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蘭彬故居是一座二進磚木四合院式結構的建筑,建于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面積400多平方米。由于這里是陳蘭彬接待官員及會客之所,所以當?shù)厝擞址Q其為“官廳”。故居建筑較為完整,但內中文物早已散失。進門后便是一個廂房,再往前走是一個大天井,天井兩旁有走廊和廂房,后面為廳堂,據(jù)說故居是 陳蘭彬接待官員及會客之所,所以群眾又稱其為“官廳”。天井兩旁的廂房都掛有陳蘭彬事跡的簡介,噴繪膠紙上的字跡已經(jīng)十分模糊?!肮購d”正中有一幅陳蘭彬身穿官服的畫像,兩側掛一對聯(lián):“天下未當無才惟須致之以程,圣德何能數(shù)見但當用其所長”,是陳蘭彬于光緒庚寅春月所書。2005年在廣東省、湛江市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吳川市文廣新局組織技術人員對陳蘭彬故居進行了維修,維修過程中,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陳蘭彬其人
陳蘭彬,字荔秋,我國近代外交史上知名人物。清代嘉慶丙子年(1816年)生于吳川黃坡村。從小聰明好學,20多歲以優(yōu)行貢京師,名動公卿。曾到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游歷考察,潛心古今兵事研究。
咸豐三年(1853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史國館纂修散館,后任刑部主事。咸豐八年,清廷擇陳蘭彬管理洋務。他同列強交往,秉剛懷柔。同治三年(1863年),陳蘭彬受命審理積案,大批冤案得以昭雪;復使大名府賑濟水患饑民,救活災民數(shù)十萬人。時值南北洋務籌措海防,以上海機器局為樞紐,陳蘭彬受命于清廷總理其事。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廷派遣陳蘭彬為監(jiān)督,容閎為副監(jiān)督,先后帶領四批少年共120多名赴美留學。光緒元年(1875年)秋回國,清廷旋又命他出使美國、日爾巴斯(西班牙)、秘魯?shù)葒?。光緒帝又以陳蘭彬久歷歐美,習知外情,命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光緒十年(1884年),68歲的陳蘭彬因病引退還鄉(xiāng)。卒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享年79歲。陳蘭彬著有《使美記略》、《泛槎詩草》、《使美百詠》等,纂修《高州府志》、《吳川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