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862年,探險家薩梅爾·費爾久遜博士準備乘氣球由東向西飛越整個非洲,這一消息引起很大反響。4月18日晨,費爾久遜帶著他的朋友凱乃第和仆人喬,乘坐雙層氣球“維多利亞號”,從非洲東岸桑給巴爾島出發(fā),幾天后到達非洲中部重鎮(zhèn)卡結赫。當?shù)赝林税丫S多利亞號當作月亮,把乘在上面的三人當作月亮之子。博士應邀進宮醫(yī)治國王蘇丹的病,傍晚回氣球途中,發(fā)現(xiàn)土著居民開始騷亂。原來他們看見月亮正從地平線升起,對氣球產(chǎn)生懷疑。三位航空家靠著氣球的急速上升脫離險境。之后,他們躲過了可怕的雷雨云層,打死了鉤住氣球的大象,義飛經(jīng)赤道,看到了尼羅河的源頭。氣球進入沙漠地區(qū)時,風變得極其微弱,氣球幾乎困在沙漠上空,斷水的煎熬使大家絕望。忽然一股熱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從東南方刮來,把氣球吹到一塊綠洲上,三個人才得救。氣球飛翔在乍得湖上空時,一群兇猛的)匕鷹襲擊并啄破了氣球,人們扔掉吊籃里所有壓艙物也控制不住氣球的下降。喬無畏地跳入湖中,才使氣球重新上升。第二天,博士他們去掉氣球外面已破的氣囊:·救出正被阿拉伯人追趕的喬。這天夜半,三位航空家在森林里遭列塔利巴人的火攻,當他們飛入空中時,塔利巴人騎馬緊跟追殺。氣球漏氣嚴重,迅速下降,博士果斷決定扔掉他們乘坐的150多斤重的吊籃,三人抓住氣球的網(wǎng)罩升空。不料,網(wǎng)罩鉤在了一棵孤樹上。博士指揮大家點燃干草給氣球的氣囊充氣,當塔利巴人圍攻上來時,氣球完全脹鼓了,突然飛升起來。10分鐘后,三位航空家飛過了塞內加爾河,在對岸法國殖民地降落。這天是5月24日。經(jīng)過五個星期的歷險,飛越非洲的探險終于勝利完成。
作品目錄
章節(jié) 大致內容
第一章 演說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向大會介紹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風姿——名副其實的宿命論者——“旅行家俱樂部”里的宴會——頻頻干杯
第二章 《每日電訊》中的文章——幾家科學雜志的爭論——彼得曼博士支持他的朋友弗格森博士——學者柯涅爾的答復——無數(shù)人打賭——對弗格森博士的各種建議
第三章 博士的朋友——他們的友誼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迪克·肯尼迪到了倫敦——出乎意料的建議——不吉利的諺語——關于在非洲殉難的人們——氣球的優(yōu)點——弗格森博士的秘密
第四章 到非洲探險的探險家:巴爾斯、理查德遜、奧維爾維格、威爾納、羅里、彼內、德波諾、米阿尼、列讓、布魯斯、克拉伯夫和雷伯曼、梅桑、羅謝爾、蒲爾頓和斯比克
第五章 肯尼迪的夢——濫用不恰當?shù)拇~——肯尼迪的暗示——在非洲地圖上旅行——圓規(guī)的兩點之間——在非洲的探險隊——斯比克和格蘭特——克拉伯夫、德肯、歐格林
第六章 少見的仆人——他能看得見木星的衛(wèi)星——肯尼迪和喬爭論——懷疑和相信——過磅——喬-威靈頓——喬得到半克朗
第七章 氣球的尺寸——計算它的升力——雙層的氣球——吊籃——神秘的機器——攜帶的食物——總的重量
第八章 喬得意忘形了——“決心號”運輸艦的艦長——裝貨——凱乃第的軍火庫——餞行——博士的學術性講話——杜維利葉和李溫斯頓——空中旅行的情況——肯尼迪變得沉默了
······
創(chuàng)作背景
凡爾納熱衷于各項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研究了地理、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為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做準備。1862年,凡爾納出版了《氣球上的五星期》。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書中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關懷:三位旅行家曾經(jīng)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一位法國傳教士;當氣球快要墜入乍得湖的時候,為了讓氣球再次升起來,喬奮不顧身地跳入湖中,挽救了兩位同伴的性命;而當喬在撒哈拉大沙漠逃命的時候,肯尼迪的一槍也將喬從野蠻民族那里挽救了回來。這種互愛互助的精神在當今個性張揚的時代是非常值得讀者珍惜和發(fā)揚的。
這部小說為展示了非洲奇麗的風光,介紹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作者通過小說主人公費爾久遜博士的形象,充分表現(xiàn)了一個科學家劉科學、對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忠誠,贊美了他的勇敢堅強,顯示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但是,小說在描寫非洲土著人時,流露出種族偏見,不免留有時代和歷史的局限。
儒勒·凡爾納的《氣球上的五星期》描寫了弗格森博士和他的伙伴跨越非洲大陸的整個過程,其中明顯的表現(xiàn)出了對歐洲文明的贊美,以及對落后文明的厭惡與不屑。從東方學的角度看,《氣球上的五星期》表現(xiàn)了較強的民族性與由此而生的歐洲中心主義,這些主要體現(xiàn)在作品對非洲的環(huán)境描寫上。
不僅如此,凡爾納更多的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展示出本民族的優(yōu)秀,要烘托這一點,作品中的典型環(huán)境是沙漠,那里意味養(yǎng)干渴,荒涼,孤獨,和死亡,穿越沙漠就必須克服這些。弗格森一行人的成功就是作者對西方人和西方文明的肯定。但是就整部作品而高,站在東方學的角度,這種肯定也是建立在一種歐洲上,非洲下的錯位之上。他們自詡為最文明的民族,居高臨下審視他者,即使在后來的不斷反思中,東方學也仍舊保有或多或少的歐洲中心意識。這種現(xiàn)象很難避免,要求其公止客觀的對待東方也非一朝一夕,但在人們的分析和批評中至少應有意識的防止被帶入歐洲中心主義的論說中去,在看問題時始終明確自己作為一個東方人的定位。
藝術特色
書中對非洲大陸的風景描寫十分生動細膩,高山大海、沼澤洼地、沙漠河流,還有火山等熱帶地貌在小說中全部都有所涉及;猴面包樹、無花果樹、金合歡樹、羅望子樹等熱帶植物真是千奇百怪;大象、河馬、鱷魚、禿鷲、豹子、鬣狗等熱帶動物應有盡有,還有與野人、猴子斗智斗勇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這些都不禁使人浮想聯(lián)翩,產(chǎn)生去非洲冒險旅行的沖動。 氫氣球是他們乘坐的交通工具,即使對今天的中國讀者來說,它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而書中主人公早在19世紀上半葉已經(jīng)想到了用它來當做探險的工具,更有趣的是,作者連氣球的復雜結構也通過主人公詳細地介紹給了讀者,可見該書作者廣博的知識和極其豐富的想象力。新奇的交通工具加上美麗的風景增添了該書的趣味性。
作品影響
《氣球上的五星期》,印行后即獲成功,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稓馇蛏系奈逍瞧凇烦霭嬷?,凡爾納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嘗試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fā)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內容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后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wěn)的發(fā)展時期。
作者簡介
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1828年生于法國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1863年因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而一舉成名,此后開始從事寫作,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代表作為凡爾納三部曲和《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爾納于亞眠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