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英語:The Pentagon;又稱五角大樓)是美國國防部的辦公大樓,位于華盛頓西南方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因建筑物為五角形而得名,是世界最大單體行政建筑。
五角大樓(The Pentagon)位于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西南部波多馬克河畔的阿靈頓區(qū),是美國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的總部所在地。
五角大樓由美國建筑師喬治·貝格斯特羅姆(George Bergstrom,1876年-1955年)設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建筑商約翰·麥克沙恩(John McShain)承建。
由于其特殊的職能,所以有時“五角大樓”一詞不僅僅代表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國國防部、甚至美國軍事當局的代名詞。
五角大樓于1941年9月11日動土起建,1943年1月15日完成。工程項目負責人是布里恩·薩默維爾將軍(Brehon Somervell),而萊斯利·格羅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作為軍方負責人全程監(jiān)督了建設過程。上世紀60年代,五角大樓成為了反越南戰(zhàn)爭浪潮的中心。
五角大樓坐落在美國華盛頓附近波托馬克河畔的阿靈頓鎮(zhèn),是美國國防部所在地。從空中俯瞰,這座建筑成正五邊形,故名“五角大樓”。
五角大樓占地面積235.9萬平方米,大樓高22米,共有5層,總建筑面積60.8萬平方米,使用面積約34.4萬平方米,當時造價8700萬美元,于1943年1月15日建成,同年5月啟用,可供2.3萬人辦公。大樓南北兩側各有一大型停車場,可同時停放汽車1萬輛。
1947年9月,美國第33任總統(tǒng)杜魯門建立的國防部開始在此辦公。從此,五角大樓便成了美國國防部的代稱。樓里除國防部機關外,還包括下屬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和海、陸、空軍三總部。
五角大樓一層大廳內有銀行、郵局、書店、診療所、電報局以及各種商店。有“國防部靈魂”之稱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在二樓,這一層辦公樓鋪有金色地毯,人稱“金廳”的國防部長辦公室和陸軍部在三樓。三樓走廊一角有一“英雄廳”,為紀念獨立戰(zhàn)爭以來的“最高榮譽勛章”獲得者而設。這里掛著3000多塊銅牌,上面鐫刻著他們的姓名、籍貫和簡歷。還有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和麥克阿瑟三個元帥的“紀念走廊”,陳列著他們各時期的照片、軍裝、勛章、手槍,以及他們所簽署的命令、文物等。三樓以上,為海軍部和空軍部。
1993年5月12日美國內政部把五角大樓定為國家歷史標志。
神秘五邊形:揭開五角大樓背后的秘密。五角大樓坐落在美國華盛頓附近波托馬克河畔的阿靈頓鎮(zhèn),是美國國防部所在地。從空中俯瞰,這座建筑成正五邊形,故名“五角大樓”。
這是五角大樓最初的設計圖紙,當時還被設計為不規(guī)則的五邊形?;诳衫玫耐恋孛娣e和建筑形狀的限制(正方形或矩形占地面積過大),五邊形被認為是這座大樓最佳的建筑形狀。
這是于1941年12月4日從飛機上拍攝的正在施工中的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可同時容納4萬人辦公,而每人的可使用面積達100平方英尺(約為9.3平方米)。
五角大樓工程遭到當時美國國會的反對,議員們稱五角大樓工程進度過快、耗資過大并且會破壞阿靈頓烈士陵園周圍的環(huán)境。
1941年7月28日,美國國會正式授權并批準撥款資金在阿靈頓縣建立一個整合了所有舊的部門的新的美國陸軍部。9月2日,羅斯??偨y(tǒng)正式同意定址胡佛機場。而1941年7月末,正當整個工程還待通過審批時,薩默維爾就挑選出了工程的承建者,他們包括:來自費城的承包商約翰·麥考肖恩,他曾經負責建造過位于阿靈頓縣的華盛頓國家機場,位于華盛頓的杰弗遜紀念堂,位于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市的國家海軍醫(yī)療中心;懷斯承建公司以及來自弗吉尼亞的道爾和拉塞爾。除了胡佛機場和其他國有土地之外,建造五角大樓還需要一塊大小約287英畝(1.16平方千米)的土地,而購買這塊土地花費了220萬美元。
