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八年(720年),曾居嵩山學(xué)道。
開元十二年(724年),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于此時。
開元十四年(726年),隱居于京兆府藍(lán)田縣石門谷。是年有《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之作?!吧疥幋奚俑奔创迖o。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jìn)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開元十九年(731年),在長安,以博學(xué)宏詞登科,再遷河南汜水縣尉。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在長安參加宴會,有《夏月花萼樓酺宴應(yīng)制》詩。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其選博學(xué)宏詞科,超絕群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結(jié)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天寶七年(748年),至此年,官江寧丞前后共八載。同年,昌齡乃自江寧丞貶為龍標(biāo)尉。自金陵首途赴龍標(biāo),有《至南陵答皇甫岳》。
至德元年(756年),約在此年離開龍標(biāo),還鄉(xiāng)。著有《留別司馬太守》《留別武陵袁丞》等詩。
至德二年(757年),路經(jīng)濠州,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
《出塞二首·其一》《從軍行七首·其四》《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采蓮曲二首·其一》《閨怨》《塞下曲四首·其二》《送魏》《西宮春怨》《送柴侍御》《聽流人水調(diào)子》等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齡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寫作七絕時間也早,是唐朝詩人中較早大量寫作七絕并獲得優(yōu)異成就的“七絕圣手”,獨以七絕成為名家。七絕因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為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中唐、晚唐七絕數(shù)量之多,僅僅次于五律。由此可見,七絕至王昌齡而體制大定,表現(xiàn)手法完全成熟,給后人以很大影響。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fēng)光及邊關(guān)戰(zhàn)場場景進(jìn)行細(xì)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xì)膩的內(nèi)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diào)婉轉(zhuǎn)和諧,耐人尋味,在抒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嬪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xì)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xiàn)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diào),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艷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zhuǎn)了齊梁歌詠的不良文風(fēng)另一方面,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而言,王昌齡又發(fā)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xì)琢的表現(xiàn)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王昌齡的詩歌從語象選擇、句式運用到語句組合三方面都體現(xiàn)了詩人對典雅勁健的語言藝術(shù)風(fēng)格的追求。在語象選擇方面,王昌齡多選用大的數(shù)詞、有力度的動詞、準(zhǔn)確的形容詞來表現(xiàn)有氣勢的大場景或有氣魄的大胸懷,體現(xiàn)出了語言的力量美、氣勢美。在名詞選擇方面,王昌齡選擇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語象。王昌齡在詩中多使用短句、變形句式、緊縮復(fù)句。使語言有力量感、經(jīng)濟(jì)簡練。王昌齡詩歌中的語句組合也體現(xiàn)著他簡練清峻的語言風(fēng)格??偨Y(jié)王昌齡的詩三大特點就是:語言簡練而內(nèi)涵豐富;文辭平易但句意險峻;意興相兼、沉中見清。
明代陸時:雍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齡得之錘煉,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齡之意象深矣。
明代吳喬:王昌齡五古,或幽秀,或豪邁,或慘惻,或曠達(dá),或剛正,或飄逸,不可物色。……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jì)之也。起承轉(zhuǎn)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
聞一多:王昌齡為盛唐詩壇“個性最為顯著”的兩個作家之一。
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xiāng),開始一段學(xué)道的經(jīng)歷。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馃岬哪甏?,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fù)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xué)道當(dāng)成了一種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長安謀求發(fā)展,沒見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從此踏上西出長安,踏上出塞之路。
王昌齡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追求,廣泛精心的研讀,終于在開元十五年,應(yīng)進(jìn)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王昌齡終究心有不甘,他于開元二十二年再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的考試,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職仍舊未見升遷,僅被授予汜水尉??茍鲱H為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王昌齡受到打擊。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后,即開元二十八年,他被遠(yuǎn)貶荒僻的嶺南,任江寧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從長安赴江寧任所,他故意遲遲不去報到,在洛陽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銷愁。到江寧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帶游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種明顯以消極怠工作為反抗的手段,過于意氣用事也實在容易授人以柄。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作于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這時他正遭謗議,送別至友遠(yuǎn)行,當(dāng)時凄切心情可想而知。臨別所囑,惟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昂赀B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里的南國煙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語也是情語。王昌齡以忠節(jié)貞信作為人生困境中的一種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時也表明,他對時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有一天,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率十余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jié)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dāng)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nèi)齻€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jī)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yōu)秀?!?/p>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蓖醪g就用手指在墻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彪S后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tuán)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蓖醪g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p>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為師好了?!比辉娙苏f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蓖踔疁o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么樣,土包子,我說的沒錯吧?!比辉娙碎_懷大笑。
