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賞梅勝地 NO.21
中國十大賞彼岸花好去處 NO.1
杭州十大春季旅游景點 NO.2
中國十大賞玉蘭好去處 NO.6
杭州十大賞紅葉好去處 NO.8
中國十大賞含羞草好去處 NO.10
中國十大百年玉蘭樹景點 NO.10
杭州十大公園 NO.11
中國十大賞萱草花好去處 NO.11
杭州西湖十大景點 NO.13
浙江十大賞紅葉好去處 NO.14
杭州十大賞花勝地 NO.2
杭州十大冬季旅游好去處 NO.10
歷史發(fā)展
杭州解放不久,時任杭州市建設局局長余森文提議在西子湖畔建設一座現(xiàn)代化植物園,得到譚震林、江華等省市領導和有關專家、教授的支持和響應。
1951年,杭州市建設局提出了籌建杭州植物園的設想。
1952年,杭州市把建立植物園的計劃納入了《西湖風景園林建設規(guī)劃大綱》并上報中央。
1953年,杭州市建委采納了陳封懷教授的建議,確定玉泉至桃園嶺一帶為園址。并請浙江大學農(nóng)學院孫筱祥(現(xiàn)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教授)設計并繪制了一幅“杭州植物園總體規(guī)劃圖”。
1954年,中央批復了西湖風景建設規(guī)劃報告,并納入國家計劃。
1955年,杭州植物園籌委會成立,附設在杭州城市建設委員會內(nèi)。
1956年6月,成立杭州植物園籌備委員會,由余森文、羅介堂、章紹堯逐步開展籌備工作。
1956年9月,杭州城市建設委員會召開第一次籌備委員會會議,委員由15名擴大到24名。余森文兼主任,陳封懷、傅伯達、吳長春、張毅為副主任。會議研究和通過了植物園總體規(guī)劃和植物園分類區(qū)設計方案,制定了近期工作計劃和12年遠景規(guī)劃。
1957年9月,杭州城市建設委員會召開第二次籌備委員會,增聘了余樹勛、陳俊愉、周瘦鵑等專家參加。著重討論了杭州植物園的方針任務和近期籌建工作,并由杭州市人民委員會上報省人民委員會。
1957年10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正式批復了杭州市人民委員會關于植物園的任務、方針和領導關系的報告。
1957年,建成開放植物分類區(qū)。
1958年,建成開放槭樹杜鵑園。
1965年,玉泉景點進行了全面改建,新建“古珍珠泉”、“晴空細雨池”二組新景。
1965年7月,杭州植物園正式成立,杭州市副市長余森文任杭州植物園第一任主任。
1966年到1976年間植物園處于癱瘓狀態(tài),建園、科研和生產(chǎn)養(yǎng)護工作遭到嚴重破壞。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jīng)過撥亂反正,全園各項事業(yè)得到了全面發(fā)展。
1992年,在靈峰梅園的西南角開辟了蠟梅園。
1997年,建成開放森林公園。
1999年,建成開放桃花園。
2000年,玉泉景點又進行了擴建、改造,分成了南園、北園兩個區(qū)域。
2005年10月1日,韓美林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杭州植物園地處杭州市西湖區(qū)桃源嶺,占地284.64公頃,園區(qū)中心位置處于北緯30°15′,東經(jīng)120°16′。
地形地貌
杭州植物園內(nèi)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間多波形起伏。海拔10-165m之間,丘陵與谷地相間,大小水池甚多。
地質(zhì)條件
土壤屬紅壤和黃壤,ph4.9-6.5, 肥力適中。
主要園區(qū)
綜述
杭州植物園開放并完善的展覽區(qū)占地115.6公頃,根據(jù)不同的功能可分為:觀賞植物區(qū)(專類園),植物分類區(qū),經(jīng)濟植物區(qū),森林公園。觀賞植物區(qū)由木蘭山茶園、杜鵑槭樹園、桂花紫薇園、桃花園、靈峰梅園、百草園、山水園、竹類植物區(qū)等8個專類園組成。
臘梅園
植物園靈峰蠟梅園是靈峰探梅景區(q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于靈峰景區(qū)的西南側(cè),占地20余畝,種植有臘梅、夏臘梅、亮葉臘梅共2200余叢。其中臘梅最多有2000余叢,30多個品種,分別從河南、安徽、江蘇及浙江各地收集,也有植物園選育的品種,花期從11月底至翌年2月。夏臘梅花期5月,亮葉臘梅花期10-12月。
靈峰探梅是歷史上西湖三大賞梅地之一,寺廟建成后種有梅花。在靈峰梅園主景仍保留著6叢百余年以上的古臘梅,是以前寺廟的遺存物。1986年靈峰探梅重建時,除梅花外,蠟梅也是主要的配置植物之一。
臘梅有200余叢,分布于梅園各個區(qū)塊。1991年在停車場西南側(cè)建臘梅園,占地10余畝,增加1000余叢臘梅。2002年來,靈峰蠟梅園的種植范圍及品種逐年增加,形成規(guī)模。
杜鵑園
杜鵑園位于百草園旁,占地面積3公頃,有春鵑、夏鵑、東洋鵑等杜鵑25種70余個品種。杜鵑園東面有約0.7公頃的杜英林,樹高林深,簡樸的木屋掩映其中,富有野趣。杜鵑園綠樹婆娑、精品薈萃,草坪如茵,各色杜鵑異彩紛呈,絢麗多姿。
槭樹杜鵑園位于植物園北門內(nèi),與山水園相接,占地面積2公頃,建成開放于1958年,該園利用原有楓香、山毛櫸科植物等大喬木,以“春觀杜鵑花、秋賞槭紅葉”為景題,配置槭樹和杜鵑花為中下層樹木,襯以疊石,并辟設草地和休息亭。栽植有秀麗槭、雞爪槭、紅楓等槭樹科植物21種,配置了毛白、紫萼等18個杜鵑品種。?
