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腳是北方一種以腿腳功夫為主的拳術(shù),相傳起源于宋代,有“北腿之杰”之稱。武松醉打蔣門神,武松使用了戳腳里的玉環(huán)步、鴛鴦腳。傳說,太平天國時,太平軍戰(zhàn)將趙燦益,精通戳腳和翻子拳。太平軍打天津失敗后,趙燦益隱居河北省饒陽一帶,將戳腳、翻子拳傳給當?shù)厝罕?。戳腳以腿見長,主要腿法有踢、撩、飄、點、見端等。又十分強調(diào)手腳并用的技擊方法,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于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fā),出腳從臀輸,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又常與地趟動作相配合。拳法有“八根”、“九枝”兩派。“八根”多下盤腿法,“九枝”多上盤腿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腳,連環(huán)踢打,手腳并用。
戳腳分文、武兩種趟子,武趟子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其發(fā)展變化。武趟子舒展大方,矯捷剛健,放長擊遠,剛?cè)峒媸詣倿橹?。在全面鍛煉手、眼、心、身、步之中,重點鍛煉腿法、腳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轉(zhuǎn)、迎門插攔、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點、蹶、錯、蹬、碾等8種踢法)。傳統(tǒng)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轉(zhuǎn)連環(huán)鴛鴦腳”,簡稱“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換練習(xí),故稱“九轉(zhuǎn)”;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腳,連連發(fā)出,環(huán)環(huán)相套,故稱“連環(huán)”;其腿、腳連環(huán)出擊,左右互換,成雙配偶,故稱“鴛鴦腳”。文趟子發(fā)勁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架小緊湊,靈活善變,逼近靠影,柔里帶剛。傳統(tǒng)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轉(zhuǎn)腳、玉環(huán)步、開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文趟子動作明快,節(jié)奏鮮明,其練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腳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轉(zhuǎn)、貼、川、纏、展;其步法有進、退、閃、擺、抽、換、竄、旋;其戰(zhàn)術(shù)講究一步一腳,出人不意,誘敵深入,后發(fā)制人,下肢發(fā)腳,半步贏人,似踢非踢,聲東擊西。東北一帶還流傳一種東北戳腳,腿法獨特,技擊性強,是胡奉三所創(chuàng)。以八根、八母、八法十六字訣、三十二字根本用法為核心,剛?cè)嵯酀?,短小精悍,上身緊湊,下身活,手法纏綿,腿法剛勁,貼身近戰(zhàn),靈活多變?yōu)椋址Q“胡氏戳腳”,胡氏戳腳以“文趟子”為主,兼習(xí)“武趟子”。
戳腳分文、武兩種趟子,武趟子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其發(fā)展變化。武趟子的特點是:舒展大方,矯捷剛健,放長擊遠,剛?cè)峒媸?,以剛為主;它在全面鍛煉手、眼、心、身、步之中,重點鍛煉腿法、腳功?;就确ㄓ刑簟⒓?、丁、轉(zhuǎn)、 迎門插攔、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點、蹶、錯、蹬、碾等 8種踢法)。傳統(tǒng)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轉(zhuǎn)連環(huán)鴛鴦腳",簡稱“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換練習(xí),故稱“九轉(zhuǎn)”;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腳,連連發(fā)出,環(huán)環(huán)相套,故稱“連環(huán)”;其腿、腳連環(huán)出擊,左右互換,成雙配偶,故 戳腳稱"鴛鴦腳"。文趟子發(fā)勁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架小緊湊,靈活善變,逼近靠影,柔里帶剛。傳統(tǒng)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轉(zhuǎn)腳、玉環(huán)步、開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 )。文趟子動作明快,節(jié)奏鮮明,其練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腳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轉(zhuǎn)、貼、川、纏、展;其步法有進、退、閃、擺、抽、換、竄、旋;其戰(zhàn)術(shù)講究一步一腳,出人不意,誘敵深入,后發(fā)制人,下肢發(fā)腳,半步贏人,似踢非踢,聲東擊西。戳腳以腿見長,但又十分強調(diào)手腳并用。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又說“上肢不到,腿腳何益”,“手到腿不到,凈是瞎胡鬧”。戳腳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于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fā),出腳從臀輸,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即所謂“藝備身法方顯高,技至無形始見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戳腳被列為全國武術(shù)表演和比賽項目。
