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部不甘于淹沒在浩瀚書海中的作品。
她似在談詩詞,又似在談風(fēng)月。她不拘泥于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fēng)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
詩人,詞人,凸現(xiàn)其曠世奇才與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執(zhí)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我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他們憤世嫉俗的不羈性情,她們旖旎獨特的古典韻致,共同演繹出流傳千古的浪漫往事,為我們留下太多可歌可泣、可感可嘆的愛情回憶。
邂逅一首好詞,如同在春之暮野。 邂逅一個人,眼波流轉(zhuǎn),微笑蔓延,黯然心動。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他仍是他的曠世君主,她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侵。
沒有開始,就沒有結(jié)束。
作品目錄
人生若只如初見/1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9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15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20
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2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1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36
潘岳悼亡猶費詞/41
天不絕人愿,故使儂見郎/50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54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58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62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69
薛濤箋上十離詩/74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83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88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93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96
星沉海底當(dāng)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103
三生杜牧、十里揚州,前事休說/107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112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119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124
江城子/130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135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140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146
一杯愁緒,幾年離索/151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57
斷腸詞/162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172
斷腸人在天涯/17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83
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189
后記:功夫應(yīng)在詩外 /196
作品后記
(九思寫)
我沒見過安意如。半年前的一天,我在博客上偶然看到她的一篇《桃夭》,初看時文字質(zhì)樸,以為是個男的,再細看另一篇《妙玉愛玲》,也就是后來錄入《看張》那本書中的一篇,才發(fā)現(xiàn)她是個女孩子。起初以為她是張愛玲的崇拜者,因為我已經(jīng)知道了她的年齡,對她對張愛玲的深刻理解很驚訝。以為不用全力是不能達到的,而用了全力,張的幽暗絕望對她應(yīng)當(dāng)是沒有好處的。于是好為人師的指導(dǎo)她不要沉溺于張的小資世界……“所以,當(dāng)時代很熱鬧之時,如果能敞開心靈迎接世界當(dāng)是最好的?!钡S后回復(fù),那只是為了寫作,不沉溺、不膜拜,只是要費些心思罷了。很快她完成了《看張》的工作,并筆耕不輟,更讓我確信了她的筆力。
那一段時間她每天解一兩首《國風(fēng)》,從《周南》到《召南》,從所選的篇目上,我看到了她的眼光和對詩的具有穿透性的理解力。一般來說,《詩經(jīng)》名頭之高婦孺皆知,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但從漢代以來,就沒有幾個真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讀《詩經(jīng)》如果沒有注釋,將是寸步難行。大多數(shù)說自己喜歡《詩經(jīng)》的。只能夠喜歡《蒹葭》、《關(guān)雎》等少數(shù)篇章中的少數(shù)句子罷了,真拿了“詩三百”讓他讀,可能只是如葉公好龍束之高閣了。她邊讀邊解,文字如那四言詩一樣,讓人搖旌以夢,于是,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边@就是中國詩可抒不平之怨,可達社會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頭。因為有了詩教,我們可以不求諸宗教的迷狂而自有生命的皈依與安逸。讀詩、誦詩、解詩是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詩歌塑造了我們的詩心。但史詩三千年,多數(shù)詩歌都因年代久遠而與我們的生活隔膜起來,除了極少數(shù)外,我們讀詩都需要借助參考書。通過參考書我們了解字義、詞義、背景等等。但參考書紛繁多樣,注釋也常出歧義。除開這些不講,光是訓(xùn)詁考據(jù)也要消耗太多精力,必然破壞讀詩的整體美感,等到弄懂詩文中的字義詞義,再去欣賞,已經(jīng)沒有更多的心力了。
安意如這本書也是讀詩的參考書,但不是注釋書?!俺烈鳌保皇抢首x,不是歌唱,而是用心去讀,用心去感應(yīng)。感應(yīng)詩歌、感應(yīng)詩人、感應(yīng)詩心。安意如還是位二十來歲的女孩子,不是學(xué)問家,但她懂詩。因為她懂人,更懂得詩人。詩人都是真性情的自在人,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詩人都是怪人,他們不懂人情世故,癲癇癡狂,常常與人格格不入??伞爸艺咧^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安意如就是其中的“知我者”,是可以和古今詩人心靈相通的人。因為她自己同樣擁有一顆詩心,但又不拘泥于詩,她首先著眼于弄懂詩人。她先看詩人的敏銳,再看他們的俯仰沉浮,還看他們的生活交游。她透過詩文體味詩的境界,掌握詩的典故,了解詩人的生活,然后再從小處著手,以小說家的想象力和詩人的敏銳,寫出了這些既有嚴謹?shù)氖穼?,也有精辟的論述,還有圓通的故事的美麗詩話,讓時代久遠的漢字再現(xiàn)還原了詩情、詩景、詩事、詩史,歷歷在目,玲瓏精致。
她解曹操的《短歌行》中寫道:“‘青青子衿’二句直用《子衿》的原句,一字不變,意喻卻變得深遠。連境界也由最初的男女之愛變得廣袤高遠。曹操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從我不住,子寧不嗣音?’他用一種委婉的含蓄的方法來提醒那些‘賢’:‘我縱然求才若渴,然而事實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你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yōu)槭裁床恢鲃觼硗侗嘉夷??’”?jīng)她這樣對比提醒,曹操就不單是簡單的深沉、含蓄,同時他那海納百川的帝王氣概也栩栩如生了。她寫秦觀道:“我心底透出的意象里,少游這個人,應(yīng)是青衫磊落,煢然獨立于花廊下,抬頭看著樓上的愛人,臉上有陽光陰影的文弱男子,有著暗雅如蘭的憂傷。那青草清輝般的邂逅,應(yīng)是他的。那時候,我甚至懷疑他眉間的愁緒,是他愛的某個女子也抹不平的。他骨子里是凄婉的,連思人也是‘倚危亭,恨如芳草。過盡飛鴻字字愁’,比易安的‘滿地黃花堆積,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還要幽邃深長的思意,稀貴而真誠,所以隔了千年看去仍是動人?!庇辛诉@樣一個秦觀,我們再去看“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又是怎樣的哀婉悲切呢?她解柳永:“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身無分文,但他的死卻是轟轟烈烈、蕩氣回腸。相傳柳永死時,‘葬資竟無所出’,妓女們集資安葬了他。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姬載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fēng)流?!?。沒有入‘吊柳會’、上‘風(fēng)流冢’者,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并形成一種習(xí)俗,一直持續(xù)到朱室南渡。后人有詩題柳永墓云: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fēng)流柳七墳??尚娂娍N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他寫出的流傳千古的名句,深情宛然可繪。草色煙光殘照里,我遇上柳七,也會備下清酒佳肴,供他淺斟低飲,不會讓他一人把欄桿拍遍,感嘆無言誰會憑欄意?!边@樣被我們常常定格為溺于酒色的柳三變是不是會讓人覺得更加意味深長呢?
我想,安意如的方法定然會讓一些學(xué)問家不以為然,但我以為這的確是讀懂詩詞、理解詩人的捷徑,因為詩本身應(yīng)當(dāng)是生活中的最真,功夫自然應(yīng)當(dāng)是在詩外的,而不僅僅在文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