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徒弒師、父殺女、為奪連城訣,師兄弟反目成仇;奪人妻、害友命、滿個人私欲,大俠們暴露猙獰。悲乎,天良喪盡,大悲無聲,問世間,情為何物,財有何用?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湘西農家子弟狄云,自幼隨師父鐵鎖橫江戚長發(fā)和師妹戚芳習武務農。
一天戚長發(fā)多年未見的師兄萬震山派弟子來請戚長發(fā)去作客。三人到了萬家。先是逢大盜呂通前來尋仇,狄云拼著受傷打退了呂通,卻反而見疑于萬家。先是萬震山的八個弟子深夜尋釁,打了他一通。第二天他氣不過他們的奚落嘲笑,用從一個老乞丐處學來的幾招劍法回敬了其中幾人。萬震山疑心戚長發(fā)已學得師門不傳之秘連城劍法又教給狄云,遂將戚長發(fā)誘入房中擊殺,卻又偽造現(xiàn)場反誣戚長發(fā)擊傷了他而逃走,而且意猶未盡,復又設下圈套將見義勇為前往捉賊的狄云裁贓誣為強奸偷盜犯,打入死牢。萬震山的兒子萬圭假作好人,讓戚芳以為他出錢出力想讓狄云盡早出獄,其實卻是買通官府將狄云輕罪重辦。戚芳信以為真,又認定狄云確有其罪,雖然感情仍在,但對狄云也感到傷心和失望,終于嫁給了萬圭。
狄云悲憤傷心交加,在獄中自暴自棄。同室的一個瘋囚犯又以為他是奸細,對他拳腳相加。但在他呆了三年之后,萬念俱灰,上吊自盡時,那瘋漢卻救活了他,并告訴他自己名叫丁典,因為從戚長發(fā)、萬震山的師父手上得到了神照經,為眾多武林人物所追逐,流落江湖,認識了一個叫做凌退思的知府的女兒凌霜華,兩人一見傾心。知府卻以女兒為要脅逼他交出連城訣,不久后又將他打入大牢,這幾年他已練成了絕頂內功神照功。狄云第一次聽說了自己師父是個陰險毒辣、城府極深的人,聽說他和自己的兩個師伯竟聯(lián)手殺了師祖,但也只是將信將疑。
丁典要傳他神照功。他先是不愿學,后來想到報仇便學了起來,又過兩年,他和丁典已是情如兄弟,倒覺外面人心險詐,呆在獄中反而平安。但丁典心系凌霜華,遂在一天晚上雙雙越獄而出,夜探凌知府家不料凌霜華已死,凌知府竟在女兒的棺上涂了無可救藥的金波旬花毒。丁典大慟之下?lián)峁淄纯蓿卸緲O深。狄云助丁典擊退凌知府的人,逃至一廢園,凌退思的師爺夏三刀帶兵追蹤而來,丁典和狄云拼死殲了來敵,丁典囑他將來把他和凌霜華合葬后即死去。
狄云慌亂中逃到戚芳家,見到戚芳帶著與他同樣小名“空心菜”的女兒,傷痛欲絕,神智昏迷,格斗中與萬圭同時昏過去。醒來已在長江邊的一只小船上,便飄流而下。不久在江邊一座破廟里碰上西藏血刀門下的一個兇僧寶象,寶象餓急了要吃他,卻被他無意中用兩只毒老鼠毒死。
他因衣衫已破,便穿上寶象的僧袍,不料在長江邊一場魚販子的爭斗中被誤認為是血刀門的小淫僧。在他幫了中原武林南四奇門下鈴劍雙俠的忙后反為所仇,正要被擒,血刀門的掌門血刀老祖趕來救了他,并擄去水岱之女水笙。血刀老祖也誤認為他是自己的徒孫,帶了他和水笙一起逃走,水笙的父親水岱及另外陸、劉、花三奇率領眾多好手一路追來。雙方到了川藏邊界的一座大雪山中,適逢雪崩,都被堵在山里。經過一場拼斗,血刀老祖殺了陸、劉、水三人,四奇中位居第二的花鐵干卻臨危屈膝,降了血刀老祖。待得血刀老祖發(fā)現(xiàn)狄云并非徒孫且暗助敵人,要殺他時,狄云因喉嚨被扼,氣塞之下神照功反而水到渠成,殺了血刀老祖。之后花鐵干兇相畢露,既想殺了狄云和水笙滅口,又要吃幾位義兄義弟的尸體。狄云拼死衛(wèi)護水笙及她父親的尸體,并為水笙打鷹充饑,終于使水笙對他消除了誤會。