腳為身之基,腳穩(wěn)則身穩(wěn)。腳前進,身隨之;腳后退,身亦隨;腳里進, 身斜之;腳外進,身伏之;腳踢時,手領(lǐng)之。手為先鋒,腳為帥;拳打六路,腳踢八方。拳譜云:“足踢敵人莫容情,全憑手領(lǐng)門路清;手不虛發(fā)不空回,飛腳點于肋,百發(fā)百勝”。腳踢七分,手打三分,腳之疾更當疾于手之疾。
戳腳強調(diào)腿法練習(xí),練好腿法,出勢則疾。基本腿法有飄、跛、蹶、撩、圈、抹、跺、戳、提、點、抖、踹等。
與敵交手遲則負,速則勝。戳腳除以腿見長外,其手法也別具一格,有“開石雷”、“似箭手”、“云魔手”等。
目視敵方眼要毒,觀其五官能察動靜、識變化,出奇制勝。
拳諺有:“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庇钟小笆执蛉郑_踢七分”之說。戳腳不僅僅重于腿,它十分強調(diào)手腳并用。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于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fā),出腳從臀輸,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
戳腳六合分內(nèi)外。外六合為: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腰與胯合,胯與膝合,膝與腳合。內(nèi)六合為:神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筋合,筋與血合。內(nèi)外六合彼此相關(guān)。
戳腳勁法概括起來有五種,即綿、軟、埂、脆、滑。綿勁者,彼進我退,彼退我進,順人之勢,借人之力。軟勁者,不逞強,不硬架,不著人時舒松自由,著人時,力從內(nèi)發(fā),有推墻倒壁之勢。硬勁者,硬功直進,包括硬磕、硬撞、硬托、硬回等方法。脆者為聚,將勁全貫于手腕,手臂與身體放松?;瑒耪?,溜滑之勁,隨機應(yīng)變,妙如轉(zhuǎn)環(huán),使敵方無從進攻。
拳腳并重,腿法突出。武趟子多上盤腿法,架式較大,動作舒展,硬攻直進,以剛為主。文趟子多下盤腿法,架式小巧,靈活叛變,逼進靠打,柔和寓剛。
1.八靠:是一種雙人徒手練習(xí)。以身體八個部位相互靠擊,以此增強身體抗擊抗震 能力和隨時利用
身體打擊對方的技能。八靠為:臂靠、腿靠、肩靠、胸靠、背靠、肋部靠、臀部靠、腳背靠。
2.踢樁、靠樁:踢樁是在靠樁基礎(chǔ)上,用踢、蹬、鏟、挑等多種腿法對樁練習(xí),以增強腿部力量。
3.腿法練習(xí):將連環(huán)腿、剪腿、鴛鴦腿、蹉腳、踩蓮、外撞腿等腿法進行反復(fù)練習(xí)。
(一)架梁寸腿:
1.練習(xí)方法:
先是左腳或右腳在前搭十字手(圖39),再踢左或右寸腿(圖40)。
要領(lǐng):為了講述清楚上邊所說是分解動作的圖片,若是演習(xí)此法,即以一步一架踢的方法練習(xí)就可以了;也可直接一架就踢的簡易練習(xí)。
2.使用方法:
敵出直拳,即可采用一架便踢之法(圖41);此術(shù)易學(xué)好用。(二)葉里藏花鴛鴦腿:
1.練習(xí)方法:
右弓步式順出左肩和手,右手虎卡于左肘內(nèi)側(cè),手高與肩平(圖47)。左手向外分右手翻到左肘下邊上托,左腿隨手勢向前上方橫腳掀起(圖48)。左腳向下落戳丁步,雙手前后分開,擺頭看左手前方(圖49)。向后撩踢右九翻鴛鴦腳,左手停于左太陽穴斜上方,右手拍打右腳內(nèi)側(cè),向后擺頭看右手右腳(圖50)。
2.使用方法:
先出右手攔截敵手腕,左手在肘下隨時備出(圖51)。左手突然向前由上向下朝外分撥敵小臂,右手停于左肘下作保護;提左膝掀腳點擊敵右肋(圖52)。當敵人向后撤步時抓住時機速以鴛鴦腳撩踢其襠或胸腹部(圖53)。
要領(lǐng):葉里藏花接九翻鴛鴦腳是該拳種典型的連環(huán)腿法。腿之連環(huán)要緊密相連不能間歇,否則非但不能奏效反被其害。(三)砸釘:
1.練習(xí)方法:
砸是手法的劈砸,釘是指寸腿。因此砸釘即拳打腳踢。
以左側(cè)迎面飛扇掌為例,右手仍須護胸(圖71);重心向前移,向前揮拳砸至面前,同時提右膝勾踢右腳,左手按右碗(圖72)。
2.使用方法:
主動出擊以左反背掌扇打敵人面部(圖73),當敵人出手迎架時,即以左手向下掛,并在揮右拳砸敵面時,同時起右腳勾踢敵人的脛骨(圖74)。
要領(lǐng):虛實、明暗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四)玉環(huán)步鴛鴦腳:
1.練習(xí)方法:
左手左腳向右后倒插,右手向下護肋(圖85),向右速撩右腿,右手、左手停于左太陽穴斜上方,右手拍打右腳內(nèi)側(cè),同時擺頭看右手(圖86)。
2.使用方法:
出右手攔截敵手腕的同時,左手就插入敵手內(nèi)側(cè)(圖87);向右腳后偷上左步(圖88),突然向后翻身撩踢敵大腿內(nèi)側(cè)或襠部(圖89)。
要領(lǐng):換式起腿要隱蔽,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