靈峰探梅
靈峰探梅景點自1988年重建開放以來,已完善了梅的特色游覽內(nèi)容,每年的靈峰探梅活動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其實,早在古代杭州,這里已是著名的三大賞梅勝地之一。據(jù)載,五代吳越國時就建有“鷲峰禪寺”,至北宋改賜“靈峰寺”額僧人居住,以佛事為主,直至清明,幾經(jīng)興衰。直到1986年,為適應日益發(fā)展的旅游需要,市園文局投資200萬元重建景區(qū),經(jīng)過二年的建設,于1988年梅花盛開之際正式開放游覽。 重建后的靈峰景區(qū),占地150畝。新栽梅樹5000余株,既有果梅,也有花梅,擁有二系四大類十二型四十五個品種。果梅多栽于靈峰梅園的瑤臺附近山地,而花梅則按不同類別、不同花色分片群植在草坪四周,以供觀賞。還有不少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梅,栽于云香亭旁的一株臥式青梅,主干開裂,品名“大葉青”,樹齡就在100年以上。在掬月亭西坡的蠟梅老樁也均在百歲以上,算起來還是原靈峰寺廟的遺物,每年開花早,謝花遲,花期長達2個多月。
玉泉魚躍
玉泉位于植物園北側(cè),占地21畝,是杭州著名的三泉之一,因泉水晶瑩透明,,猶如美玉而得名。.玉泉以前是座寺廟,建于南宋建元年間,稱為玉泉寺。清朝康熙年間,賜名清漣寺,咸豐年間,寺廟被毀。玉泉北園是建國以后重建的,南園原來是一個民居點,2001年杭州市園文局對民居點進行了動遷,建造了南園,玉泉總共面積為21畝。玉泉的泉眼最早發(fā)現(xiàn)于南宋,已有1400多年歷史,以觀賞大魚而聞名。"魚樂國"匾額出自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手跡。魚池西院有"古珍珠泉",泉北復有"晴空細雨池"。魚池南有亦樂園,依山傍水。建有戲魚池,及"清樂堂"、"如魚得水"、"碧瑩亭"、"閑定軒"等觀魚景點。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位于玉泉山,占地30.6公頃,建成開放于1997年。園內(nèi)收集各類植物80科170屬570余種,分設名人區(qū)、青少年活動區(qū)、自然保護區(qū)、樹木園等四個小區(qū)。森林公園,樹深林密,濃蔭匝地。這里建有田華、張瑞芳、達式常等97位國內(nèi)外著名電影明星簽名的"97明星碑"和97位明星手植的97株銀杏樹("97明星林");建有中國電影文化巨匠--夏衍先生銅像及生前心愛遺物;建有來自英、美、法等15國200位浙江籍青少年營造華裔青少年世紀林。
百草園
百草園位于植物園辦公樓東側(cè),占地面積1.5公頃,建成開放于1969年。園內(nèi)薈萃了包括著名的中藥“浙八味”在內(nèi)的1000多種(包括變種、變型)藥用植物,是藥用植物科普與教學實踐的活標本園,每年接待大量的學生前來參觀學習。園內(nèi)根據(jù)植物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結(jié)合原有地形,運用造園藝術,采用模擬自然的手法進行植物配置,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造了陰生、陽生、半陰生、巖生、水生等生態(tài)小區(qū),并建造了“本草軒”盆栽藥用植物展示小區(qū),是布局精巧、種類頗豐的藥用植物專類園。?
