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是一種未被證實存在的高等靈長目動物。關于野人的傳說和故事,常常見于民間傳說和娛樂雜志,中國和國外都有野人的故事,比如神農架野人傳說,北美洲的“大腳怪”、中國西藏地區(qū)的“雪人”(國際上慣稱其為“耶提”(YETI))。在傳說中,野人身軀高大,動作敏捷,穿山越嶺如履平地,擁有一定的“智力”,有的可以與人類婚配產子。但迄今為止,尚沒有可靠證據(jù)證明其存在,證據(jù)多見于”目擊“。
1998年12月14日,中國官方首次正式宣布:神農架沒有“野人”。1999年1月1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在北京召開了有動物、生態(tài)、生命、歷史、古生物等學科權威人士參加的研討會,最后的結論見諸報端——《專家斷言:“神農架不存在"野人"”》。
有多位學者從演化生物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角度質疑野人存在的可能性,如,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認為,“野人是遠古智人進化到現(xiàn)代人之間缺失的一環(huán)”這一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的,現(xiàn)在還沒有證據(jù)足以支持野人存在?!啊蔽覈鴱氖乱叭搜芯康臎]有一個是真正的古人類學家,目前,他們也沒有一篇有關野人研究的科學論文正式發(fā)表?!?互動百科首席科學顧問方舟子認為: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而支持野人存在的民間考察人士王善才則傾向于:“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種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級靈長類動物”。新疆生態(tài)學會的袁國映則認為:他雖然還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野人”資料,但,野人是存在的,“如果沒有野人,各地怎么會世代流傳野人的故事,并且有那么多人詳細描述出野人的樣子?!?
從1974年到1981年,中科院組織科學家們先后三次組織對神農架進行大規(guī)??茖W考察,并獲取了毛發(fā)、腳印、糞便和睡窩等間接材料。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馮祚健在中科院化學所、生物物理所等研究單位的協(xié)助下對得到的毛發(fā)做研究。調查組窮盡了當時國內所能采用的各種實驗手段,比較了近四十種當?shù)?span>分布或可能分布的動物毛,對收集到的所有“野人”毛作了形態(tài)學和細胞學的觀察與鑒定。最后的鑒定結果這些毛都是“贗品”。
古人類學家周國興教授在考察中的確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紅色的毛發(fā),但都能發(fā)現(xiàn)有人為染過的痕跡。他曾經多次將這些發(fā)毛送往國外進行鑒定,最終發(fā)現(xiàn)均為人發(fā)。
而2003年有村民發(fā)現(xiàn)低矮灌叢上的一毛發(fā)狀物,該物為黑色發(fā)絲狀物,有人推測是野人毛發(fā)。但后來經過科學實驗,這堆“野人”毛被證實為真菌。其他一些黑色、棕色的毛發(fā)也最終發(fā)現(xiàn)為熊、猴子等各種動物所有,甚至為人發(fā)。對于2010年7月神農架發(fā)現(xiàn)的神秘動物毛發(fā),周國興推測為人發(fā)。?
對于發(fā)現(xiàn)的所謂“野人”大腳印,周國興也進行過模擬實驗,認為“野人腳印”多為變形的動物腳印。?