第二年春天雪化后,被堵在山外的許多中原高手又入山來?;ㄨF干怕水笙揭露真相,反誣水笙與狄云茍且,使水笙的舊情人汪嘯風反情為仇。狄云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為水笙的清白辯護,反使人更信其事。在水笙的哀求下,狄云只得只身離去。他趕回家鄉(xiāng)尋找?guī)煾福瑓s正好遇上在那兒挖寶的二師伯言達平和大師伯萬震山為連城劍譜而火拼,萬圭中毒,言達平受傷。狄云救出言達平,問明他師門的種種真相,這才知道自己的師父確是個壞人,而這個當年曾扮成老乞丐于他有恩的二師伯也不是好人。他趕去江陵萬家,原想殺萬氏父子報仇,但經不住戚芳哀求,反而違心地救了萬圭。不料萬圭父子發(fā)現(xiàn)戚芳可疑,竟反而要殺拿解藥救他們的戚芳。狄云趕來救了戚芳,出門之后,戚芳借口又回去救了萬氏父子,終于為萬氏父子所殺。為完成恩兄丁典的癡情之托,狄云掘開凌霜華的墓穴準備將丁典的骨灰和其同葬,發(fā)現(xiàn)凌霜華系被其父凌退思活埋!在她的棺木上,留有她死前用指甲抓上的《連城訣》秘籍!為了引出萬震山父子,狄云將江湖上人人眼紅的連城訣寫在了江陵城墻上,一時間引來江湖上各方豪杰齊聚江陵。并目睹了萬震山、言達平及死里逃生的戚長發(fā)三人間的火拼。他在危急關頭救了師父,師父卻反而要殺他。等到凌知府、花鐵干、汪嘯風等人一擁而入搶奪寶藏并因此一個個毒發(fā)瘋狂時,他最終看穿了世事人心。之后,他帶著師妹的女兒“空心菜”,又回到了川邊的那座大雪山里,打算在這永無機心和兇險的地方僻居終生,出乎他的意外,水笙正等在那兒,并說知道他一定會來的。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鄉(xiāng)下人進城
第二章 牢獄
第三章 人淡如菊
第四章 空心菜
第五章 老鼠湯
第六章 血刀老祖
第七章 落花流水
第八章 羽衣
第九章 “梁山伯祝英臺”
第十章 “唐詩選輯”
第十一章 砌墻
第十二章 連城寶藏
后記
作品引子
托!托托托!托!托托!
兩柄木劍揮舞交斗,相互撞擊,發(fā)出托托之聲。有時相隔良久而無聲息,有時撞擊之聲密如聯(lián)珠,連綿不絕。
那是在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鄉(xiāng)下,三間小屋之前,曬谷場上,一對青年男女手持木劍,正在比試。
屋前矮凳上坐著一個老頭兒,嘴里咬著一根短短的旱煙管,手中正在打草鞋,偶而抬起頭來,向這對青年男女瞧上一眼,嘴角邊微微含笑,意示嘉許。淡淡陽光穿過他口中噴出來的一縷縷青煙,照在他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之上,但他向吞吐伸縮的兩柄木劍瞥上一眼時,眼中神光炯然,凜凜有威,看來他的年紀其實也并不很老,似乎五十歲也還不到。
那少女十七八歲年紀,圓圓的臉蛋,一雙大眼黑溜溜的,這時累得額頭見汗,左頰上一條汗水流了下來,直流到頸中。她伸左手衣袖擦了擦,臉上紅得象屋檐下掛著的一串串紅辣椒。那青年比她大著兩三歲,長臉黝黑,顴骨微高,粗手大腳,那是湘西鄉(xiāng)下常見的莊稼少年漢子,手中一柄木劍倒使得頗為靈動。
突然間那青年手中木劍自左上方斜劈向下,跟著向后挺劍刺出,更不回頭。那少女低頭避過,木劍連刺,來勢勁急。那青年退了兩步,木劍大開大闔,一聲吆喝,橫削三劍。那少女抵擋不住,突然收劍站住,竟不招架,嬌嗔道:“算你厲害,成不成?把我砍死了罷!”