王昌齡在襄陽與孟浩然一見,孟浩然因舊疾復(fù)發(fā)而死。王昌齡因此在離開的路上很悲傷,沒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里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fēng)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崩畎讓ν醪g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biāo)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756年,59歲的王昌齡輾轉(zhuǎn)回老家途中,經(jīng)亳州,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閭丘曉為什么要殺害王昌齡?史書記載甚少,留下千古之謎。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王昌齡”名下,有一句發(fā)人深思的話:“以刀火之際歸鄉(xiāng)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公元757年,張鎬奉命平定“安史之亂”。這年秋天,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之圍,令亳州刺史閭丘曉率兵救援。為人傲慢、剛愎自用的閭丘曉,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張鎬,更怕仗打敗了“禍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時間,按兵不動,致使貽誤戰(zhàn)機(jī),宋州陷落。張鎬以貽誤軍機(jī)罪,處死閭丘曉。在行刑時,閭丘曉露出一幅可憐相,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贍養(yǎng)。張鎬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話就把閭丘曉擋了回去:“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云王昌齡為京兆(即唐京師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同時,也有多個政府網(wǎng)站寫有王昌齡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而《新唐書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岳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長安、洛陽為當(dāng)時文化中心,多游長安、洛陽,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長安,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yōu)榫┏侨??!逗釉烙㈧`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rèn)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xiāng),開始一段學(xué)道的經(jīng)歷。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馃岬哪甏裢醪g這樣有抱負(fù)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xué)道當(dāng)成了一種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長安謀求發(fā)展,沒見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從此踏上西出長安,踏上出塞之路。
王昌齡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追求,廣泛精心的研讀,終于在開元十五年,應(yīng)進(jìn)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王昌齡終究心有不甘,他于開元二十二年再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的考試,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職仍舊未見升遷,僅被授予汜水尉??茍鲱H為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王昌齡受到打擊。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后,即開元二十八年,他被遠(yuǎn)貶荒僻的嶺南,任江寧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從長安赴江寧任所,他故意遲遲不去報到,在洛陽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銷愁。到江寧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帶游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種明顯以消極怠工作為反抗的手段,過于意氣用事也實在容易授人以柄。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作于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這時他正遭謗議,送別至友遠(yuǎn)行,當(dāng)時凄切心情可想而知。臨別所囑,惟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昂赀B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里的南國煙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語也是情語。王昌齡以忠節(jié)貞信作為人生困境中的一種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時也表明,他對時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有一天,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率十余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jié)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dāng)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nèi)齻€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jī)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yōu)秀?!?/p>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蓖醪g就用手指在墻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彪S后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备哌m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庇忠桓枧鰣觯骸胺钪闫矫鹘鸬铋_,強將團(tuán)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蓖醪g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庇谑怯檬种钢鴰孜桓枧凶钇?、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為師好了?!比辉娙苏f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么樣,土包子,我說的沒錯吧?!比辉娙碎_懷大笑。
王昌齡在襄陽與孟浩然一見,孟浩然因舊疾復(fù)發(fā)而死。王昌齡因此在離開的路上很悲傷,沒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里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fēng)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崩畎讓ν醪g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biāo)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p>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756年,59歲的王昌齡輾轉(zhuǎn)回老家途中,經(jīng)亳州,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閭丘曉為什么要殺害王昌齡?史書記載甚少,留下千古之謎。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王昌齡”名下,有一句發(fā)人深思的話:“以刀火之際歸鄉(xiāng)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公元757年,張鎬奉命平定“安史之亂”。這年秋天,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之圍,令亳州刺史閭丘曉率兵救援。為人傲慢、剛愎自用的閭丘曉,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張鎬,更怕仗打敗了“禍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時間,按兵不動,致使貽誤戰(zhàn)機(jī),宋州陷落。張鎬以貽誤軍機(jī)罪,處死閭丘曉。在行刑時,閭丘曉露出一幅可憐相,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贍養(yǎng)。張鎬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話就把閭丘曉擋了回去:“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
宋代宋祁《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文藝下
五代劉昫《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
王昌齡的詩風(fēng)和詩境最先影響的是中唐的皎然,他在王昌齡之后,又把意境的研究推進(jìn)了一步,他關(guān)于意境方面的論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當(dāng)?shù)纳钊?,他繼承了王昌齡以“境”論詩的方式,提出了諸如“緣境不盡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題。
其次便是晚唐時期的司空圖,他在王昌齡提出的意境概念的啟發(fā)下對意境作出了全面總結(jié),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觀點。
宋代意境理論中最有成就的是南宋的嚴(yán)羽,他針對一部分宋詩以理勝而不講求意境的傾向,在緬懷盛唐詩歌并在王昌齡及唐代所有對詩歌意境的審美經(jīng)驗的啟發(fā)下,提出“興趣”說。此說見諸于其論著《滄浪詩話》。
清末的王國維是意境范疇發(fā)展史的最后一位總結(jié)者,亦是其終結(jié)者,集大成者。其著作《人間詞話》在探求歷代詞人創(chuàng)作得失的基礎(chǔ)上,借鑒王昌齡等歷代文人對“意境”范疇的探討并結(jié)合作者自己藝術(shù)鑒賞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切身經(jīng)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shù)論的中心與精髓。
芙蓉樓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濱,其原建于古鎮(zhèn)江城內(nèi)三山(日精山、月華山、壽丘山)中的月華山上。為東晉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猶存。為了開發(fā)風(fēng)景名勝資源,發(fā)展旅游事業(yè),于1992年將這座歷史名樓遺址重建。總體建筑由芙蓉樓、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組成。
芙蓉樓坐落在沅、舞水匯流之處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鎮(zhèn),為古典園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筑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芙蓉樓一色青瓦屋面,屋頂泥塑豐姿多彩,地方風(fēng)味濃郁。
1956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芙蓉樓"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多次撥款對"芙蓉樓"進(jìn)行復(fù)修、維修,并擴(kuò)建了芙蓉樓西園修建了根雕陳列室,陳列有一直徑1.98米,高1.54米,總重約800公斤千年樟樹超大型樹根雕,刻有30多個民間傳說與典故,100多個傳說人物和150多個精怪禽獸,實為稀罕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