世界各地流傳著許多有關野人的傳說,中國的野人,喜馬拉雅山的“耶提”,蒙古的阿爾瑪斯人,西伯利亞的丘丘納,非洲的切莫斯特,日本的赫巴貢,澳洲的幽微,還有美洲的“沙斯夸之”,
也就是傳說紛紜的“大腳怪” ?,都號稱是像人一樣直立行走的未知猿類。根據(jù)目擊或遭遇者描述,世界各地出現(xiàn)的野人都有相似的外形特征:直立行走、身高過2米、手長垂至膝、腳大、雙眼朝前、面似人臉、毛發(fā)長色黑紅。
但學者質疑:美洲、澳洲并沒有猿類進化的化石記錄,特別是澳洲,本來連高等哺乳動物都沒有。
在中國西藏、四川和云南高原雪山區(qū)曾有“雪人”的目擊報告,云南、貴州和廣西熱帶原始森林區(qū)有過“野人”目擊報告。而在湖北、重慶和陜西三省市交接的神農架林區(qū)更有近千起目擊和遭遇報告。據(jù)說,1974年10月勒烏鄉(xiāng)村民冉千布干曾親眼見到高約2米,臉部與人無二,渾身長滿黃褐色絨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后來,當?shù)厝罕娫l(fā)現(xiàn)野人的蹤跡,當?shù)厝藢Α耙叭恕钡木次烦^對山神的敬畏,稱之為“諾神羅阿普”,意為“山神的爺爺”,許多人至今說到野人,仍然心懷余悸,黑竹溝有一個地名就叫“野人谷”。 官方于1980年代曾組織過大規(guī)??茖W探險隊,對神農架林區(qū)做了全面的生態(tài)、動植物、氣候環(huán)境考察,雖沒拍攝或捕獲到“野人”實體,但發(fā)現(xiàn)了很多間接證據(jù),最后得出結論,神農架林區(qū)適合大型靈長目動物生存繁殖。
北美曾報告有“野人(大腳怪)”影像證據(jù),后被證實是偽造的。
質疑存在的觀點
1.沒有任何可靠的影像或實體證據(jù),“野人”只是個別人的錯覺。
2.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野人”的尸體、骨骸和化石,古生物學上缺乏證據(jù)。
3.有生態(tài)學家認為,種族的繁衍需要足夠數(shù)量的個體,但間接證據(jù)可以表明該動物數(shù)量不多,不足以維持種族的繁衍,因而可以認為“野人”是不存在的。
4.有人認為“野人”作為一種高等靈長目動物可能在歷史上存在了一段時間,但由于人類文明的擴張,棲息地縮減,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該物種已經滅絕。
5.“野人”存在不符合進化論。野人是遠古智人進化到現(xiàn)代人之間缺失的一環(huán)”這一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的。?
6.或認為,“野人”只是一種未知的生性機敏的大型猴科或猿科靈長目動物,而并不比猿科更高等。
認為真實存在的觀點
1.沒有捕獲到“野人”活體,可能是因為該動物具有相當程度的智能,可以逃避人類的追捕和搜索。
2.大量間接證據(jù)表明該動物是比猿類高等的靈長目動物。
3.有大量的目擊和遭遇證人。
4.有過“野人”報告的地區(qū)大多動植物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適合高等靈長目動物生存繁衍。(喜馬拉雅雪人除外)
支持者的“證據(jù)”是:
毛發(fā)
通過研究目擊現(xiàn)場找到的殘留毛發(fā)發(fā)現(xiàn),這種毛發(fā)明顯不同于普通野獸,但又區(qū)別于人類毛發(fā)。
腳印
腳形類似于靈長目動物,很接近人類的腳形,但比人類的大很多。
糞便
很多疑似“野人”的排泄物,螺旋帶尖兒,味惡臭,經食物殘渣分析,表明該動物消化功能發(fā)達,食雜草、樹葉、竹枝、各種果實、小型嚙齒動物、鳥類、昆蟲及其卵蛹等等。
窩
據(jù)說窩多位于背風向陽視野開闊處,地表草類朝一個方向折斷,身形巨大。
牙印
有農夫玉米地被“野人”襲擊,玉米棒啃咬痕跡整齊而干凈。
專家分析
反對派
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則認為,“野人是遠古智人進化到現(xiàn)代人之間缺失的一環(huán)”這一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的,現(xiàn)在還沒有證據(jù)足以支持野人存在。
“其實,我國從事野人研究的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古人類學家,目前,他們也沒有一篇有關野人研究的科學論文正式發(fā)表?!眳切轮歉嬖V筆者。