而地獄底附近,靠近哥倫比亞大道的一個擁有眾多當鋪、工廠和約150家住戶以及其他建筑的平民窟也被迫清理出來為五角大樓讓道。隨后,300英畝(1.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劃入阿靈頓國家公墓和梅爾堡,其中的280英畝(1.11平方千米)歸五角大樓。1941年9月11日,陸軍部終于和麥考肖恩以及其他承建商敲定下來一份總值31,000,000美元的合約。
同一天,五角大樓破土施工。根據規(guī)定,薩默維爾要求結構設計能夠使地板的有效載荷高達每平方英尺150磅,以備在未來二戰(zhàn)之后這里成為空前龐大的儲存設施之需。在五角大樓的結構當中,對當時供應稀缺的鋼材使用較少,而是從波托馬克河挖來了680,000噸砂石壓制成鋼筋混凝土加以利用,而五角大樓的河流入口下游,一個人工泄湖也因此形成。為了減少鋼鐵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坡道被建設出來來代替安裝升降機。而五角大樓的正面則是由印第安納石灰石構成。五角大樓的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工作與大樓建造是同時進行的,最初的圖紙于1941年10月前期繪制出來,而大部分的設計工作于1942年6月完成。有時建造工作甚至趕在了設計的前面。在計劃具體指明之前,建設工作就已經嘗試了多種不同的材料。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為了加快五角大樓設計與施工速度,薩默維爾要求在1942年4月1之前,必須有1000,000平方英尺(9.3公頃)的空間能夠投入使用。1942年4月11日,作為美國建筑師聯合會主席的伯格斯特龍由于決策失誤,辭去五角大樓的建設管理權,戴維·J·惠特默接替了他的職務。五角大樓的選址位于波托馬克河漫灘,那里的土質條件給工程師們帶來了挑戰(zhàn),而且地面高度從海平面以上10英尺(3米)到40英尺(12米)不等。為了彌補海拔變化,人們建立了兩個擋土墻,而為解決土質問題,人們更是運用了現場澆筑(深基礎法蘭基灌注樁)。最后,在耗費了16個月和8700萬美元后,五角大樓竣工了。整座建筑俯視圖為正五邊形,邊長921英尺(281米),高77英尺(22米)。1943年1月,僅僅16個月的時間,這一號稱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辦公建筑宣告竣工,并按其建筑外形命名五角大樓立即投入使用,在二戰(zhàn)的后期發(fā)揮了重要的軍事指揮功能。
上世紀60年代,五角大樓成為了反越南戰(zhàn)爭浪潮的中心。1967年2月15日,由婦女罷工和平組織(Women Strike for Peace)發(fā)動的2500名婦女在國防部長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位于五角大樓的辦公室外示威游行。1967年5月,20多名抗議者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辦公室外靜坐示威直至四天后他們被逮捕。1967年10月21日,一件重大的事情發(fā)生了,3500名反戰(zhàn)抗議者在全國動員委員會組織下與2500人的軍隊對峙,在國防部集結(史稱“五角大樓大游行”)。
這次事件中有人拍攝了一張著名的照片,照片中,喬治·哈里斯把康乃馨插在了士兵們的槍管里。1972年5月19日,地下氣象員組織(Weather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的激進份子將炸彈成功放置到了五角大樓四層的一間女洗手間并引爆,他們聲稱這是對越南戰(zhàn)爭后期尼克松政府發(fā)動的河內轟炸事件以牙還牙。2007年3月17日,約有4000到15000名伊拉克戰(zhàn)爭抗議者從林肯紀念堂開始游行,沿華盛頓大道而下,最后到達五角大樓北部停車場。參與游行的實際人數無法估算,因為他們游行的區(qū)域包括了國家廣場,林肯紀念堂和阿靈頓;而且還有為數眾多的旅游者因為好奇而加入到了游行的隊伍里。
這次事件是美國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9月11日早晨八時四十分,四架美國國內航班幾乎被同時劫持,其中兩架撞擊位于紐約曼哈頓的摩天大樓世界貿易中心,一架襲擊了首都華盛頓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世貿的兩幢110層大樓在遭到攻擊后相繼倒塌,附近多座建筑也受震而坍塌,而五角大樓的部分結構被大火吞噬。第四架被劫持飛機在賓夕法尼亞州墜毀,失事前機上乘客試圖從劫機者手中重奪飛機控制權。
