,位于市區(qū)中心今五一大道以南、瀏城橋以北的肇家坪對面。車站為辦理客、貨運的二等站,僅有3股道,候車室160平方米,只能容納100多名旅客候車。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國民黨實行焦土抗戰(zhàn),車站化為一片瓦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小吳門火車站(現(xiàn)芙蓉廣場的位置)逐年改造,1965年,候車室增至4000多平方米。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湖南省和原鐵道部曾多次動議將長沙小吳門火車站遷移,重建新站。
1974年起,新長沙站建設開始籌備工作。時任鐵道部部長萬里在看見湖南想建設新火車站的報告后,立即提筆簽字同意,并在設計上提出一些建議,建議湖南在新車站設計上體現(xiàn)“一是長沙,二是車站,要比北京站小一點,比廣州站好一點?!?/p>
1975年,鄧小平同志大力強調(diào)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充分發(fā)揮鐵路“大動脈”的巨大作用,擱置多年的長沙站新建計劃被提到重要日程上來。經(jīng)原鐵道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決定興建新車站,在新線拉通以后,立即拆除長北至長南區(qū)間這段鋪設在市區(qū)中心、有礙城市發(fā)展的約8公里原有軌道。
1975年7月,長沙新車站的建設方案和圖紙被審定,在城東五一路終端破土動工。
1977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56周年之日,長沙站在慶賀聲中正式建成通車。與當時的火車貨運北站相區(qū)分,人們稱其為長沙東站,是京廣線上的一等客運站,共有10個車間,12個股室,職工人數(shù)898人。
據(jù)1977年長沙車站通車典禮大會上的指揮長講話稿,全長沙市廣大人民參加建站義務勞動有40多萬人次,各有車單位支援車站運輸材料物資30多萬噸。
2009年,長沙站獲得了“建國60周年建筑創(chuàng)作大獎”。 ?
2013年,長沙站的鐘樓時鐘經(jīng)過了建成以來的大一次維修,在保持鐘面外觀不變的情況下,采用了多項中國國內(nèi)新技術,控制系統(tǒng)采用GPS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自動校時,確保極少出現(xiàn)誤差。
2015年,長沙站進行了改造。
2015年改造后的長沙站共7臺16線。
長沙站聯(lián)系著京廣鐵路、滬昆鐵路、石長鐵路、長株潭城際鐵路等鐵路干線。
自助購票
2013年1月,長沙站購入5臺自動售票機。
2017年4月,長沙站在第二售票廳增設15臺取票機。
便民設施
2017年春運期間,長沙站投入使用了2臺自助進站閘機。旅客通行需停留兩次,第一次進行票、證驗證;隨后旅客進入第二道閘口,停留進行“人臉識別”。“證、票、人”識別通過后進站。全程一般6秒左右即可進站。4月,長沙站再次投入10臺優(yōu)化版“票證人自助核驗閘機”。
2017年春運,車站進站口外搭建臨時進站雨棚為排隊進站的旅客遮風擋雨;在做好窗口、互聯(lián)網(wǎng)購票、電話訂票、代售點售取票的基礎上,新增自動取票機進校園、集中辦理學生團體票等售取票方式;完善車站與地鐵、公交等交通方式的接駁方案,針對站內(nèi)換乘,合理設計流線,將普速場三候車室旁通道改建成城際候車通道,在連通普速場與城際場的地道內(nèi)安裝隔斷伸縮門和卷閘門、單向門等設備設施,實現(xiàn)了普鐵與城鐵快捷換乘。
2017年春運,長沙站在售票廳與候車大廳安裝了7臺觸摸屏終端,開發(fā)并使用線下旅客服務評價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集查詢列車正晚點、候車地點、特色服務、客服評價、客服投訴、應急求助等功能于一體,為旅客提供的候車信息,同時面向社會對車站工作人員的服務質(zhì)量進行監(jiān)督。
客運流量
1973年,根據(jù)鐵路部門的統(tǒng)計,長沙站年發(fā)送旅客人數(shù)達到312萬人。
2015年9月25日至10月7日共13天期間,長沙站普鐵累計發(fā)送旅客77.8萬人,同比下降7.9%。
截至2017年10月8日18:00,2017年長沙站國慶、中秋小長假期間普鐵發(fā)送旅客81.55萬人(日均7.96萬人),同比增加11.77萬人,增長16.87%。高峰日10月1日創(chuàng)歷史新高,發(fā)送12.6萬人,同比增加1.28萬人,增長11.26%。
2017年40天春運,長沙站累計發(fā)送旅客158.6萬人,同比增長11.6%。
2018年春運,長沙站發(fā)送旅客182.97萬人次,同比增加24.39萬人次,增長15.38%。節(jié)前高峰2月10日發(fā)送5.95萬人次,同比增加1.14萬人次,增長23.77%。節(jié)后高峰3月3日發(fā)送6.21萬人次,同比增加1.23萬人次,增長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