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口龍王廟,位于漢江與長江的交匯處的漢口岸,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龍王廟歷經風雨滄桑,朝代更迭和時代興衰,為長江三大廟之一(其他兩座廟為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但是,有幾十年的時間里漢口龍王廟是有址無廟的。在抗戰(zhàn)時期,日本侵略軍對這一帶進行了大轟炸,使這里成為一片廢墟。
1930年,國民政府修路,龍王廟及其牌坊也全部被拆。結果1931年發(fā)大水,漢口城整整被淹了兩個月,死亡33600人,據(jù)說,成語“大水淹了龍王廟”即源于此。
2005年,武漢市恢復重建龍王廟,將公園原地抬高9米,歷時兩年建成了如今的新公園,并更名為龍王廟公園。
龍王廟公園其前身為武漢市江漢公園,現(xiàn)坐落于兩江四岸交匯的龍王廟遺址旁,占地面積兩萬余平方米,綠地率68%,綠化覆蓋率73%。公園欄桿、石柱、門樓、亭、廊等主要設施都用形態(tài)各異的中華龍造型。園內主要景點有江漢朝宗、漢口源點、龍街、漢口文化墻等,2010年公園標志性仿清代建筑龍王閣落成,是武漢市唯一一座以龍文化為主題的公園。
龍王廟建筑群的整體布局、建筑色彩和雕塑形象,以及數(shù)的觀念,構成一種圣感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人──建筑──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給人一種幽靜深沉的美感,使人工巧合天趣。把傳統(tǒng)文化龍的世界、龍的文化閃爍出迷人的光斑,造就一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神奇龍宮,讓旅游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野趣和古老文化的迷人豐采。
龍王廟公園是武漢唯一的龍文化主題公園。園內設“萬龍壁”、“漢口文化墻”、“漢口源點”、“八龍獻瑞”等景點,是中華5000年龍文化展示中心。龍王廟公園已建成武漢市規(guī)模最大的觀景平臺,不僅可觀兩江交匯的世界奇景,更是縱覽武漢三鎮(zhèn)的最佳觀賞地。它與龍王廟國際禮品飾品城三樓緊密相連,將餐飲和景觀的結合,讓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更能欣賞到兩江交匯的世界奇景。
龍王廟公園內有一塊鐫刻著漢口源點來歷的石碑。
其碑高155厘米、寬45厘米、厚15厘米,刻有“古跡”兩字的古碑,其下來鐫刻“龍王廟打扣碼頭”,右上方雕刻著“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戌年小陽月建立”,左下邊是“水土果自治寧平永濟三會募化重修”的文字。
這塊古碑是1999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重修龍王廟這一漢口重要的防洪工程時,從地下挖掘出來的。
古碑出土后,江漢區(qū)檔案館對它進行了修復、保存。打扣巷碼頭古今碑后鐫刻有古今碑銘文等字樣。
現(xiàn)在位于漢口龍王廟的龍王廟沿江一號超體驗購物中心是集旅游、購物、時尚、休閑、娛樂、教育于一體的國際化、一站式、特大型、超體驗商業(yè)MALL,以“吃、住、行、游、娛、購”形成大武漢濱江特色商貿旅游區(qū),成為集購物、休閑、旅游、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超大型商貿旅游航母。
龍王廟公園和龜山、白云閣、黃鶴樓、晴川閣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形成兩江四岸的黃金旅游圈,成為連接武漢三鎮(zhèn),反映武漢特色、自然與人文并重的大型旅游景區(qū),充分展現(xiàn)武漢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