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nèi)有被列為深圳市保護文物、明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年)修建的南頭城北城墻遺址;有雕塑家錢紹武主持雕刻的,全國較大的孫中山先生石雕頭像。并在聚英草坪處安放了由眾多雕塑界名家制作的深圳、南山地區(qū)有影響的歷史名人雕像群,整個園區(qū)以熱帶園林風光為主,景色與名人雕像相互映襯,鮮花飄香、草地如茵、古木參天。有上百年古樹名木32棵,觀光樹種200多種;有近6萬平方米的疏林草地、3萬平方米的人工湖區(qū)。改建后的中山公園于1999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33周年紀念日重新開園,以嶄新的面貌和優(yōu)美的景觀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公園老園區(qū)北邊保存有一段明代修建的南頭城北城墻,全長646米,沿山形走勢而筑,城墻高約6米,城基寬3米,紅砂巖奠基,灰色巨石砌成,較早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年),一九八三年十月被深圳市政府列為一批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市成立以后,市政府為中山公園重建規(guī)劃,對中山公園的發(fā)展和改造提出了新的規(guī)劃定位,以孫中山先生大型雕塑頭像為主題構思,利用現(xiàn)有植物、地形、結合各種園林建筑、歷史文化遺跡、名人雕像、噴泉水景、娛樂、休憩設施等,形成了一個具有歷史文化教育主題紀念意義和時代氣息與傳統(tǒng)特色的綜合性公眾休閑公園。
中山公園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一九二五年,曾任寶安縣縣長的香港紳士胡鈺先生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籌建的,當時公園面積只有二十畝,園中建有各式木涼亭;養(yǎng)有猴子、鳥雀;種有成片的樟樹、秋楓、石栗、紅棉、鳳凰木和南洋杉供游人觀賞。當時的南頭電燈公司鄭先生免費為公園供應照明用電。一九三零年十月,南山華僑陳鑒波先生捐款在園內(nèi)興建了一座鋼混凝土結構的涼亭,當時胡鈺先生把此亭命名為“鑒波亭”并親自作了“邑中名宿陳鑒波先生熱心公益,見余辟治公園,慨然捐建此亭點綴其間,使其園生色不少”的題詞。同時,還在亭邊的花崗巨石上題刻“與民同樂”四個大字。“文革”期間,巨石被損壞。一九九五年二月為重建解放內(nèi)伶仃島紀念碑,拆除了年久失修的“鑒波亭”,近年在公園老園區(qū)東北處按原貌重建了“鑒波亭”。七十多年前種的樹林,如今已遮天蓋日,兩棵參天的南洋杉粗壯挺拔,為省內(nèi)所罕見,現(xiàn)在園內(nèi)有近百年的古樹名木三十二棵。
公交
乘22路,21路,37路,B628路(單行線),201路,226路,332路,B769路,93A路到“中山公園”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