那青年沒料到她竟會突然收劍不架,這第三劍眼見便要削上她腰間,一驚之下,急忙收招,只是去勢太強,撲的一聲,劍身竟打中了自己左手手背,“啊喲”一聲,叫了出來。那少女拍手叫好,笑道:“羞也不羞?你手中拿的若是真劍,這只手還在嗎?”
那青年一張黑臉黑里泛紅,說道:“我怕削到你身上,這才不小心碰到自己。若是真的拚斗,人家肯讓你么?師父,你倒評評這個理看。”說到最后這句話時,面向老者。
創(chuàng)作歷程
作品后記
兒童時候,我浙江海寧老家有個長工,名叫和生。他是殘廢的,是個駝子,然而只駝了右邊的一半,形相特別顯得古怪。雖說是長工,但并不做什么粗重工作,只是掃地、抹塵,以及接送孩子們上學堂。我哥哥的同學們見到了他就拍手唱歌:“和生和生半爿駝,叫他三聲要發(fā)怒,再叫三聲翻跟斗,翻轉來象只癱淘籮”?!鞍c淘籮”是我故鄉(xiāng)土話,指破了的淘米竹籮。
那時候我總是拉著和生的手,叫那些大同學不要唱,有一次還為此哭了起來,所以和生向來待我特別好。下雪、下雨的日子,他總是抱了我上學,因為他的背脊駝了一半,不能背負。那時候他年紀已很老了,我爸爸、媽媽叫他不要抱,免得兩個人都摔跤,但他一定要抱。有一次,他病得很厲害,我到他的小房里去瞧他,拿些點心給他吃。他跟我說了他的身世。
他是江蘇丹陽人,家里開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鄰居一個美貌的姑娘對了親。家里積蓄了幾年,就要給他完婚了。這年十二月,一家財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這家財主又開當鋪,又開醬園,家里有座大花園。磨豆腐和磨米粉,工作是差不多的。財主家過年要磨好幾石糯米,磨粉的功夫在財主家后廳上做。這種磨粉的事我見得多了,只磨得幾天,磨子旁地下的青磚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腳印,那是推磨的人踏出來的。江南各處的風俗都差不多,所以他一說我就懂了。因為要趕時候,磨米粉的功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點、十一點鐘。這天他收了工,已經很晚了,正要回家,財主家里許多人叫了起來:“有賊!”有人叫他到花園去幫同捉賊。他一奔進花園,就給人幾棍子打倒,說他是“賊骨頭”,好幾個人用棍子打得他遍體鱗傷,還打斷了幾根肋骨,他的半邊駝就是這樣造成的。他頭上吃了幾棍,昏暈了過去,醒轉來時,身邊有許多金銀首飾,說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又有人在他竹籮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銀和銅錢,于是將他送進知縣衙門。賊贓俱在,他也分辯不來,給打了幾十板,收進了監(jiān)牢。
本來就算是作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給關了兩年多才放出來。在這段時期中,他父親、母親都氣死了,他的未婚妻給財主少爺娶了去做繼室。
他從牢里出來之后,知道這一切都是那財主少爺陷害。有一天在街上撞到,他取出一直藏在身邊的尖刀,在那財主少爺身上刺了幾刀。他也不逃走,任由差役捉了去。那財主少爺只是受了重傷,卻沒有死。但財主家不斷賄賂縣官、師爺和獄卒,想將他在獄中害死,以免他出來后再尋仇。
他說:“真是菩薩保佑,不到一年,老爺來做丹陽縣正堂,他老人家救了我命?!?/p>
他說的老爺,是我祖父。
我祖父文清公(他本來是“美”字輩,但進學和應考時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滄珊,故鄉(xiāng)的父老們稱他為“滄珊先生”。他于光緒乙酉年中舉,丙戌年中進士,隨即派去丹陽做知縣,做知縣有成績,加了同知銜。不久就發(fā)生了著名的“丹陽教案”。
鄧之誠先生的《中華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這件事:
“天津條約許外人傳教,于是教徒之足跡遍中國。莠民入教,輒恃外人為護符,不受官吏鈐束。人民既憤教士之驕橫,又怪其行動詭秘,推測附會,爭端遂起。教民或有死傷,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挾,勒索巨款,甚至歸罪官吏,脅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須革職永不敘用。內政由人干涉,國已不國矣。教案以千萬計,茲舉其大者:
