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部虎蛇,屬爬行綱,蛇亞目,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有毒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險。東部虎蛇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東部虎蛇其貌不揚(yáng),形狀色澤奇特、渾身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jìn)、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東部虎蛇喜居蔭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zāi)緲涠椿騺y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墻,且餌料豐富的環(huán)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
東部虎蛇喜棲于墓洞中,洞口可見稀稠成粒的糞便,這樣我們就知道洞中有沒有蛇了。蛇有冬眠的習(xí)性,到了冬天盤踞的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待到春暖花開,東部虎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東部虎蛇蛻皮時,蛇的新舊皮之間會分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有助于蛇的蛻皮?;⑸咄懫ず蟛痪?,活動量增大,覓食量增加,體況逐漸恢復(fù)。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jìn)入發(fā)情期。尋偶時,雌雄蛇發(fā)出的鳴叫聲清晰明亮,“噠噠噠”如擊石聲。
東部虎蛇的產(chǎn)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所產(chǎn)蛇卵一般粘結(jié)成一個大的卵塊,卵塊中卵的數(shù)量為12~40枚不等?;⑸呓?jīng)常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tài)。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時也主動出擊。東部虎蛇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jìn)行日光浴,時間一般為上午10—12時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于地面草叢或纏繞或于樹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tài)變化多端。
東部虎蛇主要分布在海岸、濕地或溪澗等地帶,它們有刻意占據(jù)領(lǐng)地的習(xí)性。一些居住了大量蛙類或其它獵物的地區(qū),更是東部虎蛇經(jīng)常聚居的集中地。另外,東部虎蛇所占領(lǐng)的島嶼上亦有不少海鷗聚集生活,東部虎蛇亦會捕食這些海鷗的幼兒,不過亦有不少體型較大的東部虎蛇會被海鷗啄擊致盲。東部虎蛇的分布地由西澳大利亞州南部伸展至南澳州、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州以至新南威爾士一帶。除了海岸地區(qū)外,虎蛇亦常出沒于內(nèi)陸水道,與及墨累河等地方。另外,一些聚居于濕地的虎蛇,由于其居地近年受到當(dāng)?shù)亟紖^(qū)發(fā)展的影響,東部虎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如蛙類數(shù)字因而大大減少,直接影響到東部虎蛇的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