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被列為國保的湖大早期建筑群共有9棟,分別是:二院(今物理學院實驗樓)、科學館(今校辦公樓)、工程館(今教學北樓)、大禮堂、老圖書館、勝利齋教工宿舍、第一學生宿舍(今基建處辦公樓)、第七學生宿舍(今離退休處辦公樓)、老九舍。這9棟建筑分別體現(xiàn)了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藝術風格,有20、30年代的西洋古典主義和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筑(二院、科學館);有40年代的早期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建筑(工程館、勝利齋、一舍、七舍、老九舍);還有50年代的民族形式建筑(大禮堂、老圖書館)。其他被列為國寶的大學建筑群大多是同一年代,統(tǒng)一風格的建筑,而像湖南大學這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群較為少見。湖大建筑群的建筑風格正好與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風格的發(fā)展演變同步,是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的縮影,同時也清晰地體現(xiàn)了從古代書院走向現(xiàn)代大學的歷史過程,猶為寶貴。
保存下來的湖大建筑群大多數(shù)出自兩位著名建筑學家——柳士英、劉敦楨之手,兩位都是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柳士英是中國建筑教育人,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建筑學專業(yè)——蘇州工專建筑科。他還在那個全部由洋人壟斷中國建筑市場的時代創(chuàng)辦了早的中國人的建筑事務所——上海華海建筑事務所。這兩項創(chuàng)舉足以奠定他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柳士英先生1934年應邀來湖南大學任教,先后擔任土木系教授、系主任、中南土建學院院長、湖南大學副校長。此次獲批國寶的9棟建筑中,有大禮堂、老圖書館、工程館、勝利齋、一舍、七舍、老九舍等7棟是柳士英先生的作品。劉敦楨先生早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是柳士英的師弟。1926年受聘于湖南大學土木系任教授(劉敦楨先生是湖南人),1929年在土木系內創(chuàng)辦建筑組,這是湖南大學建筑學專業(yè)的開端,也是國內早創(chuàng)辦的幾個建筑學專業(yè)之一。1930年應邀北上與梁思成先生共同組建中國建筑學術研究團體——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劉敦楨任文獻部主任,成為早研究中國建筑史的兩位重要人物之一,被建筑學界稱為“北梁南劉”。歷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南京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相當于院士)。因為劉敦楨先生一生主要從事研究和教學,較少做設計,建筑作品不多。他1926年在湖大任教時設計的二院,成為他存世不多的早年建筑作品之一,非常寶貴。另外還有一位重要的建筑師,也是時任湖大土木系教授的蔡澤奉先生。他設計了兩座重要的建筑,一座是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的老圖書館(今天矗立在牌樓口作為湖大入口標志的兩根石柱就是那座圖書館的遺物);另一座就是科學館(今校辦公樓)。惜蔡先生英年早逝,他設計的科學館尚未建成,自己都沒有看到,四十多歲就去世了。我們今天關于他的資料知之甚少,唯有遙寄一份悼念之情而已。