死傷者數以千計:機上乘客共265人,世界貿易中心,650人(其中包括事件發(fā)生后在火場執(zhí)行任務的343名消防員)。五角大樓遭到局部破壞,部分結構坍塌,125人死亡。世貿中心的兩幢建筑物共使用大約100噸石棉,襲擊事件令曼哈頓上空布滿塵煙,一些標本經測試確實發(fā)現石棉成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有可能遭受長期負面影響。
搭乘那四架死亡班機的旅客中有一些人用手提電話與外界取得短暫聯系。據這些乘客稱,每一架飛機上有多名劫機者(后來驗明身份的有19人),他們手持刀具劫持飛機。其它可能使用的武器(至少在其中一架飛機上)包括了炸彈和諸如催淚彈之類的有毒化學劑。
2001年9月11日當天的恐怖襲擊對美國產生巨大、即時性影響,全球各地在事件后都有各種悼念活動,美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譴責也受到大多數國家支持;救援活動持續(xù)了數月,僅事發(fā)現場的清理工作就持續(xù)到次年年中。
法國左翼作家梅桑(ThierryMeyssan)推出新書《驚天大騙局》(TheDreadfulImposture),羅列一系列“證據”,對“911”恐怖襲擊事件中美國國防部大樓遭到被劫持客機撞擊的說法提出質疑,懷疑事件另有“隱情”。此書一出,頓時洛陽紙貴,甚至在法國被搶購一空。梅桑的說法在網上惹來極大反響,讀者反應不一,有人極為憤怒,但也有人附和。
梅桑懷疑是五角大樓自己人干的:梅桑根據美國國防部公開的照片指出,肇事現場似乎看不見任何飛機殘骸,五角大樓上留下的洞也相當小。他指出,那個“黑洞”其實可能是“一群獲準進入五角大樓的人”用炸彈炸出來的,目標是摧毀那里一個新建的海軍辦公室。他暗示“事件其實是國防部的人弄出來的”。
他在書中還說,美國在遭到襲擊后誓言要發(fā)動反恐軍事行動,其實這是華盛頓政客的陰謀,圖謀以“反恐”為理由,大搞軍事行動并增加國防開支。他甚至說,拉登其實是中情局特工,其作用是使美國人遷怒于“國外的替罪羔羊”。
當地時間2020年1月7日,伊朗議會當天批準了一項名為“嚴厲復仇”(harsh revenge)的議案,宣布五角大樓的所有成員,包括指揮官、特工和殺害蘇萊曼尼的人將被視為恐怖分子。所有伊朗人民都支持抵抗和報復行動。
美媒稱,五角大樓官員當地時間2020年3月23日表示,全球范圍內,美國軍方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接近250例,并已出現死亡病例。
2020年7月23日,埃斯珀在一場公開活動的問答環(huán)節(jié)中表示,五角大樓正在落實“動態(tài)力量部署”等新概念。
1941年初,希特勒控制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qū),時任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tài)。迅速壯大的美國陸軍部(存在于1789年至1947年)急需一座新的指揮基地,于是五角大樓開始動工。
美國陸軍部指揮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設在軍需大樓,這座臨時性建筑位于美國國家廣場的憲法大街。陸軍部,這是一個非軍事政府機構,用于管理美國陸軍。由于空間問題而分散在很多地方,如美國國家廣場,華盛頓特區(qū)和馬里蘭州以及弗吉尼亞州。上世紀30年代后期,一個新的陸軍部大樓建于霧谷的21st and C 大街。但完成后,該建筑并沒有解決該部的空間問題,于是隨后被美國國務院停用。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歐洲爆發(fā)之后,陸軍部由于被卷入沖突而迅速擴張。陸軍部長亨利·L·史汀生對陸軍部辦公大樓分散各地并且人滿為患的現狀很不滿意。1941年5月的一天,史汀生告訴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D·羅斯福說陸軍部需要更多的空間。1941年7月17日,一場國會意見聽證會舉行了。這場聽證會由弗吉尼亞州議員克里夫頓·伍德倫發(fā)起,討論關于興建新的陸軍部辦公建筑的提議。在聽證會上,伍德倫向提出反對意見的尤金·雷博爾德準將施壓,后者提出了以“整體解決方案”應對“空間問題”而不贊成興建更多的臨時建筑。最后,雷博爾德允諾在五日內給伍德倫答復。最后陸軍部要求它的工程部長官布恩·薩默維爾將軍提出一個設計方案。
五角大樓的地基很差,原為河邊無人居住的大片沼澤。為此,建筑工人打下了41492根水泥柱,并就地取材,從附近的波拖馬可河中挖來68萬噸砂石,以壓制成30萬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材料。五角大樓的設計為戰(zhàn)爭年代節(jié)約了建造一座戰(zhàn)艦的鋼材。其總建筑面積為29英畝,相當于5座美國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