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成績
2015年二十中學任湫實同學獲天津市“最美中學生”標兵榮譽稱號
2015年,李如伊同學在和平區(qū)“童心向黨”歌詠大會獲“美德少年”榮譽稱號
二十中學籃球隊參加了2011年天津市和平區(qū)“一中俱樂部”杯中學生男子籃球3對3挑戰(zhàn)賽,最終獲得了高中組亞軍的好成績。
教師成績
2000年,趙淑珍老師被評為全國女勞動模范和女先進工作者
2014年,劉立宏老師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
2014年,孫雪峰老師被評為天津見義勇為好人
2011年:
被教育部授予中國青少年健康上網(wǎng)模范學校。
被天津市公安局授予集體三等功榮譽稱號。
參加天津市第七屆中小學“珍愛生命保護自我”知識競賽中榮獲中學組三等獎。
2012年:
被評為國家級消防安全學校
學校安全委員會榮立市級三等功。
在第十四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榮獲“作文教學先進單位”稱號
心理劇《馬甲帝的苦衷》獲第五屆天津市中學生心理劇大賽二等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
2013年:
榮獲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優(yōu)秀學校
榮獲第七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優(yōu)秀組織獎
榮獲天津市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
榮獲天津市陽光體育先進學校
榮獲天津市陽光體育冬季長跑先進校
榮獲天津市紅領巾文明交通安全行動書信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
硬件設施
教學大樓于1926年至1928年建成,由永固工程司庫克和安德森設計。總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
2007年,示范校建設竣工,建筑面積25955平方米,有容納600人的禮堂、容納300人的報告廳、信息技術教室、美術教室、音樂、舞蹈教室的設施均能滿足新課程需要。教師資料室和學生閱覽室有電子閱覽設備,具有網(wǎng)上獲取各類信息的能力。新建與學校規(guī)模相適應的體育館,室外運動場有200M環(huán)形跑道。
截止到2014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226名,43%為高級教師。歷任教師中有天津市特級教師11名,全國及天津市勞動模范6名,和平區(qū)首席教師6名,區(qū)級名教師15人,市、區(qū)級學科帶頭人24人。另有多人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市級優(yōu)秀園丁、優(yōu)秀班主任及優(yōu)秀青年師德標兵?,F(xiàn)任45歲以下教師均達到研究生層次,學科組長絕大部分為40歲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師
天津市第20中學前身是由私立津華女中和私立浙江中學于1951年合并成立的“私立浙江中學”。
私立津華女中在解放前曾改過兩次名,即“天申中學”和“中正中學”。
1939年以校長崔漢生為首成立董事會,創(chuàng)辦的“天申中學”,完全是商業(yè)性質,分男、女二部。男中部校址在特一區(qū),即今河西區(qū)徽州道,女中部校址在法租界32號,即今和平區(qū)赤峰道小學。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私立中正中學停辦,重建為私立津華女中。
1910年浙江小學創(chuàng)立。
1938年9月,浙江小學發(fā)展而擴建了私立浙江中學。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各校由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教育部領導。不久,天津市教育局成立,由市教育局領導。軍管會文教部令中正中學停辦,改名為私立津華女子中學。1951年8月中旬,私立浙江中學和津華女子中學兩校合并,定名為浙江中學。
1952年9月,浙江中學由市教育局接受改名為天津市第二十中學。1995年,學校創(chuàng)建“雙菱中學”,公辦民助,招初中生。1998年改為完中校。
時20中學校址“地跨2區(qū)(原一區(qū)和五區(qū))、校分4處(赤峰道小學1處,河北路紡織研究所1處,營口道1處,山東路1處)”。市政府為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批準將市民政局辦公用房(現(xiàn)和平區(qū)湖北路59號)劃屬,1955年8月天津市20中學遂遷入此址。
校舍為英式建筑,占地面積8 732平方米,建筑面積7 610平方米。教室14個,可容納學生800人,規(guī)模較大。學校始建于1926年,為英租界當局創(chuàng)辦的原英國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校址。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人占領并改名為“宮島小學”。日本投降以后,英國當局曾恢復重建“英國文法學?!?。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為國民黨天津市“訓練團”所在地。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所用。
為實行教育體制改革試驗,1958年新華區(qū)中心小學(位于重慶道與馬場道交口處,原胡佛舊居)和新華區(qū)第一幼兒園(位于新華路與南京路交口,今已拆平)并入。
文化大革命后期,學?;謴蜑槭惺着屑壷攸c中學,初中2軌,高中4軌,共18個教學班,1998年初中停止招生,改為6軌的高級重點中學,在校學生約900人。
1991年由市、區(qū)教育局撥款,對教學樓進行了65年來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改造和維修,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1999年,原電子職校(南海路3號)校舍劃歸20中學。
2002年,進行示范校建設。原59中學校舍(建設路87號)劃歸20中學。拆除“周家小樓”,在原址新建了多功能辦公樓。
按示范高中校新規(guī)劃,2004至2006年,先后拆除原重慶道小學建筑、湖北路主校區(qū)單面樓和西后院全部房屋臨建;拆除鄭州道居民樓、與社科院建設銀行先后置換騰空的建筑;拆除傳達室和操場西教室建筑。2007年“雙菱中學”遷往泰安道13號(原59中)。
新校舍2007年8月全面投入使用。南海路校區(qū)劃出。
2012年在教育局布局調整中將湖北路2號(原21中校舍)劃歸二十中學,雙菱中學遷入。
泰安道13號(原59中)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