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遠東聯(lián)邦大學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濱海邊疆區(qū)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占地面積80公頃,現有師生約3.7萬人,其中擁有副博士以上學位的教師約2000人,擁有380間教室,368間實驗室。
學校成立于1899年,名為“東方學院”,專門培養(yǎng)針對中國、朝鮮、日本、蒙古等國的高級軍事翻譯和經濟貿易人才,1920年,學院與其他幾家私立教育機構合并,改稱遠東國立大學。1930年,斯大林下令將學校關閉。同年,原符拉迪沃斯托克高等理工學院改名遠東工學院,后改為遠東國立技術大學。1954年,原尼科爾斯克-烏蘇里斯克女子師范學校改名為烏蘇里斯克國立師范學院。同年,赫魯曉夫視察符拉迪沃斯托克并對重建遠東國立大學做出批示,兩年后學校重新開放。1964年,莫斯科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分校,1968年,成為獨立的遠東國立貿易學院,2004年,改名為太平洋國立經濟大學。2011年,遠東國立大學、烏蘇里斯克國立師范學院、遠東國立技術大學和太平洋國立經濟大學合并成為新的學?!h東聯(lián)邦大學,是俄羅斯十所聯(lián)邦大學之一,也是遠東地區(qū)主要的教育科研中心。
遠東聯(lián)邦大學擁有??啤⒈究?、研究生和副博士等學位。遠東聯(lián)邦大學在俄羅斯教育部的指示下按照全日制教育體系設立了以下專業(yè):法律與福利、檔案管理、初等教育、學前教育、設計、銀行業(yè)務、經濟學與會計學、餐飲服務管理、酒店服務、機械制造技術、船舶安裝與機械維修、電器設備與自動化操作、道路運輸維護、運輸組織管理、技術產品與餐飲、房屋結構與建筑操作、電氣設備與民用建筑安裝調試與維修、消防安全、化學、理工生物醫(yī)學、地理學、數學、信息學、物理學、俄語、區(qū)域學、英語、法語、日語、韓語、文學、德語、漢語、歷史學、藝術學、小學教育、體育等幾十個專業(yè)。俄羅斯國籍的中學畢業(yè)生需要參加相關科目的國家統(tǒng)一考試,取得一定的成績,方可報考相關專業(yè)。外國留學生可以通過預科的學習,取得相關證明和證書,再選擇喜歡的專業(yè)進行學習。
該校有來自35個國家的2000余名留學生,設有專門為留學生提供幫助的留學生辦公室。學校與中國的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延邊大學、黑龍江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與黑龍江大學共建孔子學院。除此之外,學校還與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德國、中國臺灣、哈薩克斯坦等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94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交換生培養(yǎng)、本科生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訪問學者等形式,是亞太地區(qū)重要的高等院校。
專業(yè)設置
學士學位:法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歷史學、農學、文學、哲學
碩士學位:法學、工學、管理學、理學、歷史學、醫(yī)學、哲學
副博士學位:法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理學、歷史學、文學、哲學
專家學位:法學、工學、管理學、理學、醫(yī)學
院系設置
遠東聯(lián)邦大學烏蘇里斯克分校
遠東聯(lián)邦大學烏蘇里斯克分校
學校下設9個學院:
工學院(工學)
自然科學學院(理學)
人文科學學院(哲學、歷史學、新聞學)
教育學院(教育學)
生物醫(yī)學院(醫(yī)學、理學)
法學院(法學)
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管理學)
區(qū)域與國際研究學院(文學、政治學、區(qū)域學)
藝術文化與體育學院(藝術學、文化學、教育學)
16個分校,分別位于:
阿爾謝尼耶夫
阿爾喬姆
大卡緬
達利涅戈爾斯克(野豬河)
達利涅列琴斯克(伊曼)
基洛夫斯基鎮(zhèn)
列索扎沃茨克
米哈伊洛夫卡鎮(zhèn)
納霍德卡
游擊隊城(蘇城)
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原烏蘇里斯克國立師范學院)
斯帕斯克達利尼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位于勘察加邊疆區(qū))
函館(日本)
另有5個附屬職業(yè)中學、1個附屬舞蹈學校(中等職業(yè)教育)、1個附屬完整中小學(11年制)、1個附屬幼兒園、1個駕校,以及遠程教育中心和繼續(xù)教育中心。
新校區(qū)建設
2012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第2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近郊的俄羅斯島召開,遠東聯(lián)邦大學新校區(qū)作為大會舉辦地正式投入使用。
新校區(qū)集合了原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內各教學樓和宿舍樓,總共容納11000度名師生。共有8座教學樓、11座宿舍樓、1座體育館、1座11層的大學生中心,以及現代化的實驗室和醫(yī)院。
學校位于海濱,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優(yōu)美,已經成為市民和游客的休閑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