“……丹陽教案。光緒十七年八月……劉坤一、剛毅奏,本年……江蘇之丹陽、金匱、無錫、陽湖、江陰、如皋各屬教堂,接踵被焚毀,派員前往查辦……蘇屬案,系由丹陽首先滋事,將該縣查文清甄別參革……“(《光緒朝東華錄卷》一○五)我祖父被參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將為首燒教堂的兩人斬首示眾,以便向外國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燒教堂的人民,通知為首的兩人逃走,回報上司:此事是由外國教士欺壓良民而引起公憤,數(shù)百人一涌而上,焚毀教堂,并無為首之人。跟著他就辭官,朝廷定了“革職”處分。
我祖父此后便在故鄉(xiāng)閑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yè)。他編了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shù)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后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紳士來吊祭。當時領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
據(jù)我伯父、父親們的說法,那兩人走一里路,磕一個頭,從丹陽直磕到我故鄉(xiāng)。不過那兩個人十分感激,最后幾里路磕頭而來當然是很可能的。
前些時候到臺灣,見到了我表哥蔣復聰先生。他是故宮博物院院長,此前和我二伯父在北京大學是同班同學。他跟我說了些我祖父的事,言下很是贊揚。那都是我本來不知道的。
和生說,我祖父接任做丹陽知縣后,就重審獄中每一個囚犯,得知了和生的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兇,確是事實,也不便擅放。我祖父辭官回家時,索性悄悄將他帶了來,就養(yǎng)在我家里。
和生直到抗戰(zhàn)時才病死。他的事跡,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跟人說。和生跟我說的時候,以為他那次的病不會好了,也沒叮囑我不可說出來。
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里?!哆B城訣》是在這件真事上發(fā)展出來的,紀念在我幼小時對我很親切的一個老人。和生到底姓什么,我始終不知道,和生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當然不會武功。我只記得他常常一兩天不說一句話。我爸爸媽媽對他很客氣,從來不差他做什么事。
這部小說寫于一九六三年,那時《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一本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這篇小說是為那《周刊》而寫的,書名本來叫做《素心劍》。
一九七七·四月
點評鑒賞
倪匡論金庸
《連城訣》是金庸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初次發(fā)表時的篇名是《素心劍》,修訂改正后,用現(xiàn)名。如果說,《神雕俠侶》是一部“情書”,那么,《連城訣》是一部“壞書”?!扒闀睂懕M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壞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人性的丑惡在《連城訣》,被描寫得如此之徹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飯不 思。
有心想反駁一下,人真是那么壞?可是都想不出反駁的詞句來。只好在極不愿意的情形下,接受了這個事實:人真是那么壞!師父教徒弟武功,故意弄錯武功的口訣,壞!為了爭奪女人,設置周密的陷阱,陷害鄉(xiāng)下少年,壞!師兄弟之間勾心斗角,壞!徒弟殺師,壞!做父親的狠心殺自己的女兒,將女兒活葬在棺材中,壞到不能再壞!將女兒的情人陷在黑獄中,百般折磨,壞!