吳新智建議,近年DNA檢測技術在我國已經被多方采用,媒體屢屢報道用毛發(fā)檢測DNA破案的成功事例,希望保存有所謂野人毛發(fā)的人拿出一些來做DNA檢驗,以判定它屬于何種動物。
科普作家方舟子認為國內野人不存在,理由有:
1,“野人”的目擊者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受過動物性觀察訓練,也沒有心理準備的人,他們在匆忙乃至驚慌中看到了某種他們不熟悉的動物,就有可能與在當?shù)貜V為流傳的“野人”聯(lián)系起來。
2,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實際上一個高等動物物種是不可能只靠一對雌雄,或者幾頭甚至幾十頭而繁衍下去的。當一個群體太小時,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很難一直保持合適的雌雄比例。在自然狀態(tài)下,下一代是雌是雄的概率相等,因此一個大群體可以維持雌雄比例大致相等。但是在一個小群體中,這個平衡很容易因為概率事件而被破壞。小群體的近親繁殖必然導致遺傳品質的下降,遺傳多樣性的消失,從而走向整個群體的滅絕。一個群體要避免近親繁殖,能夠長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幾百頭個體。但是一個地方如果真存在數(shù)百個“野人”,就不會那么難以發(fā)現(xiàn)。
3,“野人”沒有留下化石和毛發(fā)證據(jù)。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種類人猿、猿人、古人類化石,但是從沒有發(fā)現(xiàn)過有一種能與“野人”聯(lián)系起來的?!斑B一顆牙齒都沒留下。”“有些“野人”毛發(fā)經鑒定是其他動物的毛發(fā),甚至連毛發(fā)都不是,是某種真菌或草。有的則不知道是哪種動物的毛發(fā)?!?
而國外的野人,他也認為不可靠:美洲、澳洲并沒有猿類進化的化石記錄,特別是澳洲,本來連高等哺乳動物都沒有。?
武漢大學胡鴻興教授認為神農架野人不可能存在,他創(chuàng)建了武漢大學神農架及長江流域生態(tài)考察隊,對神農架進行過多年考察,“但是,在十多年的探險過程中,我們探險隊從來沒有在神農架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過他們所說的所謂"野人"的腳印、毛發(fā),更別說是看到過野人蹤跡了?!薄澳撬^的"野人"毛發(fā),經切片掃描與有蹄類動物毛發(fā)一致,其實是一種當?shù)爻R姷挠刑銊游锏拿6^野人腳印其實就是正常人的腳印滑痕,因為對于腳印的選取,科學上要求不能是在有坡度的地面,必須是平坦的地面,而現(xiàn)在"野人"腳印都是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取得的,根本就是由于路滑,人走在上面打滑造成的大腳印,被某些人造假成野人腳印。”
胡鴻興教授還從動物生態(tài)學方面證明了野人根本就不存在?!皠游锷鷳B(tài)學告訴我們如何確定一個物種是否存在,物種的存在不是單個存在,而是以種群形式存在,沒有種群,物種就是失去了繁衍的能力。”
一個種群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有他的生存空間和食物來源,“小小的神農架自然保護區(qū)已經沒有人跡罕至的地方了,再偏僻、再險峻的地方也有人到達,到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野人,說明野人根本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胡鴻興表示:迄今為止都沒發(fā)現(xiàn)“野人”活體,甚至連尸體和骨骼都沒發(fā)現(xiàn),基本可以斷定不會存在這種動物。
參加過中科院三次科考的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馮祚建表示,動物是經常在同一區(qū)域活動的,在那兒埋伏下來就肯定能找到它,而在三次大規(guī)??瓶贾?,恰恰這些最直接的證據(jù)都沒能證實:“科學發(fā)現(xiàn)要有科學依據(jù),公有的物證——幾根‘野人’毛都被鑒定出是‘贗品’,我們的結論只能是:神農架沒有‘野人’?!?
