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朵與埃涅阿斯》這部歌劇是巴洛克時期英國作曲家普賽爾(Purcell)的代表作之一,創(chuàng)作于1689年。歌劇劇情受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記》的影響:講述迦太基女王狄朵與武士埃涅阿斯的愛情悲劇,歌劇中,女巫姐妹為了破壞他們的愛情,欺騙埃涅阿斯離開迦太基去完成一項使命,狄朵誤以為他背叛自己,于是自焚身死。狄朵的唱段《當我躺在塵土之下時》(When I am laid in earth),是音樂歷史上最著名的“哀歌”(Dido's Lament)之一。
《狄朵與埃涅阿斯》是部三幕歌劇。內(nèi)厄姆·塔特(Nahum Tate)根據(jù)他的劇本《阿爾巴的布魯圖斯》(1678年)和維吉爾(Vergilius)的敘事詩《埃涅阿斯記》第四卷撰寫腳本,是普賽爾二十二歲時的杰作。《狄朵與埃涅阿斯》的首演(1689年)并不是十分正式的場合,而是切爾西的喬賽亞斯·普里希特(Mr.Josias Priest)貴族青年女子學校(寄宿學校)。全劇優(yōu)美絕倫,全長約一小時,簡練精致,角色栩栩如生。
亨利·普賽爾(Henry Purcell,1659-1695),這位生活在巴洛克早、中期的作曲家,可被形象地比喻為英國音樂“金字塔”的塔尖,他雖然只活了37歲,但卻將英國民族風格發(fā)展到極致。普賽爾幼年曾在皇家教堂唱詩班當歌童,并成為著名作曲家約翰·布洛(John Blow,1649-1708)的弟子,后接任老師成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管風琴師。普賽爾的創(chuàng)作涉足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無論是贊美詩和頌歌,都有很高的成就。
《狄朵與埃涅阿斯》同曾經(jīng)熟悉的意法德奧歌劇相比,它實在太與眾不同獨具一格了?!队H愛的,繼續(xù)您的征服吧》、合唱《走吧,水手伙伴們》與《垂下的翅膀》等,都是聲樂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該劇最后一首也是最美一首詠嘆調(diào),狄朵生命絕唱“天鵝之歌”《當我躺在塵土之下時》(也譯作《當我命歸黃泉》),音樂形象美妙絕倫感心動耳:“貝林達,伸出你的手吧。黑暗已正籠罩了我的眼前,讓我在你的懷中安息吧,死亡如今是受到歡迎的賓客。當我被埋葬時,但愿我所犯下的錯誤不會擾亂了你的心,記住我,但是,哦!忘掉我所受的命運”。這是歌劇史上最著名的哀歌之一,旋律從低沉冥思中緩緩升起,由弱到強直達凄美愴然的最高音:“記住我”,隨后,一支悲傷的合唱結(jié)束了全?。骸皝戆桑岚虻痛沟那鸨忍?,將玫瑰花灑落在她的墓地上;那玫瑰花如她的心一樣柔弱而高貴”。曾任英國《星期日郵報》歌劇評論主筆的亞歷山大·沃爾說,“狄朵哀歌”痛徹古今。那種深刻內(nèi)在的悲劇力量,絕對只可意會而難以釋懷。
《狄朵與埃涅阿斯》被譽為最偉大的英語歌劇。普賽爾汲取了意、法歌劇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技法手段,有機融合了英國民族風格的曲調(diào),音樂形象具有質(zhì)樸深刻的抒情氣質(zhì)。巴洛克時期樂器的發(fā)展已經(jīng)相當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樂器,可以發(fā)出足以和管樂器抗衡的豐沛音色。普賽爾為該劇譜寫的樂隊部分十分考究,嚴謹?shù)膶ξ?,精巧的復調(diào),使音樂煥發(fā)出獨特的迷人的韻味。有專家認為,這部歌劇體現(xiàn)了原創(chuàng)的藝術(shù)含金量,非常富于審美價值和個性魅力。音樂語言具有悲劇的思想深度和表現(xiàn)力度,宣敘調(diào)和詠嘆調(diào),情感豐富細膩,合唱部分氣勢如虹,震撼人心。這位英國作曲家最偉大的成就,在于其成功地創(chuàng)作了適應英文歌詞的重音、速度、節(jié)奏和符合英國人欣賞習慣的戲劇音樂旋律及“英國式”的藝術(shù)形象。正如后人所評述:“要想更好地了解普賽爾,應該在英國聽他的歌劇演唱,如此特殊的語言重音,賦予音樂家奇特的旋律和形式”。
在西方歌劇史上,這部演出時間不足一個小時的三幕歌劇,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被認為是從蒙特威爾第到格魯克之間的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