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田野邊發(fā)現一具女尸,早已發(fā)臭,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尸生前被強奸過。兩個月后以相同手法的先后殺人案相繼出現。不過警方對這類連環(huán)兇殺案苦無頭緒,導致人心惶惶。結果,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小鎮(zhèn)警察樸斗滿(宋康昊飾)和漢城來的蘇泰允(金相慶飾)接手案件, 線索的嚴重缺乏讓毫無經驗的樸斗滿和搭檔曹探員(金羅河飾)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樸探員發(fā)現現場有疑犯的精液,但卻沒有陰毛,由此判斷行兇的嫌疑人是沒有陰毛的男人。另一方面,蘇探員亦發(fā)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因此,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出臥底去引誘行兇者。到了翌日,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征的小青年(樸海日飾)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繃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并不在此處停止。
宋康昊 飾 樸斗滿
金相慶 飾 蘇泰允
金羅河 飾 Detective Cho Yong-koo
宋在浩 飾 Sergeant Shin Dong-chul
樸努植 飾 Baek, Kwang-ho
樸海日 飾 樸興圭
全美善 飾 Kwok Seol-yung
邊熙奉 飾 Sergeant Koo Hee-bong
Seo-hie Ko 飾 Officer Kwon Kwi-ok
演員 宋康昊
樸斗滿是韓國小鎮(zhèn)的一名刑警,他負責破獲一起殺人案。在抓到疑犯后,便循循善誘地誘導人家回憶殺人經過,而不管這人是不是真兇。在尋找真兇過程中,他將目光鎖定在一位智障兒身上,將他帶回警局,同時對其拳腳相加,逼迫他承認自己是殺人兇手,期待可以早早結案。
演員 金相慶
蘇泰允是漢城大學畢業(yè)的高級探員,他對樸警官的審訊方式極其不滿,看到樸警官試圖偽造證據將智障兒作為真兇定罪時,當眾斥責他,沒有證據不能定罪,兩人發(fā)生了激烈沖突。
演員 樸海日
樸興圭多次給跟電臺寄明信片要求電臺雨天播放悲傷歌曲。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被懷疑是兇手,在一個雨夜,又有一名女學生被奸殺時,他被懷疑是最大的疑犯。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佳攝影獎金炯求 獲獎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賣座韓國電影獎 獲獎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佳電影獎 提名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佳男演員獎宋康昊 提名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佳導演獎奉俊昊 提名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佳劇本獎沈成寶、奉俊昊 提名
2003 第2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最佳女配角獎全美善 提名
2003 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 亞洲之風-亞洲-中東地區(qū)最佳電影獎奉俊昊 獲獎
2003 第40屆韓國電影大鐘獎 最佳電影獎奉俊昊 獲獎
2003 第40屆韓國電影大鐘獎 最佳男演員獎宋康昊 獲獎
2003 第40屆韓國電影大鐘獎 最佳導演獎奉俊昊 獲獎
2003 第40屆韓國電影大鐘獎 最佳照明獎 獲獎
該片作為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對懸疑的設置和拿捏頗具大師水準,而陰沉壓抑的氣氛營造,亦堪比大衛(wèi)·芬奇的《七宗罪》。此外,韓國電影特有的詼諧幽默,也時而在片中閃現,共同構成近乎完美的整體感覺。但是,如果《殺人回憶》僅止于此,那不過是部水準上乘的商業(yè)片而已。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對韓國軍政府獨裁時期的時代記憶,隱藏在一個連鎖殺人故事背后。一切罪惡與憤懣,其實是關于那個時代的。片中的兇手永遠在雨夜,宵禁警笛響起,街上空無一人時出來作案,這恰恰是對那個暗無天日年代的絕妙諷刺。至于結尾更是驚世駭俗——誰都沒想到一個懸疑故事會以沒有答案的方式收場。(網易娛樂評)
影片中處處可見導演一直追求的“反類型”風格,盡管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接近真相,但真相就如同犯人的影子一樣飄忽不定。從漢城來的金相慶一直強調據理分析,冷靜查案,卻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學會了屈打成招,甚至狠過本就野蠻粗魯的宋康昊。在這里,警匪之間的“貓鼠游戲”被打破,警察成了被罪犯調戲的對象,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和絕望。
《殺人回憶》是根據韓國的三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編而成的,該事件發(fā)生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附近村莊,共有10名年輕女子遇害,僅1人幸存。1996年該事件首次經金光林導演拍攝成舞臺劇,該片在此基礎上并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采訪記錄等進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