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是洞庭山的簡稱,西山位于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約90平方公里,系太湖第一大島,是我國淡水湖泊中較大的島嶼。
縹緲峰海拔336.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 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里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峰回路轉(zhuǎn),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主要景點有石公山,太湖大橋,林屋洞,羅漢寺,太湖梅園等。西山土特產(chǎn)豐富,每年西山梅花節(jié)更是吸引著眾多游客到訪。
林屋山,位于西山鎮(zhèn)東北部,根據(jù)歷史記載,早在大禹治水期間,大禹就在此留下過足跡,《吳地記》載“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yuǎn)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盡,因得禹水”。石公山,位于西山東南角,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狀若老翁,故名“石公”?!笆凶寰?,太湖為甲”,唐代就已聞名天下的“花石綱”就采于此地,并留下了“聯(lián)云障”等遺跡。山腰南部,四角翹飛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順治御書“敬佛”石碑而得名,作為鎮(zhèn)山之寶?!坝ぁ比钟筛到芩鶗!皻w云洞”三字為明代嚴(yán)瀓草書,徐綱才楷書“讀圣賢書,行仁義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
石公山(Shigong Hill)位于太湖中的島嶼,屬吳縣市。因山前有巨石,狀若老翁而得名。農(nóng)歷九月十三傍晚,可觀“日月雙照”奇觀。
石公山不高,以石為奇;少土,柏樹居多;三面臨水,巖石奇秀,翠柏蔥郁。山上亭臺樓閣,高低錯落,軒樹橋廊,疏密有致,有歸云洞、浮玉北堂、來鶴亭、斷山亭、一線天、明月坡等景觀,湖光山色舉目入畫,當(dāng)年海澄法師曾在此住持10年。
石公山的西南湖面隱約可見天目山余脈,巍峨起伏,構(gòu)成了一幅島中有島,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壯麗景象。
蘇州火車站西側(cè)的公交快線11號開往西山(全程票價4元,車程2小時,間隔15-20分鐘左右1班);也可在蘇州吳中汽車南站乘公交58路到西山(全程票價5元,間隔15-20分鐘左右1班)。 鎮(zhèn)內(nèi)旅游旺季時有小中巴往返于各景點,每人每站2元,平時可租乘機(jī)動三輪車或微型面包車前往,起步費5元。
西山是由太湖中的諸多島嶼組成的,天天有時鮮魚蝦,這里盛產(chǎn)的“太湖三寶”(銀魚、白蝦、梅鱭)飲譽(yù)中外。
西山景區(qū)是太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fēng)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跡見長,以瀏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qū)。它擁有湖中群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fēng)景層次。全區(qū)規(guī)劃建設(shè)縹緲云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角里犁云、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 公秋月,鳳凰煙雨、金鐸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角角風(fēng)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guī)劃面積共計609.3公頃。
“美麗的太湖,迷人的西山”這是上海社科院教授登上西山島的第一句贊美詞。太湖72峰,其中西山有山峰,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最高峰-----縹緲峰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豐富的人文歷內(nèi)涵卻賦予了她無窮無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