支持派
2013年7月24日,新疆生態(tài)學會理事長、新疆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國映稱,他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判斷,世界上不但有“野人”,中國預計還殘存200至500個野人,其中,新疆阿爾泰山、阿爾金山、昆侖山等地野人分布種類最多,多達七八種。 袁國映關注野人研究已有40多年,并在1978年、1980年、1984年、1985年和2005年先后5次去新疆的托木爾峰、阿爾泰山、阿爾金山等地尋訪野人的蹤跡。
在搜集國內外各地關于野人傳說和目擊者記錄后,他繪制出“中國野人分布圖”和“世界野人傳說點分布圖”,并在“中國野人分布圖”中表述,國內野人大致分布在西藏、喜馬拉雅山、阿爾泰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等地,“國內體型最大的野人在阿爾金山和昆侖山,最小野人在烏市附近深山里”。?
盡管他承認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野人”資料,但他認為,“如果沒有野人,各地怎么會世代流傳野人的故事,并且有那么多人詳細描述出野人的樣子?!?
王善才認為,在中國長江流域三峽地區(qū),古猿、古人類和巨猿化石不斷出土,尤其是湖北巴東、建始一帶曾出土過數(shù)百顆巨猿牙齒化石,證明那里曾是大型靈長類動物的家園。他認為,野人如果存在,可能是進化過程中不成功的介于人與猿之間的動物,這種動物理論上已經滅絕。但是,如果有一支像大熊貓一樣存活到現(xiàn)在,這對認識靈長類動物是怎樣走過人和猿分家的過程是很有幫助的,也就證明了“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種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級靈長類動物”。?
神農架關于"野人"的傳說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紀戰(zhàn)國時期成書的《山海經》?!渡胶=洝ぶ写尉沤洝分刑岬?熊山(即今鄂西北神農架)中有一種身高一丈左右,渾身長毛,長發(fā)、健走、
善笑的"贛巨人"或稱為"梟陽"、"狒狒"的動物。
西漢時期成書的《爾雅》中記載:"狒狒"人形長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見人而笑。"
戰(zhàn)國時期,出生在神農架附近湖北秭歸的、楚國著名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在他的《楚辭·九歌》中,也曾經以"野人"為題材,寫過一首《山鬼》的詩:
“若有人兮山之阿,彼薜藶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筆,予慕予兮善窈窕?!?/p>
其描寫的"野人"形象是:似人非人,站在山梁子上,他披掛著薜藶藤,帶系松蘿蔓,多疑善笑,羞羞答答。
《山海經》描述:梟陽,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
《爾雅翼》中說:"猩猩如婦人,披發(fā)、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
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王嚴恭纂修的《鄖陽府志·房縣》中記載道:"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險幽遠,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體生毛,時出山嚙人雞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槍之,鉛子落地,不能傷……"
原湖北省水利設計院副院長翟瑞生回憶:"1946年秋,五師突圍,春節(jié)前我們走到興山縣與房縣交界處(即現(xiàn)在的神農架林區(qū)酒壺坪)時,發(fā)現(xiàn)在靠坡邊的樹林旁,站著兩個'野人'。它們滿身是毛,身上的毛是黑紅色的,頭發(fā)較長,披散著,顏色是淡棕色的;個子比普通人高,塊頭蠻大。高的那個是母的,兩個乳房很大,它還用樹葉圍著下身。"
原林區(qū)黨委宣傳部部長馮明銀說:"那是1960年,我正在盤龍搞中心工作。一天中午,我看到對面山上有一個'野人',頭發(fā)很長,顏色很紅,身子前面的毛是紫紅色。"