整部《連城訣》中,充滿了人的各種各樣的惡行。而所有的惡行,為的是一大批寶藏,結果,人人都為寶藏癲狂。金庸在寫盡了人的惡行之后,放了一把火,將這些惡行放在火里。但人的這種惡行實實在在的存在,火也燒不盡。
當然,《連城訣》中也有美麗的一面。丁典和凌霜華的愛情,如此凄迷動人,在金庸所有作品的愛情描述之中,以此為最。凌霜華也是金庸作品中遭遇最令人同情的一個女人,她是被她財迷心竅的父親害死的。父母害女兒,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為了自己而將女兒送進火坑之中,反倒沾沾自喜的父母,也屢屢可見,難怪有人叫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連城訣》也是最苦的一部小說。書中人物遭遇之苦,簡直有令人掩書不忍卒讀者。 狄云為了怕被人發(fā)現(xiàn),躲起來,將自己的頭發(fā),一把一把,撥個精光,夠苦了吧?但那還只不過是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苦,有比這更甚于十倍的。不但是正面人物的精神痛苦,連一直在做壞事的人,精神也處于極度痛苦之中。殺人毀尸滅跡之后,每天半夜,夢游起來砌磚,是陷在何等的苦痛之中。
《連城訣》中也寫了一個人,面臨死亡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表現(xiàn)。在武俠小說中,大俠總是不怕死的,視死如歸。但金庸卻來一個突破,一個一直在江湖聞名的大俠,在面臨死亡之際,為了使自己可以活下去,比任何卑污小人更卑污?;ㄨF干的所作所為,寫盡了人性的弱點。單單為了活下去,不論活得好,或活得不好,甚至是為了毫無目的的活,人就可以什么都做得出來。
將人放在一個絕望的環(huán)境之中,使人性平時隱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是很多小說家喜歡采用的題材,但未有如金庸在《連城訣》中所描述得如此深刻者。還好,最后有水笙的一件用鳥羽織成的衣服,使人還可以松一口氣。
金庸在《連城訣》的后記中,譴責了冤獄,這篇后記極動人,用淡淡的感觸記述了童年時所聽到的一件事,沒有激烈的言詞,但是卻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整部《連城訣》,就是這樣。
對《連城訣》中一切惡行,金庸所用的詞句,甚至也不是強烈的,只是淡淡的旁觀,唯其如此,感染力才特別強。口角掛著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齒的痛罵 ,更加有力。
給予思考——
梁元帝留下一批寶藏,一直下落不明。八百年后,真相浮出水面——秘密藏在《連城劍譜》中。有人為了價值連城的寶藏,有人為了精妙絕世的武功,上至武林至尊,下至平民百姓,無數(shù)的人為這《連城訣》拼命,癲狂。等到有一天,寶藏找到了。那些為之發(fā)瘋的的人們,又都死于寶藏上的一層毒藥。
從翻開這本書,到合起它來,不知嘆了多少聲,也不知多少次地感到憤憤然。嘆人心——愛恨情仇;觀世事——白云蒼狗;憤無緣——造化弄人……
金銀珠寶,無情無義。愚鈍的人們,為這些無情無義之徒,竟會變得與它們一般無情無義。父親可以活埋女兒,徒弟一起謀殺師父,兄弟不仁不義自相殘殺,朋友不念久情反目成仇……好想問問凌退思,問問花鐵干,問問戚長發(fā)、萬震山和言達平還有那些為小小劍訣而癡狂的人們:你們的追求都只有這么低么?這些死后帶不走的珠光寶氣究竟有什么意義呢?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你們的下一個目標又在哪里呢?
血刀老祖——壞!但他壞得豪爽,壞得干脆,也壞得直白。而那些所謂江湖上人人稱道的“俠者”,在金銀面前落下的面具比之血刀老祖,則更加令人惡心!私心與欲念,人皆有之。而虛偽和無義與私欲相比起來,似乎更“勝”一籌。
《連城訣》,反應盡了人性之中的陰暗面,但世間愛恨因果,卻又不全是邪惡的??础哆B城訣》,為它反映的人心毒辣感慨,更為它所展現(xiàn)的愛與善之美麗感慨——深夜里戚芳在燭光中的祈禱;狄云為自己的大仇人拿出解藥;丁典每天望著窗邊的花守著一份明知得不到的幸福,凌霜華在棺材里刻下來世做夫妻的心愿……縱然傾盡心血,又如何抵得過滄海桑田?
愛也好。恨也罷。或許這便是人生的無常,無常的人生……
后記——
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云。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欲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本書之奇
本書雖然以狄云為主線,以塑造狄云為主。但卻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本書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最生動的當是血刀老祖這個反派人物?!皠e人說我壞,我高興,我以壞為榮”。很多小說中的反派角色都是為了名、利、情而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變得扭曲,人的貪念本就無止境,但像血刀老祖這樣純粹為了壞而壞卻是頭一次。壞的如此純粹,這也是血刀老祖雖然出場次數(shù)不多但卻人氣很高的原因,因為他給了讀者一種新奇的感覺,讓我們感覺:喲!原來壞也有種境界。
作者簡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為江西省婺源縣,出生在浙江海寧。查家為當?shù)孛T望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shù)人家”之譽。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F(xiàn)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臺灣學術界風云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