科學研究
研究機構(gòu)
杭州植物園是一所具有公園外貌、科學內(nèi)涵、以科學研究為主,并向大眾開放,進行植物科學和環(huán)境科學知識普及的地方性植物園,隸屬于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到2015年,該園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36人(含高級職稱者10人,中級職稱者11人,助理工程師8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科技隊伍。
科研成果
大量地應用于園林和生產(chǎn)實踐,如水杉的引種馴化、繁殖推廣課題,解決了水杉快速繁殖技術,短短幾年,推廣100余萬株,徹底改變了浙江省平原水網(wǎng)地區(qū)的綠化現(xiàn)狀,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優(yōu)秀成果獎。草坪、地被植物引種栽培及應用課題,徹底改變了西湖風景區(qū)冬季草坪一片枯黃的歷史。"球宿根花卉引種栽培及新品種選育"課題,對球宿根花卉進行了系統(tǒng)、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對石蒜屬植物進行深入的研究。植物園截止2001年底共完成各類科研課題115個,獲省市和國家部委以上科技成果40個。
科學著作
"植物資源調(diào)查及《浙江植物志》編著"(該園為主要參加單位之一)課題獲1993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植物志》獲1995年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和第二屆國家圖書獎。?
編輯發(fā)行《杭州植物園通訊》共89期,影響廣泛;編著或參與編著《園林綠化樹種選擇》《山茶花》《中國植物志》《中國樹木志》等著作。
學術交流
杭州植物園在國內(nèi)國際學術交流方面也日益活躍,有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南非、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等近三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家、學者來園參觀和交流。1993年9月接待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第十一屆國際植物園大會的160多名專家。1989年、1995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專家來園訪問并作學術報告,1996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植物園之友"考察團和德國樹木學會專家團來園考察。該園先后多次派人參加國際會議或出國考察。1996年3月,該園作品"江南憶",參加"96香港國際花卉園林博覽會",榮獲最佳設計獎。該園經(jīng)常派員參加國內(nèi)有關學術會議,并舉辦大型會議。1986年,在杭州植物園召開了中國植物園協(xié)會成立大會;1995年,又在此召開了中國公園協(xié)會植物園委員會成立大會。
從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德國、俄羅斯等48個國家369個單位引進植物;與國內(nèi)28個省、市的40余家單位建立了種子種苗交換關系。至今全園已收集國內(nèi)外植物3458種(含品種),分別隸屬于223科、1209屬;壓制收藏正號臘葉標本70000余號,隸屬于221科,1024屬,正、副號標本達110000余份,是浙江省植物標本收藏最多的單位之一。園內(nèi)收藏中外文科技圖書一萬余冊。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及來園教學實習的農(nóng)、林、醫(yī)、園林等專業(yè)大中專院校師生120-150萬人次。?
歷史傳說
靈峰之梅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一位名叫固慶的官員因喜愛靈峰的幽雅景致,撥資修繕寺院,并環(huán)植梅樹數(shù)百株,幾年后蔚然成林。這就是靈峰首次種梅的經(jīng)過,到清代咸豐年間,寺院和林木因戰(zhàn)爭被毀。直至本世紀初, 一位叫周慶云的文人重游靈峰,痛惜古寺久湮。清人繞屋補種梅樹300株,并建“補梅庵”,選定于蘇東坡生日邀集當時知名文人,在“補梅庵”,“會宴”,吟歌頌詩。這是靈峰歷史上的“二次種植”。
玉泉之源
有一年,錢塘江上開過一艘船,江里的草龍聽到船上一片哭聲,得知這些人是被皇帝拉去做苦力的。草龍心想:皇帝這么壞,應該把他收拾掉,于是就飛到京城去刺殺皇帝,刺殺沒成功,反而被侍衛(wèi)射殺了一只眼睛。草龍?zhí)踊亓撕贾?,打聽到清漣寺里有個和尚醫(yī)術高明,就上門求醫(yī)。誰知老和尚得知草龍想刺殺皇帝,便假意要草龍在寺里鉆個泉眼作為醫(yī)眼報酬。草龍不知是計,就在老和尚取過佛前供桌上的小石塔往泉眼當中一放,草龍就被鎮(zhèn)壓在下面了。
參觀信息
最佳季節(jié)
3月-5月最佳。杭州四季景色各異,不過春季百花爭艷,是杭州最美麗的時候。
交通路線
乘車指南:公交車 82路、15路、28路、7路均達。
乘坐公交28(k28)、82(k82 )、15(k15)路到植物園、玉泉站下即可。
乘坐公交k7、k27、k807、Y1、Y3、Y4到植物園(玉泉)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