在湖北省委和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下,1977年組織了建國以來最大的"野人"考察隊。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隊李健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報告了房縣橋上公社群力大隊女社員龔玉蘭和她的4歲的兒子楊明安在水池埡路遇"野人"。黃石波等人立刻趕到現(xiàn)場,找到了龔玉蘭了解情況。在龔玉蘭的帶領下,找到"野人"蹭癢的那棵大松樹,并在那棵樹上取下幾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從1.3米到1.8 米高處的樹干上找到的。從形狀、粗細來看,與人的頭發(fā)十分相似。后經武漢、北京等科研部門用顯微鏡對長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現(xiàn)代人的毛發(fā)作了比較。這次毛發(fā)鑒定,首次使用了微觀水平的實驗方法,標志著我國"野人"之謎的研究已經開始從神話傳說、目擊者提供證詞這樣的原始初級階段,向科學考察階段進展。
1977年6月中旬,"野考"隊員沿著100里無人區(qū)陰峪河一線向海拔3000多米的主峰攀登。就在那殘積的雪地上,考察隊民工劉大個子發(fā)現(xiàn)了一行清晰的腳印,一左一右地排列著,每一步跨度都在1米左右,足印長25厘米,弧度30度,大腳趾與其它四趾分開,腳掌前寬后窄。顯然是一種兩足行走的動物腳趾。在神農架板壁巖下,一次發(fā)現(xiàn)100多個腳印,最大的腳印長達42厘米。考察隊首次灌制出5個石膏模型。經公安部門技術員鑒定,疑似"野人"的腳印。這個"野人"應該身高大約2米左右,體重約150公斤。
1977年8月30日,青年工人蕭興揚在林區(qū)泮水公社的龍洞溝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子不高的"毛人"。這個"毛人"兩足直立行走??疾礻牭弥@一情況后,立即左赴現(xiàn)場,雖未捉到"毛人",但發(fā)現(xiàn)了“腳印”和糞便,拍了照片,并對腳印澆鑄了石膏模型。腳印全長24.5厘米,前寬后窄,大趾與其它四趾分開,缺乏足弓,腳掌微向內彎。這一腳印似乎兼有人和猿的特點。
1980年"野考"隊發(fā)現(xiàn)近千只"野人"腳印,最大的腳印長度為48厘米,步幅最大為2.2米。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的劉民壯斷言:腳印是"野人"的間接證據(jù),腳印多證明神農架是"野人"的老窩,有"野人"的群體。
作為旁證,就是關于"野人"窩的3次發(fā)現(xiàn),其共同點是用多根竹子束扭編成沙發(fā)狀。1980年6月上旬,考察隊員在紅巖子西南坡海拔2680米的竹林中,發(fā)現(xiàn)用箭竹編成的窩,每束竹子約七、八根旋轉編織,形成沙發(fā)椅。長約89厘米,高約1米。同年6月5日,考察隊員在槍刀山也發(fā)現(xiàn)了用竹子編織的窩,把90根竹子扭成一把,互相壓在一起,成圓椅狀,長1.5米,距離50米處又發(fā)現(xiàn)42厘米長"野人"腳印。沒有用手勞動,是編不出這種窩的。
作為另一個證據(jù),就是化驗"野人"的糞便。1976年11月前,在靠近神農架的房縣蔡子洼東側,考察隊對這里進行了搜索,在山梁半坡一個陡崖頂部發(fā)現(xiàn)了6堆糞便,都已干燥。經觀察,有較多未消化的果皮,野栗皮等殘渣。在找到的糞便中,還發(fā)現(xiàn)大量昆蟲蛹皮,糞便直徑2.5 厘米,這些糞便與熊、猴、猩猩的均不相同,且又與人的糞便有差異。人是不會吃昆蟲與野果皮的。1980年考察隊又多次找到疑似"野人"的糞便,經分析糞便內有未消化的竹筍、橡子和小動物的毛骨,糞便呈盤狀,在2個呈八字形的腳印之間。
公元1915年,神農架邊緣地帶的房縣,有個叫王老中的人進山打獵,中午吃過干糧,抱著獵槍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朦朧中,他聽到一聲怪叫,睜眼一看,有一個2米多高、遍身紅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獵犬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驚恐地舉起獵槍,沒想到紅毛怪物的速度更快,奪過獵槍,在巖石上摔得粉碎。然后,把嚇得抖成一團的王老中抱進懷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邊生風,最后他們爬進了一個懸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看清紅毛怪物的胸前有兩個像葫蘆一樣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這個怪物原來是個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尋食。臨走的時候,她便搬來一塊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著王老中睡覺。
