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出生于蘇州,童年貧困孤獨,九歲入讀私塾,刻苦勤奮,思想獨立,喜愛閱讀,尤其沉迷于《水滸傳》,成年后考取秀才,耗費無度,以致常處貧困。
崇禎十四年(1641年),評點小說《水滸傳》。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刊行評點王實甫《西廂記》,此外編輯唐詩選集《唐才子書》8卷,編寫八股文應(yīng)試范本《制義才子書》,并注釋杜甫詩集。他亦開堂招生講學(xué),旁征博引,炫耀才學(xué),頗受當?shù)厥渴澷p。
順治十七年(1660年),皇帝對其作品加以贊美“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彼犝f后,隨即“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順治十八年(1661年),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控訴縣令任維初危害百姓,結(jié)果被以叛逆罪判處斬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為哭廟案。
《隨手通》《唱經(jīng)堂詩文全集》《第五才子書》《第六才子書》《唐才子書》《必讀才子書》《杜詩解》《左傳釋》《孟子解》《法華百問》《西城風俗記》《法華三昧》《寶鏡三昧》《圣自覺三昧》《周易義例全鈔》等
《沉吟樓詩選》《杜詩解》《宿昔》《北征》《秋興》等
金圣嘆的評本大受歡迎,流傳日廣,身后書商以他的名義出版別的著作,都題為“才子書”。金本《水滸傳》和《西廂記》長期以來都是二書最流行的版本,金本《水滸傳》甚至取代絕大部分舊本。清朝到民初三百年來,人們幾乎不知道金本之前《水滸傳》尚有其他版本,金本《水滸傳》文字精練,結(jié)構(gòu)緊湊,人物性格更有個性,更為適合閱讀,被視為最有文學(xué)價值的版本。
金圣嘆的評點,亦對后人產(chǎn)生巨大影響,成為仿效模范。中國的小說批評,以李贄開其端,由金圣嘆發(fā)揚和推廣,小說評點的方式一直延續(xù)至20世紀初。
18世紀中,金本《水滸傳》與《西廂記》傳入朝鮮,流傳甚廣,俞晚柱、李德懋等許多士人都甚為喜愛金本《水滸傳》。朝鮮原本沒有小說評論傳統(tǒng),19世紀時,石泉主人、樸泰錫、水山先生等作家受金圣嘆啟發(fā),借鑒金圣嘆評點的體例、手法與觀點,分別創(chuàng)作了《折花奇談》《漢唐遺事》《春香傳》等漢文評點小說,標志朝鮮古典小說批評的真正形成。
徐增、廖燕等同時代士人的贊美,徐增稱贊他博學(xué)多才,見識超卓。
順治帝稱贊他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他。
胡適認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膽色。
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