一年后,女"野人"生下一個小"野人"。小"野人"長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已能搬得動堵洞口的巨石。王老中思念家鄉(xiāng)的父母和妻兒,就有意識地訓練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尋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勢讓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開,并且著自己爬下山崖,趟過一條湍急的河流,往家鄉(xiāng)飛跑。就在這時,女"野人"回洞發(fā)現(xiàn)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頂嚎叫。
小"野人"聽到叫聲,野性大發(fā),邊嚎邊往回跑,被急流卷走。女"野人"大叫一聲,從崖頂一頭栽到水中,也隨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驚恐萬狀,竟不敢相認。原來他已失蹤十幾年了,家人都認為他早已死了。
這個離奇的傳說,據(jù)說可以表明:"野人"與現(xiàn)代智能人能夠婚配。但王老中與紅毛女"野人"的后代沒有留在世上,不能作為考察"野人"的直接證據(jù)。
在神農架附近的巫山縣也流傳著一個類似的故事。
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區(qū)的當陽,有一個樹坪。這里,住著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歲。一天,桃花嫂上山給丈夫送飯,一去便不復返了。30多天后,她衣衫襤褸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個像猴子一樣的兒子,兩個月生牙,常常咬破媽媽的乳頭,指尖似爪,五、六歲才學會搖搖晃晃地直立行走,見人便"嘿嘿嘿"笑個不停,不會說話,偶爾"呷!加上!哦,哦,哦!"叫喚幾聲。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野性愈加明顯,常年不穿衣服,不蓋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歡爬梯子,像猴子一樣敏捷,上上下下,鉆來鉆去,有時還頭朝下倒滑下來,人稱之為"猴孩"。 也有人稱他為"猿孩"。
"猿孩"性情粗野,見客人到家就猛撲過去,連抓帶咬,爬山、過溝坎如履平地,只吃生食,見到樹林狂喜亂奔。家里人怕他生事,就用繩子終日捆住他的手腳,精神上受到很大壓抑,終日悶悶不樂,一次,不小心被火盆中的火燒傷屁股,身體日漸虛弱而死。"猴孩"獨特的行為和特征,在他的家族中絕無僅有。
"野人"考察隊顧問孟瀾從巫山文化館找到"猴孩"生前的照片,又挖出"猴孩"遺骨,經分析研究認為,是現(xiàn)代智人的中華婦女生了一個"亦猿亦人"的男孩。從生物學和醫(yī)學的角度上來說,人與猴雜交,不可能受孕,因為二者不是同種,而不同種的生物是不能繁衍后代的。所以說,猴娃的父親絕不是猴子。而根據(jù)附近多有"野人"活動的傳說看,猴娃很像是現(xiàn)代文明人與"野人"雜交的后代,更像鄂西北神農架傳說中的"野人"的形態(tài)習性。
古人類學家周國正認為,“雜交野人”實為“小腦癥”患者。
周國興回憶,1997年突然傳出在湖北長陽某地發(fā)現(xiàn)一個畸形人,據(jù)說是其母被“野人”擄去后生下的“雜交后代”。還有媒體實地探訪,說此畸形人易怒,鎖骨呈V字形,與猿類似,“野人”現(xiàn)身一事,在當下真可謂想不信都難。
“此人已于1989年去世,其尸骨被送到科學院進行鑒定時,我詳細觀察并研究了這些標本。”周國興說,“正好,當年我曾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人類化石時,順便在實驗室里找到了同樣型的標本,與之對比研究,證明這畸形人實為‘小腦癥’患者,根本不是什么‘野人’的‘雜交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